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战争的古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二、《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1)最后一句中“独”字颇耐人寻味。联系诗句,试分析“独”字可能有哪些含义。①“汉军零落尽”,失去战友的孤独;②“头白返故乡”,家人不在、乡人不识的孤独。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独吹边曲向残阳”与前三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结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⑵最后一句是描写,前面三句是叙述描绘一幅孤独的画面,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1分)。•三、李益《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比喻成“霜”?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1分)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2分)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4.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四、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1、试分析这首诗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来表现全诗主旨的。“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深闺梦里人”是梦境,为虚写,虚实相生,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作简要说明不同意。前两句记叙了悲壮的激战场面,表现了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也写出了战斗的激烈,伤亡之惨重,从而为末两句写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如果没有前两句叙写作铺垫,也就没有后两句“用意”之“工妙”•五、吊万人冢(唐)张蠙•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1、.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句“兵罢淮边客路通”,落笔便写出诗人客游河淮地区的时间是在“兵罢”之后;“客路通”三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于战乱暂时结束的欣喜之情.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请赏析“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两句诗中“乱”、“孤”二字的妙处“乱”字写出了黑乌鸦遮天蔽日之多;乌鸦以食腐肉为生,万人冢上空乌鸦的狂欢乱舞,愈显出战乱中死人之众,使天空弥漫着一片凄寒之气,给人思绪上增添了悲切感。•己亥岁感事•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人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战乱图景。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最后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成”(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六、少年行(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1.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的青年将士形象。“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折射出将士们装备精良、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的情状。“秋风走马出咸阳”,描写了将士们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的情形,“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描写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是直接抒情。七、姑苏怀古许浑•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③。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1.请简析这首诗颔联中的“争”和“占”字的表达效果。“争”和“占”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使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感慨。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八塞下曲边上闻笳•张仲素杜牧•阴积茫茫塞草用,桔槔烽上暮烟飞。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1.张诗一二两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反映了边塞什么样的特点?“游人一听头堪白”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1)、通过视觉,一静一动写茫茫的沙漠、枯黄的衰草以及飘动的暮烟。(2)、反映了边塞的苍茫、荒凉。。(3)夸张。(4)突出了笳声的凄怆,写出戍边之人生活的悲苦。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两首诗都运用了苏武这一典故,但作用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张诗流露了对苏武忠义的敬佩之情,赞扬(激发)戍边将士忠贞爱国;杜诗通过感叹苏武当年的艰辛不易,映衬边地生活的艰苦。十、塞下曲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1、诗中“望”字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望”写的是乌孙使臣朝罢西归,回头眺望京城的动作,表达了使臣恋恋不舍的心情,表现出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情深义重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这首边塞诗的主题与众不同,别有新意。请简要分析。多数边塞诗表现的主题是:报效祖国(或建功立业、怨战思乡、反映边塞征战之苦)。而此诗的主题是:讴歌民族和解(或热爱和平),因此显得与众不同。(一)塞下曲许浑(二)塞下曲(其一)常建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诗上半首叙述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一个士兵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非常简单,但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B常诗的开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C《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边塞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D这两首诗属于同题诗歌,常建在诗中赞颂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的和亲政策,而许浑则在诗中无声地谴责了制造战争的统治者。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请结合每首诗的三、四句加以分析。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3、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许浑的《塞下曲》纯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不发任何议论,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语言显得自然、平淡、质朴。常建的《塞下曲》在开头两句叙写史实铺垫,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和平图景,语言字新意炼。许诗是通过一个士兵牺牲后,有家信寄来,告诉他寒衣已经寄出这一典型情节,表达了作者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不赞成这场战争;而常诗通过描写一幅边疆人民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的图景来表现的。从军行武威遇刘判官赴碛西行军陈羽岑参海畔①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庆如鸟。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土天山雪。都护行营太白②西,角声一动钥天晓。1.两首诗都写了从军将士所处的环境的极为严酷,其严酷各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难。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而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两者一极冷一极热,环境严酷有别。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2.两首诗的第四句都是写,“军”,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1)陈诗“红旗直上天山雪”运用借代的方法。(1分)“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冰天雪地中行军,队伍不乱,勇猛直上,(1分)画面生机勃然,展现的是唐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1分)(2)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运用象征的手法,(1分)号角将胡天惊晓,实则意味着只要一声号令,唐军便可决胜,一扫黑暗,使西域重见光明。(1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征抵抗取得胜利的美好祝愿反应战争的古诗赏析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