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五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Primarilyauthenticationandcollectionofculturalrelics主讲人:黎晓华H1-403单位:深圳大学材料学院Email:lxh@szu.edu.cn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本知识第三章:青铜器收藏与鉴定基础第四章:陶瓷收藏与鉴定基础第五章:古钱币收藏与鉴定基础第六章:玉器收藏与鉴定基础推荐的书目杨静荣著,古陶瓷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张懋鎔著,青铜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3。上海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远东出版社,1985。丁孟著,铜镜鉴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王琦、林健编著,文物鉴定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马承源著,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第六章:玉器收藏与鉴定基础一。玉器的产生玉器从旧石器时代的产生,到现在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最好见证,他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变迁。他的佩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另外,从艺术角度来讲,他从一块石头精雕细琢成一件精美的器件,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比如:玉剑,玉观音,玉如意,玉马,手镯,麒麟,等等这些。哪一样都富有中国的民俗知识。所以说玉不仅仅是人类雕刻技术发展过程的见证,更是历史文化变迁,人们习俗的最好证明。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由无知到具有朦胧的美感,从使用粗糙的旧石器到制作使用精细的磨制石器,从衣不蔽体到装饰饰物,这些都孕育了中华古代玉器的出现。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时期时代晚期,玉器产生所具备的三个条件逐渐满足,直接导致了玉器的出现。这三个条件是:第一,人类美感的出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美的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距今28000年前的山西峙峪遗址就出土过一件水晶制作的小刀和一件石器装饰品,及至今18000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精巧的装饰品已经成为当时先民的日常用器,遗址中出土的穿孔兽牙、小石珠、小石坠等,数量众多。第二,美石的发现。随着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玉石在其自然色调或在使用过程中形成光泽,玉的温润泽天然特性使其更晶莹而被发现,可能作为稀有的宝物被珍藏起来。辽宁海城仙人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2-3万年)就有出土了岫岩玉质的砍斫器,虽然不能称为典型的玉器,但却能证明当时人类已经有意识的开始收集这些美丽的与众不同的石头玉石。第三,制作工艺的成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加工石器从运用简单的锤击法、碰砧法逐渐过渡到采用间接打击、钻孔、琢磨等制造技术。在峙峪遗址出土的石制饰品中已能看出制作者的高超的技术;而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饰品制作技术更是熟练。距今8200-8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一对玉玦,这对玉玦工艺先进,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原始玉器。当这三个条件成立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先祖就进入了“玉器时代”,大量玉器开始出现。这个阶段人们重视的是玉器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如兴隆洼遗址出土的多为巫术用具,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玉石器数以千计,共有玉环、玉玦、玉管、玉珠四大品种;在几乎同时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中也出土了2件圆形绿松石饰,中间穿孔,一长一短,扁平绿松石饰1件,弧背,中间穿孔。这些玉器在当时均属于巫师装饰类玉器。距今约6000-4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动物形玉饰和勾云形等玉饰,从出土位置看,勾云形玉饰和马蹄形箍置于巫师的头部或胸部,玉猪龙形饰放在人体腰部,玉鸟置于胸部,可见红山文化早期玉器大多也用于巫师佩饰。二。古玉古玉为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优点,遂为世人所喜爱并逐步成为封建礼制的重要表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收藏玉器的时尚,商代妇好墓中就有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出土,历代君王如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都是玉器的收藏家;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清代吴大的《古玉图考》等都是古玉收藏与研究的论著。我国的玉雕自史前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七千余年的发展,成为蜚声世界、独步天下的工艺美术品,在世界上三个以制玉而闻名的国家(中国、墨西哥、新西兰)中最为源远流长。三。玉文化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也曾有人形象的比喻,玉是大地的舍利。被誉为华夏文明第一块奠基石的高古玉,有着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彼德焉。而玉的温润色泽象征仁慈,坚硬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民间相信玉能护身、驱邪,代表着正气和灵性。对于古玉,可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一般说来,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而旧玉的鉴定,则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占有者的身份等等。古玉一般刀法比较精美,纹饰比较古朴,鉴赏古玉,更应重视的是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先民直至近代,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中国在各个时期都遗存有一批极富时代特征及历史研究价值的代表性器物,大体上有夏朝古陶器、商周青铜器、战汉漆器、隋唐金银器、宋明清瓷器,这些器物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却没有一种能像玉器那样经久不衰,长期受到民众如此的宠爱,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延续不绝的国度,研究这一文明形态的起源与形成的特征无疑具有世界意义。而礼制文明是中华文明最为显著的特征,礼器是礼制文明的物质载体。礼器之中,玉礼器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就器物而言,玉器在中华文明、特别是礼制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地位最为重要:就礼器而言,三代文明、特别是三代礼制文明中,玉礼器的地位也与青铜礼器各有侧重。一、玉器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三代”礼制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分别从这个时期吉、凶、宾、军、嘉五礼,分析玉器在礼制文明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二、从玉器的发生和演变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认为:玉器的产生及其演变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是一致的。早期玉器(距今8200—6000年)都具有实用器的特点,且数量少,种类单一,形体小,玉质较差。但是由于珍贵、稀少、难琢、神秘等特点,早期玉器便主要为氏族上层、巫师、武士等所拥有,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原始精神文明的因子。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500—4000年),玉器制作出现了繁盛的局面,以东北红山文化、东南的良渚文化和安徽凌家滩遗址等...四。古玉鉴赏要点中国人历来对美玉宠爱有加,仅从姓氏上看,大凡王字偏旁的字都是各种美玉,估计这类字少说数十,多则上百,可见人们对美玉是多么的钟爱。至于诗歌中讴歌美玉的那就数不胜数了,有“书中自有颜如玉”,比拟美丽的;也有“钟鼓馔玉不足贵”,显示富贵的,当然还有“守身如玉”,寓意贞洁的,不一而足。美玉可以把玩欣赏,收藏美玉也是国人最乐意的,家有美玉极其普遍。有朋友以脖子说事,八九十年代流行挂金项链,二十一世纪流行挂玉器。有些爱玉者,不仅脖子上挂着玉牌,手腕上套着玉珠,连皮带上也叮叮当当系着玉器挂件。中国人收藏美玉历史悠久,从挖掘的古时墓葬可见一斑。历来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当年卞和抱着那块和氏璧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并不是为了以欺君之罪被砍掉的双脚,而是为了无人识玉而悲哀。之后,区区一块和氏璧竟然可以等价交换十五座城市,窃以为那句价值连城出典也就出在这块宝玉上。说到包浆,某地看到一个古玩贩子从牛屁股里挖出一块和田玉,包浆浑厚,宛若隔世。那朋友说,造假者把牛屁股开刀,把新玉放进去,然后缝上,老牛耕地,经常摩擦,包浆加速形成,用这种方法一年等于一千年。至于其它坊间传说的手法则更多了,如用盐酸、油锅里煮等等,让人听了匪夷所思。古玉断代吃不准,这种专业知识只可能极少数人掌握,俗称掌眼的,也就是博物馆几个玉器专家能够把握。常人连真品都未把玩,不可能辨别真伪。因此,在收藏界就有买古玉不如买新玉一说。吃不准新老美玉,干脆就买新的,再说新的总比旧的便宜,这是大多数收藏者的玩玉观。即使新玉,只要工艺精湛,玉料上乘,仍然大有收藏价值,市面上那些高仿的玉器仍然受到收藏家的钟爱。当然,科技在不断发展,在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玉器时,不如买些上等的和田玉,奇货可居,或待价而沽。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珍贵美玉,有人认为,价格只会涨不会跌的。因此又有了买新还不如买料一说。赏玩注意事项专门玩玉的收藏者在收藏古玉时特别注意“三忌四畏”,所谓的“三忌四畏”,在《古玉辨》中解释说,“三忌”及忌油、忌腥、忌污秽。“四畏”及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气。这是玩玉之人经过长期的把玩所悟出的心得和体会。忌油是指古玉应避免接触油腻。古玉器因在地下或传世中长期受水浸土蚀,微细孔隙中自然渗入土质或杂质。把玩养护的目的是尽量使其杂质“吐”出来,使古玉还原。因此,古玉器接触到油脂后,可能封堵玉质的微细孔隙,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吐”出来,玉器自然难以把玩出莹润的感觉。因此,有些人将古玉抹上些花生油或在鼻上、面额上中摩擦,让玉器沾些人体油脂,使古玉显得油亮、温润,实则是收藏把玩古玉的一忌。忌腥玉器与腥物接触,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会伤至玉质。因为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卤盐等对玉器产生一定的腐蚀,而导致玉质受损,所以古玉要避免与腥物相触。忌污秽古玉忌污秽的道理与忌油相似,即污秽会阻塞古玉的微细孔隙,而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甚至反受其浊。因此,一些大收藏家在玩玉前,都会洗净双手。畏冰如果古玉时常近冰或被冻,则沁色就没有润感,谓之“死色”。有人将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冻,使其外观“通透”,实则也是一错误之举。这样会伤及古玉质,使古玉冻伤,产生裂纹而不可挽救。畏火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热源,则可能使玉质的表面光泽和透明度尽褪。古玉近火受热,也可伤及玉质,导致裂纹的产生,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常看见一些珠宝店的玉器柜台中放着一杯水,不仅是增加美观,更是调节柜中的温湿度,从而减少射灯对玉器的影响。畏姜水有些人认为“姜水”是除腥除臭之物,浸泡擦拭古玉可去土腥和腐臭气。实则是伤及玉质。古玉与姜水接触,往往会使已有的沁色黯淡无光,严重的会使古玉器起麻点。畏惊气是指当佩戴者受惊或不慎,将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使得古玉器内部结构受损,哪怕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也是古玉器的隐患。因此玩玉者讲究平心静气,戒惊戒躁,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容。五。古玉鉴定织物纤维痕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体上,或者包裹于织物中。在一定的温湿度和压力下,纤维及颜料脱落,牢牢地黏附于器物的表面。因此,在镜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见红、蓝、绿等颜色的织物纤维,经纬分明。昆虫虫卵残体多在古玉的缝隙中。水渍在地质及大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细的潜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动,浸润、侵蚀着玉的表面,形成流动状的、深深浅浅的水渍。植物根茎印痕某些植物根茎有无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陈代谢而分解的酸性物质可以对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蚀,所以能够看到有清晰叠压关系的根须状印痕。碳化痕古人有“灸玉”习俗,烧过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着和渗入,呈点、面分布,往往很深入,无法消去。驱邪矿物残留自然界的一些矿物有杀菌、驱虫、防腐的作用,古人以为它们有驱妖辟邪的功效,将它们置于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铁矿、朱砂、雄黄等矿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过放大镜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缝隙中残留的矿物颗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色离子由表及里渐进、深入地渗入玉器内部,颜色绚烂夺目。考古发现,距今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将大量的赤铁矿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审美的需要,将石灰岩制成的珠子染成红色。我国战国和汉代的大型墓葬中,经常有大量的朱砂以及被朱砂染得鲜红的玉器,如越王墓。缝隙孔洞碎石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硅类和碳酸钙类矿物存在,它们可以以液态或者以固态的砾石形式存在并运动着,在空隙里聚集、硅结、板结,坚韧无比,即使是随水流进入空隙里的一块小石子也难以剔出。钻痕钻具出现以来,钻头基本是圆锥或菱形形状。由于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