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因子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9.1因子设计的一般概念很多试验包含着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因子(即因素)。对这些因子产生的效果都需要进行研究。一般说来,对这种类型的试验,因子设计方法是最有效的。使用因子设计方法,在每一个完全的试验或试验的多次重复中,各个因子的各个水平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要考虑。例如,假若因子A有a个水平,因子B有b个水平,则完成全部试验应包含所有的ab个组合。因子设计又叫析因设计。一个因子的效果是由因子水平的改变而引起的试验结果的变化,经常称为主要效果(或主效应)。例9.1.1设某一试验中有两个因子A和B,因子A有两个水平A1、A2,因子B有两个水平B1、B2,试验所得结果的数据如下表。表9.1.1两因子试验结果数据表因子B因子BB1B2B1B2因子AA12030因子AA12040A24052A25012(a)(b)试分别考查因子A、B的效果。解:先考虑第一种情况(a)。因子A的主要效果可以看成是在A的第二个水平下的平均结果与在第一个水平下的平均结果之差,记为A,即212302025240A类似地,因子B的主要效果是112402025230B再考虑第二种情况(b)。因子A的主要效果是12402021250A,因子B的主要效果是92502021240B。分别画出这两种情况的图形,如图9-1。010203040506002040因子A试验结果(a)无交互作用时B2B11B1B2A1A2010203040506002040因子A试验结果(b)有交互作用时图9-1A1A2B2B2B1B1从图形看出,在(a)中,B1B1与B2B2线近似平行。而在(b)中,B1B1与B2B2线明显地不平行而相交。这说明在第一种情况下,因子A、B之间没有交互作用。第二种情况下,因子A、B之间有交互作用。有时交互作用比因子本身的作用还大,因此,忽视交互作用就可能会犯大的错误,而因子设计方法是不会漏掉交互作用的,所以说,因子设计是有效的设计方法,特别是当交互作用存在的时候。9.22k因子设计假设试验中共有k个因子,每个因子都只有两个水平,这些水平可以是数量性的:如温度、压力或时间的两个值;也可以不是数量性的:如两个机器,两种操作方法,因子的出现与不出现两种情况,这些都是质量性的。这种设计的安排总共有2k个不同的组合,若每种组合下取一个观察值,总观察值共有2k个,因此叫2k因子设计。我们对2k设计作如下假设:(1)因子是固定的;(2)设计是完全随机的;(3)一般都满足正态性;(4)反应近似于线性。9.2.122设计2k设计中最简单的就是22设计,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因子,每个因子两个水平,这两个水平可以很普通地用“低”(low)和“高”(high)这种形象的方法表示。下面就来看,22设计是怎么分析、解决问题的。假设在每一种水平组合下作n次重复观察,即取n个观察值。为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引进下列记号:A表示因子A的效果,B表示因子B的效果,AB表示交互作用A×B的效果。a表示因子A在高水平、因子B在低水平情况下观察值之和;b表示因子A在低水平、因子B在高水平情况下观察值之和;ab表示因子A、B都在高水平情况下观察值之和,l表示因子A、B都在低水平情况下观察值之和。如图9-2所示。高b=60ab=90(用)1○○催化剂B低0○○(不用)l=80a=10001低(15%)高(25%)反应物浓度A图9-222设计的因子水平组合及其效果因子A的平均效果:在B的低水平下为lan1,在B的高水平下为babn1。总平均效果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即lababnA21lbaabn21(9-1)因子B的平均效果:在A的低水平下为lbn1,在A的高水平下为aabn1。总平均效果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即lbaabnB21lababn21(9-2)交互作用A×B的平均效果AB定义如下:它是在B的高水平下与在B的低水平下,A的平均效果之差的平均值,即lababnAB21balabn21也可看成在A的高水平下与在A的低水平下,B的平均效果之差的平均值,即lbaabnAB21balabn21(9-3)这里介绍一个方便的记忆方法:看图9-2中的正方形。因子A的总平均效果A是右边(高水平)两项之和减去左边(低水平)两项之和,再被2n除;因子B的总平均效果B是上边(高水平)两项之和减去下边(低水平)两项之和,再被2n除;交互作用A×B的总平均效果AB是右上方(两高水平)与左下方(两低水平)两项之和减去左上方(A低B高)与右下方(A高B低)两项之和,再被2n除。下面进行方差分析。定义若有线性组合mrrryC1满足约束条件mrrC10,则称这样的线性组合为对照(contrast)。并记为(对照)c=mrrryC1(9-4)有了这个定义,则可以证明:C的离差平方和为mrrcmrrmrrrcCnCnyCS1221212()(对照)(9-5)根据(9-4)、(9-5),从(9-1)、(9-2)、(9-3),我们可以定义因子A、B以及交互作用A×B的总效果分别为(对照)A=ab+a-b-l(9-6)(对照)B=ab+b-a-l(9-7)(对照)AB=ab+l-a-b(9-8)它们都是ab、a、b、l的线性组合,组合系数只有1和(-1),满足041rrC。同时有4412rrC。因此,A、B、AB的离差平方和分别为nlbaabnSAA4(4122=对照)(9-9)nlababnSBB4(4122=对照)(9-10)nbalabnSABAB4(4122=对照)(9-11)例9-2考虑一个化学反应过程,这里有两个因素:因素A为反应物的浓度,它有两个水平,15%、25%,因素B为催化剂,有两个水平:不用、用,每种组合做3次试验。因素各水平的组合情况为:A(low)15%B(low)不用催化剂A(high)25%B(low)不用催化剂A(low)15%B(high)用催化剂A(high)25%B(high)用催化剂全部试验得出的观察值如表9-2所示。试分析因子A、B及其交互作用A×B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表9-2因子水平组合i观察值(n=3)yik123yi.记号AlBl28252780lAhBl363232100aAlBh18192360bAhBh31302990ab∑=330解:由表9-2很容易求出l=28+25+27=80a=36+32+32=100b=18+19+23=60ab=31+30+29=90由此得(对照)A=90+100-60-80=50(对照)B=90+60-100-80=-30(对照)AB=90+80-100-60=10因子A、B及其交互作用A×B的平均效果分别为(注意:n=3)33.8650(321==对照)AA00.5630(321=--=对照)BB67.1610(321==对照)ABAB再由(9-9)、(9-10)、(9-11),得平方和分别为33.20834)50(2AS00.7534)30(2BS33.834)10(2ABS(以上的计算结果与采用方差分析一章中的公式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参照前面方差分析中公式,求总离差平方和ST和误差平方和SE。2121312...2322ijkijkTyyS=282+252+…+292-(330)2/12=323.00SE=ST-SA-SB-SAB=323.00-208.33-75.00-8.33=31.34列方差分析表,见表9-3。表9-3例9-2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A208.331208.3353.15B75.00175.0019.13AB8.3318.332.13误差E31.3483.92总和T323.0011对A、B给出α=0.01,对AB给出α=0.05,查出F0.01(1,8)=11.26、F0.05(1,8)=5.23,FA=53.1511.26,FB=19.1311.26,FAB=2.135.23。所以,因子A、B对化学反应均有显著影响,A的影响更显著,交互作用A×B无显著影响。以上所用的这种方法,通常叫做2k因子设计的标准分析方法。下面介绍22设计的符号规则。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式按顺序l、a、b、ab写出来,称为标准顺序,用这个顺序表示因子的效果,各项的系数如表9-4所示。表9-4labab效果A-1+1-1+1效果B-1-1+1+1效果AB+1-1-1+1如果我们引进符号I表示整个试验的总和,全用“+”号,把上表中的“+1”“-1”,简写为“+”“-”(即仅取正、负号),并把行与列交换,这样就得出一个完整的符号表,如表9-5,称为22设计效果计算代数符号表。表9-522设计效果计算代数符号表因子因子效果水平组合IABABlabab+--+++--+-+-++++从纵向看,表9-5的每一列按l、a、b、ab配上该列顺序的+、-号构成的和式,就是该因子的(对照)定义式。表9-5有下列性质:(1)除I列外,各列中“+”号、“-”号个数相等;(2)任意两列(包括I列)同行系数乘积之和为0,这叫正交性。9.2.223设计23因子设计有3个因子,A、B、C,每个因子都是两水平。这里有主要效果A、B、C,两两交互作用的效果为AB、AC、BC,3个因子交互作用的效果为ABC。为便于计算这些效果,做一个立方体。按照与22设计类似的原则和方法定出立方体各顶点的记号,见图9-3。bc··abc(高)1c··ac因子Cb··ab1(高)(低)0l··a因子B0(低)01(低)(高)因子A图9-323设计的因子水平组合及其效果计算效果A:当B、C都在低水平时为)(1lan当B在高水平、C在低水平时为)(1babn当B在低水平、C在高水平时为)(1cacn当B、C都在高水平时为)(1bcabcn4项总平均效果为A=41[)(1lan+)(1babn+)(1cacn+)(1bcabcn]=bccblabcacaban41(9-12)式中方括号内的部分是8项构成的代数和(参看图9-3),前4项是立方体右半部(A在高水平)4个顶点数值之和(都为+),后4项是立方体左半部(A在低水平)4个顶点数值之和(都为-),这正好是(对照)A。由此可将效果A写成nAA4(对照)(9-13)其中(对照)A=bccblabcacaba(9-14)用与前面完全类似的方法,推出因子B的效果B为nBB4(对照)(9-15)(对照)B=accalabcbcabb(9-16)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4项是图9-3中立方体的后面(B在高水平),都取“+”,后4项是立方体的前面(B在低水平),都取“-”。完全类似,C的效果C为nCC4(对照)(9-17)(对照)C=abbalabcbcacc(9-18)其中前4项是立方体的上部(C在高水平),都取“+”,后4项是立方体的下部(C在低水平),都取“-”。交互作用A×B的总平均效果AB是下面两部分的平均:①C在低水平时,A效果在B的两个水平下的平均差,即balabnnlanbab2121②C在高水平时,A效果在B的两个水平下的平均差,即bcaccabcnncacnbcabc2121AB=21{balabn21+bcaccabcn21}即AB=bcacbaclabcabn41(9-19)可记为AB=nAB4(对照)(9-20)(对照)AB=bcacbaclabcab(9-21)(对照)AB由两部分组成:(见图9-3)①前4项为“+”,其中两项为ab、abc是A、B都在高水平,另两项为l、c是A、B都在低水平;②后4项为“-”,其中两项为a、ac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