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2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广东教育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与微之书白居易第三单元禁中夜作书与元九白居易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寒灯欲灭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好友的无限思念、无限关心之情。但这一切并没有明确说出,他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诗歌赏析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天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老妪能解”便是。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最为著名。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写作背景元稹与白居易相识,是在贞元十九(804)年,后成为挚友。元和十年(815)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三年后,白居易在庐山新建草堂一所,落成后第二天,写此信给元稹,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关爱之意,文章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对朋友的真挚友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书信体诗歌。字音挛(luán)挈(qiè)蚋(ruì)帙(zhì)惙(chuò)虺(huǐ)瘴(zhàng)疠(lì)湓(pén)一词多义置:①且置是事(动词,放下)②因置草堂(动词,建造)③沛公则置车骑(动词,丢下)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动词,放置)⑤内外多置小门(动词,安置)故:①平生故人,去我万里(形容词,旧)②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副词,特意)③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仍旧)修:①修竹千余竿(长,修长)②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修饰)③乃重修岳阳楼(修建)④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⑤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治理)⑥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⑧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撰写)⑨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学习)词类活用身衣(名作动,穿)口食(名作动,吃),且免求人条(名作状,逐条地)写如后云云流水周(形作动,围绕)于舍下封题之时,不觉欲曙(名作动,天明)古今异义进不得相合古义:在一起。今义:符合,相互配合。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古义:心绪,心态。今义:指极小的空间。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古义:时间及其迅速、短暂。今义:用眼睛看的一种情态。上报疾状,次叙病心古义:上书报告。今义:向上级报告,人或事被报纸登载。其余食物,多类北地古义:吃的用的。今义:单指吃的。特殊句式封题其上(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感叹句)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判断句)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定语后置句)整体感知第一、二段,“寒暄叙情”的部分,自开篇“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至“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止,写二人之情深意挚。第三、四段,“三泰言安”部分,自“仆自到九江”至“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止,目的在宽慰好友悬念之心,系全篇的主要内容。第五段,“题书咏怀”部分,自“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至“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止,既抒思念之情,亦写复杂微妙之心境。研讨分析1.文中四次连呼“微之微之”,有什么表达作用?参考答案:信的开篇接连用了两个“微之”,直呼其名,倾诉分别之日久,音断之日长,无法相见,又音信断绝,长久以来的对朋友无法抑制地深切怀念,对人生短暂而思念深长的感喟,犹如汹涌的浪涛,滚滚而来,势不可遏。可见其为友人的“天各一方”、“各欲白首”的椎心之痛,溢满纸上,郁愤满怀,不能自已。文中最后一段的开头也使用反复呼告的手法,连呼“微之微之”,直接倾诉,感情更加深挚浓烈,催人泪下。2.“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只有徜徉山水,筑堂庐山,才是白居易到江州后最值得宽慰舒心的事。山水之乐,庐山之美,自不待言,更使白居易流连忘返,“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寄情山水之间,忘却官场污浊,“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这才是大实话,是白居易贬官江州唯一值得自傲的地方,是上天赐给他的福分,足以给收信人元稹带来精神上的安慰。3.文中列举的“三泰”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此时的心境的?参考答案:作者写三件如意的事来宽慰朋友:一是家中人平安团聚,无须挂念。二是生活虽然简朴但可以自给,自己很知足,无须担忧。三是在风景佳丽之地建起了草堂,可以有所寄托,足以令人快慰。平淡朴实的文笔透露出作者达观知足、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豁达胸襟。同时不愿意让朋友为自己的不幸遭遇难过担忧,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4.“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作者最后以一首六言诗相赠作结,同时回应了元稹从远方带来的赠诗。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因为两年前,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了。白居易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从金銮殿到庐山庵,作者自然不平而鸣,愤懑不已。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当时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之情。思考探究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参考答案:本文虽是一封私人信件,但语言优美,简练文雅。文章语言于灵活自然的散句中多用齐整的偶句,四、五、六、七言相间,既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又富于变化。比如四字偶句,“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两两成对,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五字句,“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六字句,“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铺排的手法,描绘出富有诗意的美丽风光。七字句,“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形成工整的反对,接着下文的“量入俭出,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洋溢出自我满足的达观心情。不但如此,两位大诗人还以诗唱和,不仅表达了深挚的友情,而且更增添了书信的文采,使得语言精练文雅,更值得玩味欣赏。文章特色结构完整,叙述条理。寒暄叙情显现乐天的多情;“三泰言安”显现乐天的恳挚体贴与安处逆境的旷达襟怀;“题书咏怀”,显现乐天复杂微妙的心境。全文以“离”字为线索,追叙平生交情,畅论三泰处境,而以期待人间相见作结。文字真切自然,看似平易,其实精纯,意到笔随,挥洒自如,于平易切近中蕴涵深婉之情思。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这一段直接抒发了别来三年想念的殷切,渲染一种思念的感情色彩;两用“微之微之”及“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之呼告,实在是对未来之不可预测,命运之无力改变,会面之遥不可及,感觉诸多无奈,因而发出深沉的吶喊。短短数语,作多层转折,层层深入,至“谓之奈何”戛然而止,意境悠然摇曳,使人如闻其声,格外具有感染力。借景抒情本文最后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这些语句说明作者虽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但仍然怀念天各一方的朋友,字里行间含有深深的哀伤之情。用“哀鸣啾啾”、“晓灯”来抒发哀愁万重、思念绵绵的情感。因此本文主要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时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