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办学可行性报告3目录导言第一章.项目介绍1.1项目名称1.2项目性质1.3规划投资及投资模式1.4建院规模1.5项目地点1.6建校模式1.7项目内容1.8建院计划1.9立项单位合作单位开学时间第二章.项目合作方2.1西南交通大学简介2.2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简介2.3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简介第三章.项目建设意义3.1建设国际学院符合中国教育发展趋势43.2建设国际学院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3.3建设国际学院---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章项目建设背景4.1政策研究:教育政策背景概述4.2事业规模:高等教育招生需求分析4.3市场需求:国际学院市场分析第五章.项目的发展机遇5.1北海人民的期望5.2北海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5.3北海大学园区的建设机遇5.4北海大学园区的规划与发展5.5北海与东盟的区位优势第六章建院条件6.1西南交通大学雄厚的办学基础6.2北海当地良好的办学条件6.3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的融资能力、行业背景和教育产业运作经验第七章.国际学院的建院方针、战略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愿景7.1建院方针7.2战略目标7.3发展定位7.4发展愿景5第八章国际学院建院资源整合构想8.1学院资源分类8.2资源整合渠道第九章国际学院的校园建设9.1建设原则9.2建设纲要第十章国际学院教学规划10.1普通高等教育部分10.2成人教育部分10.3网络教育部分10.4国际教育部分10.5国际教育延伸产业第十一章国际学院项目的组织与实施11.1三个理念11.2体制设计11.3机构设置11.4经营计划11.5招生规划第十二章财务分析12.1投资估算12.2投资分析6第十二章结论导言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高等院校创办新型的独立二级学院提供了现实的政策依据和法制环境,也为创建独立二级学院指明了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我国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对新的形式下中国高教改革重要的说明和补充,同时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创新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创新发展,积极扶持,规范管理”的方针成为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面临中国加入WTO新的形式下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国际教育具有很大的市场,优质的国际教育项目符合国家教育未来发展政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已经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从现在国际教育发展的背景与需求来看,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具备现实的行业机遇与市场机遇;从国际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7学院同时具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机遇。从国际教育项目的建设经验与发展程度来看,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具备诸多国际学院教育创新的实践借鉴。本办学计划书依据高教创新和教育行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育创新为核心,学科建设为重点,资源整合为手段,分析了创办国际学院的可行性和相关办学模式、组织架构和教学规划。办学计划书认为,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的创办不仅符合教育创新和国际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同时满足了中国社会国际型人才短缺的市场需求,对激活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学科资源、科研资源,丰富扩展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科结构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是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复合型项目,其办学模式可行,经济效益稳健,社会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8第一章.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拟)1.2项目性质新体制下的独立二级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院拥有独立校园和办学设施,独立组织和实施教学和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独立事业法人资格)1.3规划投资及投资模式计划投资:1亿元投资来源:建校资金由项目合作方共同筹措。投资模式:西南交通大学:以形式投资万元,占总股份的%,负责国际学院的立项、申报、规划、建设及教学和科研资源的组织整合。9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形式投资万元,占总股份的%,负责北海大学园区优惠政策的落实,保障国际学院的顺利建设与发展。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以形式投资万元,占总股份的%,负责国际学院项目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1.4建院规模教学用地300亩以上,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6000名学生、300—600名教职工。1.5项目地点北海大学园区1.6建校模式:以学院为独立法人实体单位;以股份制为所有权形式;以国际化为办学特色;以市场化为办学方向;以生态化为建院环境标准;以信息化为现代办学手段。1.7项目内容以国际教育为主体,配合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综合发展科研和相关教育产业,培养新世纪10创新人才。项目由五部分构成:普通高等教育部分发挥西南交通大学传统优势教育项目、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国内高等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开设管理类(土木工程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经济管理)、小语种为特色的外语类、艺术类等强势专业。成人教育部分发挥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项目优势,开设与市场相接轨的专业,发挥成人教育的特点。网络教育部分发挥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项目优势,开设与市场相接轨的专业,发挥网络教育的特点。国际教育部分在西南交通大学原有优势国际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西南交通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的办学主体,突出国际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国际教育延伸产业立足国际教育产业,发挥国际教育优势,引进国际教育先进项目,例如预科教育、英语培训、职业资格等、扩大市11场,降低市场风险,增强教育影响,提高教育附加值。1.8建院计划近期目标:(2004-2005)投资3000-4000万元人民币,开发学院300亩土地的60%。确保2004年秋季开学;完成各类教育设施建设约3-4万平方米;设立5个系科,开设10个专业。各类专业大一在校学生达到500-1000人规模。教师42-84名。中期目标:(2005-2006)投资3000-4000万元人民币,继续开发学院校区300亩土地的40%。确保2006年秋季开学时,完成各类教育设施建设约6-8万平方米;达到可容纳5—8所系科;15个专业;3000名学生、230名教职员工的设计规模。长期目标:第二阶段(2006-2010)根据当地、全国及国际整体国际教育市场的情况,再投资4000-6000万元。最终达到各类在校学生10000人、教职员工666人以上规模。1.9立项单位合作单位开学时间1.9.1开学时间拟定于2004年9月。1.9.2申报单位为西南交通大学121.9.3合作单位为北海市人民政府、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第二章合作方简介2.1西南交通大学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医、农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的大学。2000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被评为全国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2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简介北海大学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管委会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制定的政策和决定;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方的关系;保障园区开发建设协调发展;入园人才的人事调动、入户、社保等事宜;建立优良的外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各有关部门、入园学校(企业)、开发建设主体三方面积极性。2.3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简介北海大学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教育投资管理13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创新伟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专业大学园区开发建设企业,全面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事务。第三章.项目建设意义3.1建设国际学院符合中国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事业,它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国家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才明确将科教兴国战略列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基本国策之一。从宏观的角度,国际学院的成立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众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国际学院的建设,将促进地区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大众化的趋势。同时国际学院整合社会各方面优势资源,共同投身教育,弥补了我国主体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行为主体多元化的潮流。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办教育的合作模式为项目的成功带来了保障。同时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是信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14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教育国际化反过来促进经济全球化过程.未来教育将是国际化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是大势所趋。西南交通大学北海国际学院的建设正面临中国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新形式下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院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顺应中国教育改革的潮流,顺应当今社会经济、技术国际化的浪潮,国际学院的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发展,为中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下光辉灿烂的世纪篇章。3.2建设国际学院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我国教育部门培养出来的一般性人才数量多,创新型人才少,创新型人才不足已是影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障碍。随着中国加入WTO,更多的涉外企业扎根中国,更多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急切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必须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转变,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量具有国际化思维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人才,这就需要具备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学科设置相15对灵活的教育体系来完成,国际学院机制灵活、中外合作的办学的体制优势,满足培养新型国际人才的需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培养适合国际市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复合型、实用型、和外向型人才,满足市场对于国际人才的急切需求。3.3建设国际学院--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独立二级学院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质性政策,为兴办国际学院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目前兴办西南大学北海国际教育学院不仅具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成熟的实践借鉴。未来国际学院的建设顺应了中国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之路。16第四章项目的建设背景4.1政策研究:教育政策背景概述(1)、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十六大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十六大的精神指引下,《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要求:“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影响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进一步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报告指出:“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我国人力资源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而世界一些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则约为:美国13.4年、爱尔兰11.7年、韩国12.3年、菲律宾9.4年。我国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4%左右,而1997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17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已达61.1%,世界平均水平为17.8%。二是我国劳动力知识结构重心偏低。2000年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