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类学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体育人类学二、文化理论倪依克教授E-mail:niyikegz@126.com2人虽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自然属性只是人的自然前提,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且它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3被后人称为西方临床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生命是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影响下的自然过程。他还认为,政治制度也对民族性格有直接影响:“亚细亚人的性格比较纤弱,他们的制度是一个辅助性原因,因为亚细亚的较大部分,是由君主统治的。”人们在专政君主统治下,不自由,受压制。而在没有君主专制统治的其他欧亚地区,那里的人性格就比较勇猛。4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的发展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方面。人类学的各种理论流派,几乎都是在对文化的定义和解释中发展起来的。51871年,英国的泰勒(F.B.Tylo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分析了大量的语言、巫术、神话、宗教材料,阐述了关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进化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定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习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进化论学派——文化进化学说6文化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泰勒、摩尔根、斯宾塞、弗雷泽等学者,受达尔文等生物进化思想的影响而提出的文化、社会的进化观,认为文化同步的纵向发展,将达到共同的终点。他们在人类学的历史地位长期难以动摇。1.进化论学派——文化进化学说7美国的摩尔根的贡献在于他认为:人类来自同源并以生产工具和技术到达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证明了父系社会由母系社会演变而来的;开创了亲属称谓制的调查方法。摩尔根(L.H.Morgan)在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表述了人类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七个阶段:8(1)这是人类的幼稚时期,依靠水果和坚果为生;(2)鱼类食物和用火知识的获得;(3)开始的标志是弓箭的发明;(4)标志是制陶术的发明和流行;(5)中级野蛮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动物的饲养或灌溉农业以及用土坯和石头来建筑房屋;(6)高级野蛮社会:冶铁术的发明和铁器的使用;(7)文明社会:标志是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文明社会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9斯宾塞——社会有机进化论和文化进化论。主张: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要通过“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他既反对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也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1820-1903年,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1873年发表《社会学研究》,即为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进化论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一些缺陷暴露了出来,出现了反对进化论的传播论(diffusionism)。传播学派认为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之所以类似,很少是因为共同进化的原因,而多是由某个地方一次产生并向各地传播造成的。2.传播论学派——文化历史传播学说11史密斯佩里里弗斯他们提出了传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采借多于发明;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区域)相交的结果。他们从不同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了人类文化史。英国学派的代表拉策尔格雷布纳施密特德奥学派的代表12传播论者在研究中提出文化圈(culturecircle)和文化层(culturestratum)的概念,前者指文化在空间上的扩散,后者指文化在时间上的积累。用这两个概念来分析人类文化现象,就是所谓的文化历史方法。传播论后来渐渐走上了极端,如英国的传播论派以为世界上的所有文明都出自古埃及。古埃及的人形内棺13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派产生。以孔德、杜尔干、莫斯等法国学者为代表,认为只有研究社会的整体,才能了解社会的局部。3.社会学派——民族学14以孔德(Comte,1798-1857)、杜尔干(Durkheim,1858-1917又译为涂尔干或迪尔凯姆)、莫斯(mauss,1872-1950,前者的外甥,民族学开拓者)为代表,提倡用社会学分析法研究民族学材料。还有列维-布留尔对原始思维的研究、赫尔兹对右手优势的研究等。社会学派对欧陆的影响很大,1839年成立的巴黎民族学会是世界第一个有关人类学的学术组织。15孔德认为,……社会学所应表现的,主要不是已经确定的因果关系,而是整个人类进化的方向;因此,社会学规律不能靠比较来发现,因为要比较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民族中的不同形态,就必须使这种现象脱离它所属的时间序列。但是,一开始就这样把人类的发展割裂,以后便不可能找出人类发展的方向了。要想找到这个方向,不能用分析方法而要用便于操作的广泛的综合方法,也就是必须使人类相继发展的状态连接起来,用某种直观的方法把这些状态结合起来,以发现人类的“身心、道德和政治方面的各种倾向的不断发展”。16迪尔凯姆(杜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创建法国《社会学年鉴》吸引青年社会学者组成“学派“。他为社会学确立了独立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他认为社会事实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由先行的社会事实所造成,并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人们的意识。社会高于个人。尽管如此,他仍然用人种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进行了宗教研究,撰写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次印刷,狄玉明译。17在历史学派传播论的基础上,美国的博厄斯加以改造,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依据,认为应该用人类学调查资料来恢复某个民族的历史面貌,重构历史是人类学的最终目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特殊历史,不能得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括性结论。因此,必须从研究每个民族的特殊历史开始,通过局部的研究了解整体。4.历史学派——历史特殊论18博厄斯(1858——1942年),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之父。将民族学的“古典进化论”和“人文地理”两大传统学派进行调和,“为了透彻研究个人就必须着重研究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19历史特殊论:“每一个文化集团(族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该社会团体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受到的外部影响”。批评进化论和传播论。否定纵向性进化。认为并不存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法则。进行横向的“动态变化”研究是其主要方法。20博厄斯批评进化论,对传播论亦不甚满意并进行了改造,提出历史特殊论(historicalparticularism)的观点,主张世界上各种文化都经历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应对其作具体全面的历史研究,而不应随意建构文化演化的理论。博厄斯的追随者有克罗伯(A.L.Kroeber)、威斯勒(C.Wissler)、萨丕尔(E.Sapir)等人,这批人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中几乎垄断了北美人类学界。21这一派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博厄斯的两位女学生:本尼迪克特(R.Benedict)和米德(M.Mead)。在她们的促进下,人类学中形成了文化与人格(cultureandpersonality)的研究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国民性(nationalcharacter)的研究登峰造极,新建立了一个民族心理学派。露西·本尼迪克特22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1901-1978年),根据萨摩亚群岛(Samoa)的田野研究资料,于1928年出版了《萨摩亚人的成年人》一书,探讨了正值青春期的萨摩亚少女的性和家庭风俗,针砭美国社会对待青少年的方式,轰动一时。在她的观察中,萨摩亚社会没有什么不良青少年,因为萨摩亚人不要求青少年服从任何清规诫律,青少年不必以反抗成规证明自己的存在。当然,由于米德自己是女性,未能亲身参与萨摩亚人只准男性参加讨论政治、宗教、经济的聚会,使她对整体社会的运作体系的了解有了很大限制。后来米德再以《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SexandTemperamentinThreePrimitiveSocieties,1935年)一书,对西方社会中的“性别”议题投下炸弹,影响了整个世代的女权运动者,成为现代女性主义的重要支持因素。23本尼迪克特(1887——1948年)1927年出版研究印第安部落的名著《文化模式》(PatternofCultuer)被译成14种文字(如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三联书店1988)。该书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内部又都有代表其特色的目的,而这种目的不一定为其他社会所共有,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24她认为:人类的行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种人群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并演化成对自身社会有价值的风俗、礼仪、生产、生活方式,而这一系列的选择,便结合成这一族群的文化模式。各种文化模式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完全相反的社会价值观。但每种模式的存在总有它所以存在的合理之处。25最有名的改变了历史的研究成果,是1944年她受美国政府委托,认为日本会投降,不应像德国那样进攻本土;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因此要保留原行政机构及至天皇。1946年她把研究报告整理成书出版,立刻引起强烈反响。TheChrysanthemunandTheSword,《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表明日本人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又保守、服从又不驯的双重矛盾性格。原因是幼儿与成人教育脱节,形成独特的“耻感文化”。26以马林诺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为代表,认为文化是一个整合的系统,在一个特定共同体中,文化的每一个因素都扮演一特定的角色,具有特定的功能;人类学的任务是了解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的贡献及相互关系。在方法论上确立了“田野工作”——参与性观察法、深度访谈和比较研究法。5.功能学派——文化功能论27功能论(functionalism)创立于1922年。这一年,英国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探险者》,一本是拉德克利夫-布朗(A.Radcliff–Buown)的《安达曼岛人》。这两本书都是人类学的调查专刊,书中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功能分析的思想。功能论认为任何社会文化现象均有一定的功能,而且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当然,功能论内部也有一些差异,如马林诺夫斯基是从需要谈功能,布朗则更重视结构问题,后者对二战后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有不小的影响。28《人文类型》[英]雷蒙德·弗思,费孝通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弗思是费的老师,功能学派的重要人物。20世纪40年代此书为大学的的社会学教材,倡导“美人之美”、相互容忍的进步文化观。29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怀特——每人每年所获得的能量是衡量文化进化阶段的惟一指标,从单线进化到普遍进化;斯图尔特——受早年学习地理学和动物学的影响,倡导多线进化的文化生态学,现已发展成一门探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生态人类学(ecologicalanthropology)。还有柴尔德、萨林斯、塞维斯等。6.经过改良的学派——新进化论30进化论摩尔根(1818——1881),《古代社会》,体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历史论博厄斯(1858——1942),《种族、语言和文化》,比较体育之不同。新进化论斯图尔德(1902——1972),《文化变迁理论》体育文化变迁和环境的适应。进化论摩尔根(1818——1881),《古代社会》,体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传播论泰勒(1832——1917),《原始文化》,体育的交流。功能论马凌洛夫斯基(1884——1942),《文化论》,体育的意义和作用。31其他:20世纪50年代还有心理人类学派、认知人类学派、文化相对论思想等理论流派。60年代是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或文化阐释学)、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的时代;70年代是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时代;80年代是实践论(法国的布尔迪厄和英国的吉登斯)的时代。32人类学的各种理论、学说和观点,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与其他人文社会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