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四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Primarilyauthenticationandcollectionofculturalrelics主讲人:黎晓华H1-403单位:深圳大学材料学院Email:lxh@szu.edu.cn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本知识第三章:青铜器收藏与鉴定基础第四章:陶瓷收藏与鉴定基础第五章:古钱币收藏与鉴定基础第六章:玉器收藏与鉴定基础推荐的书目杨静荣著,古陶瓷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张懋鎔著,青铜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3。上海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远东出版社,1985。丁孟著,铜镜鉴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王琦、林健编著,文物鉴定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马承源著,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一.钱币中国历代铸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共同点是:货币也是高品。金银能够充当货币,是因为金银本身是商品,既是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是: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专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货币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就是货币的本质。所以说“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布币:中国东周时期的青铜铲形货币。春秋晚期出现,战国中期后广泛流通。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从鎛得音称布;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空首布平首布刀币:“刀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像刀而得名。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燕国、赵国等国。“刀币”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和明刀等。圜钱及先秦方孔园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钱的前身。蚁鼻钱: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铜币。因其形象得名。形状为凸面椭圆形,似海贝。正面有阴文,常见“贝”字;少数为“君”、“圻”等字,意义不明。秦汉钱币一、秦朝钱币特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国货币的流行。规定除黄金和铜外,其他财物如珠、玉、贝、银等都不能作货币。秦时制造半两钱。这是铸币有各地方政府进行,所以现在所见的半两钱枚枚不同。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因此方孔圆钱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二、汉朝钱币特征汉承秦制,只是这时黄金只作为宝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在日常交流中专用铜钱,铜钱的地位也就愈发重要了。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不过这种名称已渐渐的开始和其重量分开了。如秦半两原重半两,重量和名称相符,汉时有所改变。这时的铜钱仍是由地方铸造,重量与名称往往不符。据史书记载西汉的铜钱有八种,其实有些钱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同,名称不同。实际上可归纳为三种钱:半两、三铢、五铢。汉半两的重量是千变万化的,有些半两钱,身小肉厚,文字也没有规则,大家认为这类半两是汉初半两。汉初半两钱是比较大样的,而且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了几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的种类就多了。普通五铢钱的正面和背面都由外廓,这是和以前的钱币有所不同的。五铢钱中也发现有少量是光背的,这是最早的五铢即元狩五铢。武帝以后的五铢钱只有宣帝五铢可以辨认。它的特别就是五字相交的两画向内收,外廓比较宽,而且往往有其他记号,比如内廓上面一划,或下面有半星等。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钱币数量众多,同其他稀有币相比就很不值钱了。除形制特殊的钱币外,几元前就可买到一枚。而使用了几年就停止流通的三铢钱就有达数百元一枚的。故有人将五铢改为三铢的。王莽时代的币制改革: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王莽一共进行了三次币值改革。“一刀平五千”是王莽在公元7年,进行的一次币制改革时,发行的大额货币。他将一刀平五千的“一刀”二字错金,并且当五千枚五铢钱使用,因此“一刀平五千”也被称为“金错刀”,同时还发行了契刀五百、大泉五十这种虚值大钱。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废除“金错刀”和“契刀五百”这两种虚值大钱,以及汉朝使用的五铢钱,发行“小泉直一”,这也直接导致了王莽政权信用的丧失。公元14年王莽进行了第三次币制改革,将钱币分为六等二十八品,使得币制更加混乱。王莽又废除大、小钱,另推行五铢货泉、二十五铢货布两种。但货币换算比值仍不合理。三国时期的钱币: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两晋十六国钱币:三国两晋十六国(公元196-439年)是含魏、蜀、吴三国鼎立及两晋、十六国两个历史时期。两晋时期,西晋沿用“曹魏五铢”,东晋主要用孙吴及蜀汉旧钱。十六国时期,后赵曾铸“丰货”,成汉在成都铸造过“汉兴”小钱。夏铸“大夏真兴”。前凉曾铸“凉造新泉”。南北朝钱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唐代钱币:唐代钱币品种不多,有“得一元宝”,“顺天元宝”“咸玄通宝”“'乾元重宝”“乾封泉宝”“建中通宝”“大历通宝”“开元通宝”。五代钱币:唐朝末年,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让强大的唐帝国终于崩溃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在五代十国这段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极多,但流存下来的非常少。比如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后唐有“天成元宝”,后晋有“天福元宝”,后汉“汉元通宝”,等等。而“应圣元宝”是当时的北燕铸造的钱币。北宋钱币:宋朝钱币铜铁兼铸,种类繁杂,每个皇帝每次改元都铸新钱,钱文书体多种多样,“对钱”盛行,钱币艺术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大清宝钞大明宝钞南宋会子北宋交子金元明清时期“以银为主,铜钱纸钞为辅”的货币制度这一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银元铜元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交融的典范。由以上我们了解了中国古钱币发展的大致演变过程,经历了:原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十进位年号宝文钱币纸币(机制币)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和发展理论的真理性西方货币文化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钱币以人物(神祗、帝后)鸟兽、花草为饰,多为圆形无孔,打制而成,有鲜明的宗教艺术风格。中国最早的金银币:江苏省大丰市2010年4月出土的21枚金币,日前经江苏省文物局鉴定,确认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厌胜钱: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自汉以来就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而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厌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厌胜钱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铜质,还有金、银、锡、铅等材质。厌胜钱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关系,它大都反映人们祈求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流入中国的日本古钱:古代日本一直以来都是用物物交换,其中能充当货币功能的主要物品是米,砂金,白银和布。在接受了中国唐朝的文化后,开始接受中国的铜钱,部分的开通元宝开始留入日本,充当流通货币。日本同时开始仿照开通元宝的样子铸造了第一种古钱-合同开珍;后来日本隔了400年第一次开始铸造的铜钱-庆长通宝的通宝二字完全就照搬永乐的通宝二字!琉球王国也受永乐通宝的影响,大世通宝,世高通宝的通宝二字也和永乐通宝的通宝二字完全一样。在日本还有一种传说,中国的永乐通宝就是为和日本做贸易而特别制作的。这其中倭寇也做了很多向日本偷渡铜钱的事情,据日本估计,流入日本的中国铜钱高达200亿枚。最后一个渡来钱是宣德通宝,在这以后就没有中国的铜钱流入日本了。在日本弘治通宝就极少看到。原因之一中国的铜源渐少,明代的铸钱远不及北宋,年年减少亦无余力供应日本。宣德后期,有段时间也有部分安南钱流入日本。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发现了大铜矿,日本的铜比中国的铜更便宜,运中国的铜钱去日本就是亏本了,日本便开始自己铸钱,这就是宽永通宝!流入中国的朝鲜古钱:朝鲜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1633年,明崇祯六年)由常平厅设监始铸,故名“常平通宝”。至肃宗李焞五年(1678年)更以法律命定各有关厅、曹、营、监等分工铸造;及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以机制黄铜钱问世,常平通宝铸行前后达260年之久,在中近代朝鲜货币史上占统治地位,彻底改变了此前以米、布为主的交易状态。面文“常平通宝”为工整楷书,直读,除初铸之光背者外,背文有记监、记官、记地、记数、记值、记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以及录用“千字文”44字,版式多达数千种,不胜枚举;然因历代各地均有鼓铸,其间大小错出、轻重倒置势所难免,不一而足。鉴定中一般铜色黄润、文字端丽者为早期宫铸;笔画呆板、制作不精者为后期官铸;流入中国的越南古钱:安南钱是指和中国古钱形制一样的越南古钱,早在丁福保编写的“历代古钱图说”有大幅记载和标价。九十年代经历长期战争后的越南,清理地雷,平整土地,恢复建设,大量古钱币出土后流入中国广西边境。在这之前,安南钱并不多见,很少人专题收藏。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