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危房改造与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报告(注释修改版) 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贵州危房改造与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报告(注释修改版)(子报告1)一、危房改造与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的研究意义及研究设计(一)危房改造与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意义危房改造是我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过程中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广大农村中出现居住安全问题的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或物质的支持和扶助,让这些住户修缮或重建住宅以确保居住安全。我国从2008年7月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2009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危房改造中农房设计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原则,即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要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要传承和改进传统建造工法。这些从制度上保证了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贵州是农村危房较多的省份,且大部分危房分布在民族地区。2007年中央把贵州确定为全国首个危房改造试点省份,全省需要改造的农村危房总数为192万多户。而其中最危险,最急需改造的户数为80多万户。2008年6月贵州省出台《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方案》,同年7月,贵州省启动农村危房改造“万户试点”(21个县(〈市、区〉10800户)工作。2009年2月25日,贵州省委下发“中央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决定”。决定指出,贵州省的危房改造工程的目标任务是从2009年到2012年,争取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目前188.15万户改造任务。同时要求,在危房改造时应遵循“降低成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群众的建筑智慧和能力。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各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建筑文化,对于应对现代化和全球化下的文化趋同性和单一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相对偏僻独立的深山老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贫困程度较深,居住环境较恶劣,居住条件较差,是危房改造的主要对象。因此,正确处理这些地区的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保护的关系更显紧迫性和急切性。那么就贵州省的侗族聚居地来说,其危房改造的具体情况如何?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对传统民居保护的状况又是怎样?该地在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保护上取得了哪些实效和经验?存在怎样的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应对这些问题?(二)危房改造与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研究设计1、研究框架在现代化迅速发展、全球化日益席卷的今天,传统文化受到侵蚀、破坏和摧毁,单一性、趋同性和单向性成为当今文化生态的主流。而富有地域性、民族性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珍宝,能给单一的主流文化提供丰富性内涵,能给趋同性的文化生态提供多样性的发展空间,能给单向性发展的主流文化提供多向度的审美思维。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乡土建筑文化载体的历史遗存,也是亿万中国普通百姓的居住现实,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保护不能只局限于抓重点、树典型地保护某一个单一的建筑物,而应该是保护好民族特色建筑整体依存生态。因此要保护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就离不开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这个重要的内容。危房改造工程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一方面对于改善居民尤其是边远地方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居民原来居住生态、居住风格、建筑传承等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回答的问题是,侗族聚居地区的危房改造现状如何?其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状况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是怎样的?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对策来应对这些问题?2图1-1本文研究框架本文将综合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围绕少数民族危房改造及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等核心内容,通过规范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用课题组亲自观察、访谈、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来探讨危房改造和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现状、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和可以推广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取得这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将用六个部分来展现危房改造及危房改造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认知和行动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影响作用。第三部分对贵州侗族聚居地(黎平县)的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保护的现状进行概述;第四部分分析贵州侗族聚居地(黎平县)危房改造和民族传统民居保护中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第五部分析贵州侗族聚居地(黎平县)危房改造和民族传统民居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六部分评估黎平县危房改造和民族传统民居保护中侗族传统民居保护中值得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应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这四个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2、基本概念界定1)危房改造危房改造活动是人类为了寻求安全的居住环境而进行的一种自觉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属于居民个体行为。而本文中所指的“危房改造”首先是一项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主导、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等支助危房住户进行修缮、重建住房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面向农村困难群众制定的一项公共政策1。其次指这项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各行动主体参与其中作出自己判断,运用自己行动策略的过程。2)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改为行动者)利益相关者理论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个理论的创始人弗里曼(R.E.Freeman)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2(付俊文,赵红,2006)。受这个概念的启发,我们把利益相关者作为一种观察问题的视角来分析民族地区危房改造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关系及过程,关注民族地区参与了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危房改造活动的主要成员的认知和行动策略,以认清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之间的实践关系,有助于危房改造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传保护、传承和发展。本文认为参与危房改造中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三类成员:一是政府行动者;二是民间的精英群体;三是普通的居民。1龙明玉,刘志林.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机制[J].建设科技,2011(3):29-312付俊文,赵红,2006侗族危房改造现状贵州危房改造与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状况侗族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保护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侗族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对侗族危房改造和民族传统民居保护中出现问题的建议33)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本文所指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包括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必须是少数民族民居;二这些民居必须是少数民族传统风格的民居;三是这些传统风格的民居属于危房改造的对象。具体来说本文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首先指有形的实物建筑物,即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的侗族聚居地区的传统少数民族民居,包括建筑物的结构、材质、外形、装饰等有形部分。其次,指附着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实物之上的文化内涵、功能需求、精神诉求和象征意义。概而言之,本文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指属于危房改造对象的既包括建筑物质实体又包括建筑文化内涵和功能诉求在内的,有形物质实体和无形精神文化相结合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3、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工具,是为研究目的服务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围绕自己的研究假设,对研究对象、研究场景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从而选出恰当的研究方法。接着采取科学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而分析资料背后隐藏的社会因素,探讨社会中成员的认知、态度、行动和隐藏其后的原因,试图找出社会事实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关系特征。通过梳理文献可知,目前对少数民族地区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现状、所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课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危房改造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是一个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特征的概念。少数民族地区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调查;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是一种主观评价和判断,对此我们采取访谈法,了解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认知、看法、态度和观点。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讲究研究的标准化和精确化,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研究程序,能够利用数学的统计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作出比较精确的分析。定性研究跟定量研究相比,研究者主要通过收集调查对象的声音、相关的文字和图像等第一手资料,站在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理解其思想观点、社会背景、结构处境和行动意义。这样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互相补充和互相印证。在危房改造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课题中,既有对危房改造、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的客观现实进行整理分析,又有对这个过程中存在的成效和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单一的研究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因此,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提高研究质量。2)资料收集方法和过程本子课题所获取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深度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本子课题调查的地点主要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选择黎平县进行调查研究,一是出于调查的方便和可行。课题组成员多次在黎平县进行相关调研活动,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前期资料;二是我国的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而黎平县是侗族主要聚居区,其侗族人口约占全国侗族人口的一半,保留着比较多的侗族传统民居;三是黎平县从2008年我县开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四年,其中危房改造与侗族传统民居保护关系密切。本课题的实证调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0年7月到2011年10月整理文献资料,进行前期访谈,制定问卷,进行试调查。由于目前学术界还缺乏对“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这个论题的系统研究,给本文收集资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题的文献整理主要包括两大块,第一部分是对目前报纸上、政府机构中关于危房改造的报导、文件、指示、方案等材料进行收集,第二部分是对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现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政府机构中负责危房改造的相关领导人进行访谈,了解政府行动者对该地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话题的认知、态度;对实施了危房改造的少数民族居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民族传统民居4保护情况的想法、看法,并观察危房改造后的少数民族民居中哪些传统的、民族性的特征发生了变化。第二个阶段:2012年5月到2012年8月对侗族聚居地实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由于本课题主要关注危房改造和贵州省侗族、布依族和苗族三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保护之间的关系,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8月是对这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调查阶段。对黎平县中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的侗族聚居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问卷是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的基础上设计的,并在2011年2月进行了15个样本的问卷调查。在正式实施调查过程中,大体的调查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分层抽样的原则,在黎平县的25个乡镇中抽取坝寨乡、洞寨镇和双江乡三个乡镇。然后从坝寨乡11个行政村中抽取青寨村,从洞寨镇10个行政村中抽取岩洞村,从双江乡9个行政村中抽取贵迷作为实地调查地点。在实地调查中,首先对乡镇负责危房改造的政府官员进行访谈,了解该乡镇危房改造的总体情况。然后在乡镇政府官员的帮助下,取得与各村领导的联系。在村组领导的帮助下,通过其危房改造用户数据库,采取简单随机原则抽取危房改造居民,获取这些居民的详细住址或其他联系方式发放问卷。问卷采取自填式或调查员员代填式。问卷填完后由调查员检查并回收,调查员在回收问卷时赠送些小礼物以示感谢。本文的初衷是想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进行问卷调查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偏差,原因有两个:一是抽取的对象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调查,须要作调换。例如在调查过程中抽中的居民刚好外出打工,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