九寨沟(中国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9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域跨东经103°46'~104°4';北纬32°54'~33°19'。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现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县城置永乐镇;有藏、羌、回、汉等民族,常住人口8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2.47万人。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水系流经白河、白水江、嘉陵江,最后流入长江。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四川省北部。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文名称九寨沟外文名称JiuzhaiValley行政区类别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所属地区中国西南面积62Km²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日则沟、宝镜岩、盆景滩、芦苇海机场阿坝红原机场火车站阿坝站特色地点翠海、叠海、彩林、雪山、藏情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目录1历史沿革2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貌▪气候▪水文3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4经济▪农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5人口民族6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7风俗民情▪宗教文化▪民族节日▪民俗文化▪风俗禁忌▪诗词文化8交通▪汽车线路▪飞机线路9旅游▪最佳时间▪景点▪景区分布▪餐饮▪特产10荣誉1历史沿革编辑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大禹时属梁州的西北境,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四川北部设广汉郡,下属十三县,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县境内,甸氐道设置是九寨沟县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机构,充分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九寨沟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纳入到汉王朝的版图。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吐谷浑可汗之子、龙涸王莫昌率众归附北周,北周以其地为扶州(今松潘黄龙乡),置扶州总管府,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废邓州,改置扶州,将扶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今九寨沟县安乐乡下安乐村(旧称水扶州),由隋历唐至元、明,皆为扶州,城垣毁于清初“帕纳皇帝九寨沟美景(35张)”之乱,雍正三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厅南坪营,因扶州城毁坏,于是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雍正七年筑成,自此,“南坪”之称见诸史端。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单独建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20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骊道及各山间小道,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不为人知。1966年大队人马开进九寨沟,开始砍伐森林,九寨风光面临毁灭的危险。1975年农牧渔业部一个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出了“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景区”的结论。同年,中国林科院院长、著名林学家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随后上书四川省政府及省林业厅,要求很好地保护这奇美的自然景色。省林业厅立即发文指出:“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沿沟200米以外才准予砍伐。”197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在《关于建议在四川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中,提出了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随后四川省委指示省林业厅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共同制定包括九寨沟在内的新建自然保护区的具体规划。1978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1990年进沟旅游人数突破15万,其中外宾和港、澳、台游客逾7000人。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全委会第16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8年6月更名为九寨沟县,县城置永乐镇。[1]2地理环境编辑县内河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高山为主,另有部分山原和平坝,地形呈阶次变化,海拔落差达2000多米;气候特征表现为夏短冬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属暖温带半干旱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为13度,年日照时间1636小时,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2]位置境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第4季冰川、板块运动、岩溶地貌、钙化滩流等互相作用而成。它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地处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东临甘肃省文县,北与甘肃省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接若尔盖县,南同平武县、松潘县接壤。九寨沟处在青藏高原东南的尕尔纳山峰北麓,海拔在2000米至3106米之间,属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约620平方千米,约有52%的面积被原始森林所覆盖,期间夹生箭竹和奇花异草,有诸多野生动物栖息,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冬季九寨沟所有海子均会结冰,五花海因为湖底的泉眼影响,令湖水在冬天仍能保持在摄氏6度。九寨沟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地貌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化滩流等。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羽毛,充满原始森林的风貌。九寨沟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化沉积为主导,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九寨沟角峰峥嵘,刃脊巍峨,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谷地古冰川发育,成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九寨沟,因沟中有荷叶、盘亚、亚拉、尖盘、黑果、树正、则查洼、热西、郭都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分为3条沟,分别是:树正沟、日则沟、则渣洼沟。有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几大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九寨沟水系流经白河、白水江、嘉陵江,最后流入长江。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气候九寨沟海拔1900~31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春天气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夏季气温回升且较稳定,平均气温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季气候宜人,但昼夜温差很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冻土出现),白天可穿单衣,夜晚就得穿防寒服了。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以下。九寨沟降雨较少且多集中在7~8月。水文九寨沟大多数湖泊的形成源于水中所含碳酸钙。远古时代,地球处于冰期时,水中所含碳酸钙质无法凝结,只能随水漂流。到距今约12000年前,气候转暖后流水中的碳酸钙质活跃起来,一旦遇到障碍物便附着其上,逐渐积累,形成今天九寨沟中一条条乳白色的钙质堤埂,这些堤埂堆积起来形成堰塞湖。也就是所谓的“海子”。九寨沟山水约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代,现保留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由于富含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而来自雪山活水本身清澈,加之梯状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显得更加透明。3资源编辑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铁锰、赤铁、砷、锑等矿产资源14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地处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黄金远景储量达150吨,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储量均达20吨以上,被原地质矿产部列为“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2006年黄金生产1675公斤。水资源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04.5千万KW,可开发量64.2万KW,水流开发点多、落差大、投资省,是理想的水电建设基地。目前,装机容量49万千瓦的白水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正在顺利推进,装机1.2万千瓦的二道桥水电站和装机8万千瓦的黑河塘水电站建成投产,全县总装机容量已达10万千瓦。[3]生物资源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619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雉鹑、绿尾虹雉、羚牛、林麝、雪豹等珍稀动物20余种,野生植物2033种,有银杏、红豆杉、独叶草等珍稀植物33种。全县有林业用地达35.7万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69.75%,是四川省第二大林区,有优质天然草场186万亩。天然中药材达290种,主要有党参、当归、虫草、贝母、天麻、猪苓等,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寨刀党”。药用植物467种,蕴藏量500多万公斤;野生虫草、贝母等药材和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珍稀野生动物驰名中外;山野菜和金榜柿、陵江核桃、黑木耳等优质农产品畅销海内外。[3]九寨沟为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山地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2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60余种。植被类型多样,隐藏着不同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区。许多古老、孑遗植物保存良好,单型属、少型属分别占植物总数的3.3%及13.73%。形态上原始的领春木、连香树、金连花、独叶草等对于研究植物系统演化及植物区系的演变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九寨沟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共有17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大天鹅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毛冠鹿、白唇鹿、小熊猫、猕猴、林爵、红腹角雉、绿尾虹雉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蓝马鸡、血雉等。[2]旅游资源境内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勿角大熊猫、白河金丝猴、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甘海子、黑河大峡谷等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8万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3%。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3]4经济编辑2009年,九寨沟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112130万元,接待中外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53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534万元。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18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2元。农业九寨沟加快发展,坚持“四化”(突出科技化、狠抓标准化、推进基地化、坚持市场化),建立和完善农标体系,制定5大类28项地方农产品标准。2012年共规划农业标准化基地89个,建成党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成功申报PIC种猪、金榜柿、人工猪苓、脱毒马铃薯等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有1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村通村道路、桥梁、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灌面1059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平方公里。2012年农村用电量134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化肥使用折纯量为566吨,同比增长3.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91吨,同比增长9.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3778公顷,同比增长0.5%。按现行价格计算,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30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农业产值8003万元,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