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2006信息化推进大会教育论坛(北京)以人为本解读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Email:huangrh@bnu.edu.cnWebsite: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社会信息化环境1.23亿网民,周平均上网16.5小时,上网计算机5450万台。3000万上网学生,50%+高中学生上网。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第18次,200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CERNET、CEB-sat)覆盖全国,互联互通2004年,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开始应用1600多所高校、3万多所中小学、5600多所中职学校建成校园网数万所农村中小学建成了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或计算机教室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形成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2.数字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3.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网络与远程教育改进课堂教学环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⒋关键技术与相关标准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等的“十五”课题在天地网结合、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络教学等方面,突破多项制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推出40余项标准10项进入国家标准审定程序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正面临的挑战持续提升应用能力的挑战缩小数字鸿沟的挑战助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挑战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应用能力学与教的方式变革教育信息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的研究影响方面(1)ICT对于学习和成绩的影响(2)监督与评价问题(3)公平问题:性别、特殊需要、边缘人群费用方面(4)费用应用情况(5)当前项目与实践(6)特定教育工具(7)教师、教学与ICT(8)内容与课程规划问题(9)学校层次问题(10)信息化教育政策《知识地图:ICT在教育中的应用》(世界银行“信息促进发展”项目,2005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KnowledgeMaps:关键发现影响方面教育中使用ICT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充满着争议;尚缺少广泛认可的标准及指标来评估教育中使用ICT的影响;在教育中使用ICT的理论与实际常常脱节。当前的应用状况ICT正被快速引入教育领域,人们对它的兴趣在增长,甚至是发展中国家。政策层面在很多地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但很少被广泛传播,没有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也没有在与“千年发展目标”相关的教育语境中得到明确的检视。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人均GDP与生机比的对应关系GDP与生机比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韩国与葡萄牙人均GDP接近,但生机比差一半。匈牙利GDP较低但生机比相对排名第四。相比,中国人均GDP为1740美元,排名全球128位,生机比为24:1葡萄牙韩国匈牙利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我们是技术的奴隶吗?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教育信息化的四个阶段计算机学科教学1980s~计算机辅助教学(CAI)1990s~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998~…2005~123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视角1:从创新扩散研究看教育信息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当前教育信息化处于关键期创新的特征⑴创新包括具体的事物(特别是科技产品或技术),及抽象的思维和观念;⑵创新是个体主观上的认定,它是个体过去所未具有的认知经验和行为,与客观的时间因素无关;⑶创新对个体应可产生认知、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创新的可接受性创新自身的特征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创新代理人的努力社会系统性质个体决策群体决策权威决策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认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创新的可接受性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创新扩散的过程目前处于关键期!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教师“创新采纳”的调查教师“创新采纳”的动机:学历提升(对个人发展最直接的理解)接受培训(案例式、观摩性质的培训)校本研修(教研组教学研讨?)自我钻研(反思/多渠道获取信息)教师“创新采纳”的主要步骤:感知-模仿-自省-内化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2.模仿创新采纳3.自省4.内化1.感知典型的教师创新采纳过程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操作型空谈型模仿(Imitate)自省(Introspection)认同型内化(Assimilation)感知(Apperception)保守型?教师创新采纳的四种类型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小众分众大众广度深度了解认可认同专家报告创新扩散的途径校本研修报纸/杂志大规模培训(子)项目实验实验学校观摩课专题网站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视角2:从教育变革的研究看教育信息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重新思考ME命题ME命题(1998):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过去8年的经验:技术在强化与维护已有的!在过去近20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学与教的方式改变甚微!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变革的方向学校面临变革学与教方式的变革与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校本教研环境与制度的建设教学评价手段及方式的逐步改革校本研修是学校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县级研修支持能力的建设县电教馆(从装备-支持?)进修学校(补充力量?)教研室(科)(改变研究内容和指导方式?)督导办公室(职能转变?)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用知识资产衡量教育信息化发展潜力结构资本StructuralCapital关系资本RelationalCapital知识资产KnowledgeAssets人力资本HumanCapital•HC1-教师队伍•HC2-学生来源•HC3-行政人员•HC4-技术人才•HC5-常规培训•HC6-课外活动•SC1-行政能力•SC2-教研水平•SC3-教学能力•SC4-基础设施•SC5-创新意识•RC1-学术外援•RC2-企业支持•RC3-家校联络•RC4-外校关系过去的“实验课题(项目)”目的之一是提升“人力资本”,实际上更多的是增长了“关系资本”,而对未来最核心竞争力之一的“结构资本”关注不够。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实验项目/课题对学校的影响基本步骤:制订方案培训/讲座实验课(含2节实验课和1节公开课)总结/评估基本代价:5~10倍于常态教学的工作量学生/教师的“好奇心”资源配置的倾斜可能的影响:学校声誉的增长教师积极性/能力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家长/社会认同度资源紧张的学校可能导致配置失衡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变革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创新变革变化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变化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典型的教育创新与变革生命周期创新研究者社群政策制定者实践者社群识别告知告知调节资助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敬请批评指正!谢谢!黄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