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消化系统DigestiveSystem制作:李陈莉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消化腺功能:1、消化、吸收2、内分泌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除口腔外,从内向外分为四层:1、粘膜层:分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1)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消化管两端,以保护功能为主。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以吸收和分泌为主。(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淋巴和腺体等。(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平滑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在食管和十二指肠段有腺体分布;在阑尾和回肠内可见到丰富的淋巴组织。3、肌层:一般分内环、外纵两层。骨骼肌:见于消化管两端平滑肌:见于消化管中段在两层肌之间分布有肌间神经丛。4、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肌层(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上皮复层扁平,口底上皮很薄。利于化学物质的吸收。固有层突向上皮形成舌乳头,其内富有毛细血管,故新鲜粘膜呈红色。固有层中尚有粘液性和浆液性的小唾液腺。二、口腔粘膜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舌背部粘膜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称舌乳头(lingualpapillae)可分为四种。(二)舌1.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各处。乳头呈圆锥形,浅层上皮角化脱落,外观白色,称舌苔。10余个,界沟前方。较大,顶端平坦,含有较多味蕾。2.菌状乳头数目较少,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乳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含有味蕾,外观呈红色。3.轮廓乳头味蕾(tastebud)为卵圆形小体,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少数散在于软腭、会厌内。味蕾顶端有很小的味孔。味蕾由三种细胞组成:•Ⅰ型细胞(暗)长梭形、HE染色深、•Ⅱ型细胞(明)长梭形、HE染色浅、有微绒毛伸入味孔,故称味毛;基底面可见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都属感觉上皮细胞•基细胞锥形,较小,位于味蕾深部,是未分化细胞。味蕾是味觉感受器。舌尖感甜与咸,舌侧面感酸,背感苦。(三)牙牙分三部分:牙冠,牙根、牙颈;牙中央有牙髓腔,开口于牙根底部的牙根孔,腔内充满牙髓。牙由牙本质、釉质及牙骨质构成。牙根周围的牙周膜、牙槽骨骨膜及牙龈则统称牙周组织。1.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着牙髓腔。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间质构成。牙本质小管从牙髓腔面向周围呈放射状走行牙的组织结构模式图成牙质细胞位于牙本质的内表面,其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称牙本质纤维。间质其化学成分与骨质相似,故较骨质坚硬。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敏感。2.釉质包在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体内最坚硬的结构。3.牙骨质包在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成及结构与骨组织相似。近牙颈部的牙骨质较薄,无骨细胞。牙的组织结构模式图4.牙髓(dentalpulp)为疏松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经牙根孔进入牙髓特点:1、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2、粘膜肌层为一层纵行平滑肌束3、粘膜下层含粘液性的食管腺4、肌层上1/3段骨骼肌中1/3段骨骼肌与平滑肌混合下1/3段平滑肌5、外膜为纤维膜四、食管肌层外膜图7食管光镜图内斜中环外纵胃皱襞五、胃胃粘膜层光镜结构(一)粘膜胃皱襞胃小凹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色浅,顶部胞质含大量PAS反应阳性的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在胃粘膜表面形成凝胶层。2、固有层含大量的胃腺。(1)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为单管腺,可分为颈、体和底部三部分,由五种细胞构成。图11胃底部粘膜光镜图1)主细胞(胃酶细胞)LM:分布于胃底腺体部和底部,单层柱状胞质嗜碱性,核位于基部。EM:含酶原颗粒,基部含大量RER.golgi功能:1、分泌胃蛋白酶原盐酸激活成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2、凝乳酶(婴儿期分泌)(1)胃底腺由五种细胞组成胃底腺壁细胞主细胞主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2)壁细胞(泌酸细胞)LM:分布于胃底腺颈部和体部。细胞锥体,胞质强嗜酸性核位于中央,可见双核。EM:①细胞内分泌小管②微管泡系统功能:①合成和分泌胃酸(盐酸);②分泌内因子。能帮助维生素B12的吸收。壁细胞超微结构3)颈粘液细胞位于腺体颈部,细胞顶部胞质中含粘原颗粒,H-E染色不易着色。功能:分泌粘液。4)干细胞位于腺体底部,可转变为壁细胞、主细胞或颈粘液细胞等。5)内分泌细胞:银染后能分辩。颈粘液细胞(二)粘膜下层(三)肌层:较厚,可分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四)外膜:为浆膜(结缔组织+间皮)3、粘膜肌层:2-3层平滑肌(2)贲门腺粘液腺,分泌粘液(3)幽门腺由粘膜表面凝胶粘液层和高浓度的HCO3-构成,HCO3-可结合大量的H+,中和了盐酸对上皮的侵蚀,有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损害的作用。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四、小肠小肠的一般结构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埸所。其消化吸收功能与小肠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扩大小肠消化和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包括:1、环形皱襞(3x)2、小肠绒毛(10x)3、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20x)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小肠环形皱襞小肠绒毛:由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其中轴为固有层,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形成肠腺。(一)粘膜1.上皮:小肠绒毛和肠腺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1)柱状细胞(吸收细胞)细胞呈高柱状,核位于基部,游离面有纹状缘。功能:吸收作用小肠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2)杯状细胞:分泌粘蛋白。(3)潘氏细胞分布在肠腺的基底部,细胞呈锥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能分泌溶菌酶(4)内分泌细胞(5)干细胞多位于肠腺底部,可分化增殖为其它上皮细胞。潘氏细胞的超微结构2、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肠腺、淋巴组织、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以及散在平滑肌等。图27左:中央乳糜管右:粘膜血管(卡红明胶注射)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二)粘膜下层十二指肠含十二指肠腺,导管开口于肠腺底部,分泌碱性粘液,具有保护作用。(三)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四)外膜纤维膜或浆膜。三段小肠的主要区别绒毛粘膜下层外膜十二叶状十二指肠腺后壁为指肠纤维膜空肠指状浆膜回肠锥状集合淋巴小结浆膜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小肠smallintestine图20小肠绒毛(左:空肠右:↑中央乳糜管)七、大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阑尾和直肠,是水和无机盐的重要吸收埸所。盲肠和结肠的主要结构特点:1、无肠绒毛2、固有层内肠腺发达,淋巴组织丰富3、上皮和肠腺内杯状细胞数量多4、肌层的外纵肌在结肠形成三条结肠带图29左:结肠壁模式图右:结肠粘膜光镜图阑尾的特点1、管腔小,不规则。2、肠腺短而少。3、丰富的集合淋巴小结。4、粘膜肌不完整。八、肠相关的淋巴组织微皱褶细胞(M细胞):形如“拱桥”状,有摄取抗原和提呈抗原的作用。M细胞B细胞浆细胞IgAIgAsIgA上皮细胞分泌的载体sIgA可抑制细菌增殖,中和毒素,保护肠粘膜。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单个散在于上皮和腺体中,种类多,数量大。底部胞质含大量的的分泌颗粒,又称基底颗粒细胞。可分为开方型和闭合型两类。能分泌胃肠激素,参与调节胃肠道和其它器官的功能活动。APUD细胞:DNES的概念:APUD细胞思考题1试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2试述胃底腺的结构与功能。3小肠上皮由哪些细胞组成?4名词:皱襞、绒毛、微绒毛、中央乳糜管、5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结构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