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目录第一章探索........................................................................................1第二章起点........................................................................................4第三章苦的直接起因........................................................................8第四章问题的根源............................................................................9第五章戒的训练..............................................................................14第六章定的训练..............................................................................16第七章慧的训练..............................................................................21第八章觉知与平等心......................................................................28第九章目标......................................................................................32第十章生活的艺术..........................................................................37前言从接触内观禅至今已一月有余,一直想分享一些感受,但因语拙犹豫几次也就作罢。前些日子应风柳之邀,加之手上正好有一本介绍内观禅的书——《生活的艺术——葛因卡老师所教的内观》,现摘录书中内容,权作了却心愿。葛因卡老师是退休的企业家,曾经是缅甸的印度侨领。他出身于传统的印度教家庭,自年轻就患有严重的偏头痛。在遍寻良方的因缘下,于一九五五年遇到乌巴庆长老。乌巴庆长老是众所皆知的资深政府要员,私底下则是教导内观的老师。葛因卡先生跟随乌巴庆长老学习内观时,他发现这个方法,不仅超越了肉体上的痛苦,并且它超越了文化与宗教的藩篱。葛因卡老师的课程吸引了数以千计、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假如你有机会,能够放下所有世俗的责任十天,住到一个安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受任何的干扰。这个地方提供基本的食宿,而且随时有人帮忙,让你住的还算舒适。你只要避免与他人接触,并且除了必要的活动之外,在你醒着的时候,都闭目凝神、将心专注于一个选定的对象之上。你愿意来参加吗?每个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外在色世界才是真实的,生活就是与外在实相接触,向外寻求物资及精神的食粮。但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每个人用身心去体验时,宇宙才真实存在。宇宙从来不在别处,它一直就在当下。探索我们自身的当下,即是探索这个世界。除非我们仔细探索内在的世界,否则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止于信念,或是知性的概念而已,而永远无法知道实相。然而,藉着观察自己,我们就能够直接体悟到实相,并且学会用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内观(Vipassana:味帕沙那)在巴利文中,是“洞见”的意思。内观法以十天的课程传授,课程开放给任何真心想学习此方法,而且身心都适合的人。十天当中,参加的学员只能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与外面世界接触。学员不可以阅读或写字,并且要暂停任何宗教仪式或其他的练习,完全按照所教的方法用功。在整个课程其间,他们遵守一套基本的道德规范,其中包括独身生活,以及戒绝所有的麻醉物品,同时在前九天的课程之中,学员之间要保持静默,不过他们可以向指导老师请问内观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和服务人员谈生活上的问题。内观者所经历的过程,也可比喻成外科手术,就像刺破蓄脓的伤口一样,要切开伤口,压挤伤口,除去脓液,是非常痛苦的事。但是若不如此做,伤口永远无法痊愈。一旦除去脓液,已及它所造成的痛苦,伤者就能够重获完全的健康。同样的,藉着这十天的课程,内观者除去心中部分的紧张压力,就能享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内观者会发现,从课程中所获得的任何内心的力量,任何所学到的东西,都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上,让自己获益良多,并且,对他人也有好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丰富和快乐。第一章探索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安详与和谐,因为这些正是我们生命中所缺乏的东西。人人都希望快乐,而且把快乐视为我们的权利。然而快乐这个目标,是我们努力争取,却鲜少获得的。我们不会将自己的不快乐只局限在自己的身上,反而不断地将自己的痛苦倾倒在他人的身上。一个不快乐的人,会使得他的周遭,充满焦虑不安的气氛,任何人进到那个环境中,也会感到激动和不快乐。就这样,个人的紧张不安,汇集成整个社会的紧张不安。处处不如意,这就是生命的根本问题:不想要的一再发生,想要的却渺不可得。而我们对这种种缺憾的形成和前因,却又一无所知。正如我们对自己从那里来、往何处去,也茫然无知一样。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发现一种方法,可以洞见自身的实相,并体验到从痛苦中解脱的大自在。佛陀强调,他所教导的,不是他的创造发明,也不是经由神迹显现的。他所教导的只是真理、实相,是经由自身的努力而发现的。在他之前有许多人发现过这真理,在他之后也会有许多人发现。个人对真理的亲身体验才是最佳凭据,不应该单凭信仰就接受任何东西,而应细察它是否合理、实际、有益。同样地,我们也不能仅藉推理检视的方式就在知性上完全接受某种教导。如果我们想从真理中获益,就必须直接去体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它是真实不虚的。“你们每个人,应当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归依不以任何他物为归依处:以真理为岛屿,以真理为归依,不以任何他物为归依处。”(佛陀)生命中唯一真正的归依、唯一可以立足的根基、唯一能够给我们适当的引导和保护的,就是真理、法、自然的法则,由自己亲历亲证的真理。无论这个人多么神圣,对他的坚定信仰不足使我们解脱。缺少了对实相的直接体验,就不可能解脱、得救。因此,真理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讲述真理的人。我们崇敬教导真理的人,但是最能表达我们对他崇敬的方法,就是自己努力去体悟真理。佛陀所教导的是每个人都能够遵循的正道。他称此为“八圣道”,也就是由八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所构成的修持方法。这条道路之所以神圣,是在于任何走上这条道路的人,都一定会成为拥有高尚心灵的圣者,远离痛苦烦恼。这是一条洞察实相本质的大道、一条了悟真理的大道。为了要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能如实地观察。我们必须学会认清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实相,并且穿透表层,觉察较细微的实相,再进一步了解最终的实相,最后终能体证到自痛苦中解脱的真理。唯一能够直接体验真理的方法,就是向内观照,观察自己。有生以来,我们早已习惯向外看。我们总是对外在的人与事深感兴趣,却很少检验自己,检验我们的身心结构、我们的行为、自身的实相。因此,我们对自己始终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无明(avijja)对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也不知道,我们一直都被自己内在未觉知的力量所奴役。要领悟真理,必须将这内在的黑暗驱走。我们必须洞察自身的本质,才能了解存在的本质。因此,佛陀所指出的,是一条向内观照、自我觉察的道路。佛陀曾说:“就在这具有心识的六尺之躯,揭示了宇宙、宇宙的升起、寂灭、以及走向寂灭之道。”整个宇宙及其运作的自然法则,都必须在我们自身体验。也唯有在我们自身内部,才能体验。这条正道也是一条清静之道。我们探究内在的真理,不是出于知性的好奇,而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透过对自身的观察,我们第一次觉察到那些受制约的习性反映、那些遮蔽了我们的心眼、隐藏了实相、制造痛苦的种种偏见。我们看清累积在内、令我们一直焦躁不安、痛苦烦恼的紧张压力;而且我们也体认到,它们是可以去除的。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让它们分解消融,而我们的心就变得清静、祥和、快乐。这条正道是一个需要持续不断认真修持的过程。我们并不是心存企盼地走上这条道路,寄望累计一些只有来世才可享用的福德;或是渴望死后能进到人们所想象的天堂。修持的益处应该是具体的、有助于己、而且可以在当下体验的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导必须靠实修。仅仅对佛陀或是他的教导充满信心,是不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中解脱的。对这条正道只有知性上的了解,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当信心与知性上的了解,能激励我们开始步上实修之路时,它们才有意义。唯有实修佛陀的教导,才会有具体的结果,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只有实际被运用的正法,才有效用。如果这真是一条从痛苦走向安乐的道路,那么随着我们不断精进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快乐、和谐、与自己无所求。同时,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安详和谐。我们不仅不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反而应该能够产生正面的作用,促进众人的快乐和福址。要步上解脱之道,我们必须过正法的生活,过真理、清静的生活。这才是实践佛陀教导的最佳方法。当正法被正确地实践时,它就是生活的艺术。问题与回答问:你谈到习性(制约)。这种训练会不会也是一种对心的制约,虽然它是一种正面的制约?答:恰好相反,它是一种去除习性(制约)的过程。不是勉强任何东西加诸于我们的心上,而是自自然然地除去不净的杂质,留下善的、正面的品质。透过负面情绪的清除,呈现正面的品质,而正面的品质就是纯净的心的本来面目。问:但是在一段时间里,以特定的姿势打坐,而且用某种方式引导注意力,就是一种制约啊!答:如果你把它当作游戏,或是一种机械化的仪式,那么没错——你是在制约你的心。但这样是错用了内观。正确的内观,它就能使你直接亲证真理,而由于这种亲身的验证,了悟就自然而然地开展,而能将所有过去的习性拔除。问:像这样不问世事,只是整天坐在那儿禅修,不是很自私吗?答:如果最终的目标是这样,那的确很自私。但是禅修只是一个方法,帮助我们达到一个绝不自私自利的目标:一个真正健康的心。当你生病了,你住院以复原,你不是到医院待一辈子,你只是在那儿调养身体,然后才能健健康康地来面对日常生活。同样地,你参加内观课程,以得到心灵上的健康,然后以健康的心灵,在日常生活当中,为自己及众生谋福利。问:即使面对他人的痛苦,仍然保持快乐和安详——这岂不是完全麻木不仁吗?答:对于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不是说你自己必须得伤心难过。相反地,你应该保持冷静和平稳,如此一来,你才能采取行动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如果你也跟着伤心难过,徒然增加你周遭的不快乐,既帮不了别人,也帮不了自己。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在安详之中?答:因为缺乏智慧。没有智慧的生活,是一个充满错觉的生活,它焦躁不安,充满痛苦。我们的首要责任,是过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对自己以及他人都有益的生活。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我们察觉自身、察觉真理的能力。问:为什么非要参加十天课程来学这个方法?答:如果你能参加更长的课程,那就更好了!但是要掌握这个方法的纲领,至少要十天的时间。问:为什么在十天当中,我们必须留在上课的场地内?答:因为你们是在这里动一项心灵的手术。身体的手术必须在医院里进行、在一个不会受到感染的手术室里。在这课程的场地内,你能够不受外界任何干扰地进行心灵的手术。当课程结束,手术完成的时候,你就可以再一次面对外在的世界了。问:这个方法能治愈身体上的不舒服吗?答:可以,但那是副产品。当心理压力消失时,许多受心理影响的身体疾病,自然不药而愈。如果心情激动,会发生身体上的疾病。当内心变得平和清静,身体上的疾病就自然而然地清除了。但是如果你把目标定在治病,而不是净化内心,那就两样都得不到。问:你认为生命的目的是什么?答:从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生而为人,有殊胜的能力,能够深入内在、观察实相,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不去运用这个能力,就是浪费生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