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枝江市关于贯彻落实省委1号、2号文件精神的情况汇报中共枝江市委枝江市人民政府(2011年7月)根据宜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鄂发[2011]1号、2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督办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贯彻落实省委、宜昌市委文件取得的成效今年以来,枝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号、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保障,以科技推广为支撑,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1年7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增加元,增长%。——主要农产品稳中有升。全市夏粮面积26.42万亩,同比增长3.17%;预计总产5.6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小麦23.93万亩,同比增长3.62%;总产4.96万吨,同比增长0.5%。油菜面积30.02万亩,单产预计165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夏收蔬菜种植面积6.74万亩,总产10.44万吨,同比增长0.1%。——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全市新建标准化“150”猪舍8栋、“1235”羊舍4栋、“153”蛋鸡舍2栋、“156”肉鸡舍2栋、“165”肉牛舍10栋、发酵床养猪舍2500平方米;水产养殖面积达12.4万亩。建成安福寺镇部级柑桔标准园1500亩,改造2低产桔园2万亩,创建2600亩优质梨标准园,完成品改6万株。新增苗木花卉产业面积0.5万亩,提供园林绿化苗木1200万株,实现产值1.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日益壮大。2010年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2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24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今年上半年,新增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家,预计上半年可实现加工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全市绿色食品认证15家(34个系列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家(41个系列产品),有机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识认证1个。——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截止7月,全市共投资1.35亿元开工各类工程1662处,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座、岁修13座,堤防险段整治15处,水毁修复13处,渠道整险5处,主干渠清淤清障1526.7公里,末级渠系建设50公里,小型泵站维修6处,堰塘清淤整治1600余口。投资392万元硬化通村公路11.8公里,完成危桥改造42.2延米/1座。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农田林网、主路主渠植树50万株,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5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1.78万千瓦,新建沼气池口,入户率达%;解决了万人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惠农政策全面落实。2011年全市惠农补贴资金达到630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873万元,柴油、化肥综合直补资金3559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277万元。截止7月,已发放惠农补贴资金7984.41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推进,全市水稻投保面积万亩,能繁母猪参保万头,参保率分别达到%、%;“两属两户”农房保险参保率100%。——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市15265万人纳入农村低保救助、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综合补偿3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顺利,百里洲等镇个村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个;建文化书屋个,开展送戏下乡场次;实现广播“村村通”,城乡数字电视用户达到万户;——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据统计调查和农产品抽样调查测算,预计2011年上半年全市可实现农业总产值13.07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8%。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实现现金收入328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867元,家庭经营收入2256元,财产性收入51元,转移性收入106元,同比增长15.9%。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一)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为重点,加快完善农业水利设施1、把握市情,明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以《枝江市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据,结合水利设施薄弱环节以及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市精心筛选出与农业生产关系最直接、与民生联系最紧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突出的项目,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2011年,全市计划完成农田水利建设“五大工程”,即渠道畅通工程、堰塘整治工程、泵站机井维修工程、水毁修复工程和“小农水”建设工程。2、创新机制,破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题。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投入的基础上,狠抓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投入,建立起“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的联动机制,有效拓宽了水利建设投资渠道。一是项目带动办水利。争取中央、省投资金9100多万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小农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二是政府推动办水利。市、镇两级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以奖代补”。4三是部门联动办水利。按照“政府统筹、水利规划、资金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田、水、路、林、渠综合整治工程,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社会互动办水利。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活动,帮扶单位和企业为驻村想办法,找项目,兴修了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五是群众主动办水利。采取镇村号召、能人发动、集体组织、账务公开等办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用足用活“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3、强化措施,努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镇(街道)成立了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形成了市镇联动、责任明确、信息通畅、调度有力的指挥体系。二是完善考核奖惩。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考评制度,将农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开展进度、质量、管理“三位一体”考核。出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考核奖励办法,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先进镇村创建活动,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工程质量不高、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道)通报批评,延期拨付工程款。三是强化督办检查。全市制定严格的督查制度,采取领导督战、专班督查、联合督办、舆论督导等形式,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督查,实现了整体推进、平衡发展的目标。(二)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调整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巩固发展传统产业,通过创建7个粮棉油万亩5高产示范片,带动全市30万亩“双低”油菜、80多万亩粮食、20多万亩棉花生产基地建设,优质水稻、“双低”油菜、优质三元猪、柑桔、优质棉花等五大产品被纳入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域布局。提升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扶持畜禽养殖专业村、专业场(大户)、专业小区,新增规模养殖户26户;科学制定《枝江市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上半年完成补贴改造1770户2.3万亩。积极推进“三园两区”建设,完成安福寺镇部级柑桔标准园1500亩,低产桔园2万亩,2600亩优质梨标准园改造建设。突破性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编制完成了《枝江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仙女花卉苗木生态产业园发展规划》,新增苗木花卉产业面积0.5万亩。二是加快作物品改步伐。全市以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农业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三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认证,与种养殖大户签订签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48个。2、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四个一批”工程目标,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扶持力度,推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一是强力招商引资。新增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已达92家,预计上半年全市可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7亿多元。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注重资源配置和扶持政策向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引导骨干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三是完善配套基地。立足优质稻、优质棉、双低油、水果、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木等八大优势产业,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配套,全市已建成4个农产品工业6园区,建成4个一村一品专业镇、78个专业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原料基地,探索“产供销”一体化与利润返还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四是壮大加工园区。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全力打造安福寺果蔬等农产品物流园。3、深化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广泛开展科技培训。结合“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组织农业专家进行春耕生产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及时解决农户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农民根据市场信息合理安排春播作物生产。目前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530多场次,培训群众16.7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2万多份。二是加快推进科技集成应用。抓好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良种培育、引进和示范工作,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轻简化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强化农机农技融合,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三是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农村电视网、宽带网、电话网实行“三网合一”,全方位构建市、乡、村、户四级信息化服务网络;常年开通“农技110”、“农信通”服务热线,定期制作《农业天地》电视栏目,不断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避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防治,减轻农民灾害损失。4、培育新型农民,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创办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思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大户能人等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57家,涉及花卉园林苗木、农业机械、植树造林、生猪养殖、瓜果蔬菜种植、水稻种植、食用菌7等众多行业。拥有会员1.2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近9万户,从事农产品营销的农村经纪人超过1万人。上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二是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农民转岗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上半年全市转移培训1284人,其中1156人实现转移就业,全市转移就业总人数达5915人。创业培训326人,320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472人。三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通过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专栏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习农村实用新技术、现代生活新理念、社会文明新风尚,切实增强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提高了其法制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致富能力。(三)以试点示范带动为重点,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1、加强规划编制,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充分认识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全市初步形成了重视规划编制、严格服从规划的氛围,把2011年确定为规划编制年。先后聘请北京绿十字协会生态、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层规划设计机构,高起点进行集镇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全市按照“两横两纵两镇”合理布局、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两横”即高速公路和318国道沿线,“两纵”即沮漳河和玛瑙河流域,“两镇”即百里洲镇和顾家店镇),完成《全市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启动了城乡统筹全域规划编制和新一轮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开展了“两线一片”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制定了《枝江市汉宜高速沿线环境整治规划》,完成枝江特色民居设计工作;启动了318国道沿线东林等5个居民点和七星新城等6个新城规划建设;完成了问安镇“1+5”新农村建设规划。2、实施重点突破,全力推进村镇建设试点示范。一是稳步推进问安试点镇建设。问安镇被纳入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后,以8建设“文化乡村、田园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