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饭店发展现状、趋势及面临的挑战2009-10-0715:35一、现状星级饭店规模继续加速扩大。2006年全国新评星级饭店1370家,截至2006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到13378家,同比增长11.26%。其中五星级饭店298家,四星级饭店1400家,三星级饭店4993家,二星级饭店6027家,一星级饭店660家。广东和浙江两个省的星级饭店数量超过了一千家,分别达到1275家和1089家,位居全国第一、二位,江苏、云南、北京分列三至五位。四、五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总数的61.56%,青海、宁夏、西藏尚没有五星级饭店。经济型酒店成为发展热点。根据各地上报的信息,上海、北京、江苏经济型酒店的数量居全国前三位。国内品牌发展态势良好,如家、锦江之星不仅连锁店数量位列全国一、二位,而且通过在美国、香港上市加速扩张。国际品牌也将大规模增加,据了解,美国经济型酒店品牌格林豪泰(GreenTree)将以长三角为重点,未来3到5年在国内铺设近200家酒店;美国另一经济型酒店品牌速8(Super8)也将在未来15年时间在中国开2100家连锁店。二、趋势全国高档饭店建设将迎来高峰。根据各地上报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待评、在建、待建(2007年底前开工)高档饭店(相当于四、五星级)总计1107家,其中相当于五星级档次的饭店就有554家,大大超过目前全国五星级饭店的总量。从地区分布看,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安徽分别以155家、146家、97家、86家、82家位居前五位,它们之和占全国总数的51%。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加速进入。综合各地上报的材料和查询有关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官方网站,截止2006年底,有37个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60个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502家饭店。世界排名前十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均已进入中国。管理饭店数量位居前五位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是温德姆、洲际、雅高、喜达屋、万豪,管理饭店的数量分别为159家(包括110家速8品牌的经济型酒店)、69家、43家、37家、31家。而且在未来几年,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饭店数量还将迅速增加,比如,洲际酒店集团最新的全球发展计划,在中国拓展的饭店数量将占其全球发展总数的三分之一,2008年在华管理饭店总数将达125家。三、面临的挑战高档饭店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高档饭店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洲际(Intercontinental)、里兹卡尔顿(RitzCalton)、圣瑞吉斯(St.Regis)、丽晶(Regent)、柏悦(ParkHyatt)、四季(FourSeason)等国际饭店集团顶级品牌全面进入,势必对中国饭店原有高端客源市场的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加剧高档饭店的竞争。国内饭店管理集团需要提高国际化水平。根据各地上报的信息,截至2006年6月30日,全国共有国内饭店管理公司180家,管理饭店1299家,平均每家管理的饭店仅有7.2家。国内饭店管理公司不仅规模小,而且品牌建设滞后,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与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大举进入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饭店集团却未能跨出国门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程度低。因此,亟需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真正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饭店管理集团。非星级饭店亟需规范。近年来,随着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苏州等地方政府把住宿业管理职能调整到旅游行政部门,许多地方旅游饭店管理工作思路也从原来单纯的星级饭店管理逐步转变为对整个饭店业态的管理。对非星级饭店加强规范管理势在必行。2006年,北京市制订出台了北京地方标准《住宿业服务质量标准与评定》,并评出首批住宿服务达标单位250多家;上海市也制定了《旅馆服务质量要求》,并完成了《上海市旅馆管理办法》送审稿;江苏省还启动了经济型酒店标准的制定工作。饭店投资需要加强引导。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饭店投资非常热,已经导致一些地区饭店供过于求。如何引导投资商理性投资饭店,也是未来饭店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2006年,浙江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版了《浙江饭店业发展白皮书》,对引导当地饭店的投资和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情况2008-08-0911:55“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有利条件一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3年,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这充分表明,旅游业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更大的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突出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三是发展旅游将成为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之一。旅游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具有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筹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就业、带动部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功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发展。四是坚持走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中国成为全球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交通等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旅游业已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积累了相当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出境旅游的发展,增强了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在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五是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有利。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2、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处于重要的战略提升期,既充满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一是入境旅游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旅游发达国家不断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形成压力。我国旅游接待人次和创汇收入虽已恢复到“非典”前的水平,但创汇排位与人次排位形成落差,反映了入境旅游深层次的挑战。二是出境旅游高增长将引发诸多新问题。旅游服务质量亟需提高,利用出国游渠道滞留不归、非法偷渡等问题增多,旅游贸易逆差潜在发生。旅游部门、旅游机构和旅游企业必须应对这些新的挑战。三是国内旅游低层次、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面临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四是旅游法规建设滞后。全行业仅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已经不适应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旅游立法任务和立法难度加大。五是旅游产业深层次矛盾凸显。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规则不完善、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旅游产业素质不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六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旅游就业门槛较低,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竞争机制,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十一五”全国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2008-08-0911:54“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旅”、“科教兴旅”,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夯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资源配置,联合协作,重点推进,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旅游业为“人”务的本质要求出发,以旅游者为“本”,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游客。--改革创新,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遵循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调动所有可为旅游发展所用的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配置和使用。--联合协作,就是要强调横向和纵向、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在国际上,要加强与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协作;在国内,要推动区域合作、跨行业合作、部门合作。--重点推进,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推动地区发展、城市发展、景区发展、企业发展。引导一部分地区、城市、景区、企业较快地发展起来,产生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达到全国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目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将“五个统筹”的发展原则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全面规划和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协调发展。2010年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预计目标是:--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400万人次,年均增长7%左右,有望居世界第3位;旅游创汇426亿美元,年均增长8%左右,有望居世界第3位。--国内旅游人数16.9亿人次,年均增长8%左右;国内旅游收入881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1%左右。--旅游业总收入1226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全国GDP的7%。--旅游直接就业980万人,间接就业达到4900万人。同时,随着旅游业综合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在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也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4、“十一五”期间旅游行业需要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①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建设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关键在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要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业参与中国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催生一批中国旅游品牌,促成一批本土背景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企业集团,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二是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在旅行社行业培育批发、代理的分工体系,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和旅游业务管理覆盖面的突破;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推进旅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化、市场分工合理化、市场竞争有序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四是完善旅游管理体制。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加强对资源开发的保护和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对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进一步探索分层级的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的市场监管和为旅游者直接服务的职能,鼓励县市设置与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机构。五是促进旅游协会职能的完善。先试点,后推广。以城市各类旅游协会为重点,促进旅游协会加快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表,加快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加快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加快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中介。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旅游业战略提升的主要内涵和全行业的历史任务。一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有利于优良传统文化传播。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