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王京生Ph.D.2017年7月16日第一节概述1908年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一单元定义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F·H·奥尔波特(192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G·W·奥尔波特(1954)(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C·A·艾尔乌德(1925)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的公式:B=f(P.E)(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与个体经验及人格密切相关。社会中的人:外显的行为,内隐的心理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特点: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启蒙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人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人类行为及人性是由社会决定的。康德、卢梭:改变人性的前提是改变社会。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人生来自私与邪恶。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形成期)达尔文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特点:实证、量化、应用(确立期)F.H.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1924)瑟斯顿和李科特的态度量表谢里夫的游动效应莫里诺的社会测量法勒温的群体动力学与领导风格实验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研究?咨询?)(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原则:1.制定研究计划应评估其道德的可接受性;2.研究前,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同意。特殊情况下的欺瞒应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说明;3.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4.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对被试的资料保密,如公开,须经同意;6.不得与被试建立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尽可能少地干预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二)调查法1.访谈法(1)特点双方相互影响有特定目的、访谈提纲和实施原则(2)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3)访谈过程与技巧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与提问技巧追问技巧2.问卷法(1)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2)分类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3)问卷的构成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问卷主体)人口学数据结束语计算机编码(4)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目的性原则(结构)全面性原则(穷尽与互斥)非歧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按照一定目的收集大量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对被试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比较和时间跨度较大的趋势研究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量化难对历史资料的调查,可用于心理咨询(三)档案法(四)实验法单组后测:X单组前测后测:1X2静态组比较:X12真实验:R1O1XO2R2O3O4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一)简史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巴甫洛夫、J.华生C.霍尔、B.F.斯金纳N.米勒、J.多拉德A.班杜拉、R.沃尔特斯(1963)(二)学习的机制1.联想2.强化(正强化、负强化)3.模仿(三)观察学习1.注意过程:选择2.保持过程:表象,言语编码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1.过分强调过去的学习经验,忽视当时情境的作用;2.将行为归因于外在情境,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感受和主观状态;3.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忽视内在心理过程的分析。二、社会交换论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趋利避害,得失权衡基本观点(G.霍曼斯,1961):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未曾料到的惩罚时,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就可能会高兴,采取赞同的行为,该结果对其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三、符号互动论(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个体在应对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二)主要观点(略)四、精神分析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1.意识与潜意识2.力必多(性本能)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5.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霍妮的“文化因素说”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1605-3单选题: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存在所影响。(A)真实的(B)虚构的(C)推理的(D)隐含的(D)1505-3单选题:社会存在有现实、想象和隐含的三种方式。这是心理学家()的观点。(A)W·詹姆士(B)G·W·奥尔波特(C)W·麦独孤(D)F·H·奥尔波特(B)1311-3单选题:勒温提出的社会行为公式是()。(A)P=f(B.E)(B)B=f(P.E)(C)O=f(P.X)(D)P=f(O.X)(B)1305-3多选题: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A)观察学习(B)机体成熟(C)替代性强化(D)社会环境(A,C)1111-3单选题: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W.詹姆士(B)F.奥尔波特(C)W.麦独孤(D)C.达尔文(C)1111-3多选题:G.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存在的形式包括()。(A)想象的存在(B)隐含的存在(C)现实的存在(D)歪曲的存在(A,B,C)1105-3单选题: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A)心理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B)1105-3单选题:与行为主义关系最小的概念是()。(A)替代学习(B)自我实现(C)自我奖赏(D)行为自控(B)1105-2单选题:麦独孤(W.McDougall)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A)认知过程(B)学习(C)社会影响(D)本能(D)1011-3单选题:B=f(P,E)中的B代表()。(A)社会行为(B)个体特点(C)个体所处情境(D)行为倾向(A)1011-2单选题: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社会动机(B)社会心理(C)社交情绪(D)社会需要(B)1005-3单选题: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社会意识的学科。(A)社会认知(B)社会心理(C)社会行为(D)社会影响(C)1005-3单选题: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是()。(A)哲学思辨阶段(B)学派阶段(C)实证分析阶段(D)经验描述阶段(A)1005-3单选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的代表性理论。(A)新行为主义(B)认知心理学(C)发生认识论(D)精神分析论(A)0911-3单选题: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A)社会因素(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A)0911-3单选题: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A)行为(B)函数关系(C)个体(D)个体所处的环境(D)0911-3多选题:G.奥尔波特认为,社会的存在,也就是他人的存在方式包括()。(A)现实的存在(B)想象的存在(C)隐含的存在(D)虚拟的存在(A,B,C)0911-2单选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的代表性理论。(A)新行为主义(B)认知心理学(C)发生认识论(D)精神分析学(A)0911-2单选题: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A)情绪状态(B)过去的经验(C)个性特征(D)所处的情境(D)0905-3单选题: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观察(B)实验(C)思辨(D)归纳(A)0905-3单选题: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C)0811单选题: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学科。(A)社会心理(B)社会意识(C)社会知觉(D)社会情感(B)0811单选题: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A)不予干预(B)完全保持价值中立(C)表示同情(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D)0805单选题: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A)社会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C)0711多选题: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的存在所影响,G.W.奥尔波特认为他人的存在形式包括()。(A)现实的存在(B)想象的存在(C)虚拟的存在(D)隐含的存在(A,B,D)0611单选题:行为公式B=f(P.E)是()提出来的。(A)詹姆士(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勒温(D)0611单选题:对求助者的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心理咨询师应该()。(A)保持价值中立(B)向有关部门反映(C)不予干预(D)积极地引导和干预(D)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一、概述人是社会性动物(亚里士多德)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视角: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个体视角: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继续社会化(终生社会化)与再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四)培养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一)家庭(二)学校(三)大众传播媒介(四)参照群体五、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一)语言社会化(前提)(二)性别角色社会化(性、性别)(三)道德社会化(观念与判断、情感、行为)(四)政治社会化第二单元社会角色一、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二、社会角色分类(一)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二)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三)功能: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四)心理状态: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三、角色扮演(一)角色期待(二)角色领悟(三)角色实践三、角色失调(一)角色冲突(二)角色不清(三)角色中断(四)角色失败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一、自我(一)自我的概念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