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整理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先从大方向入手,何为结构主义1.结构主义的概念和特点•本世纪的50~60年代,法国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股名为结构主义的思潮在法国思想舞台上取代存在主义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它不仅引起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界的震动,而且还引起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生物学、医学等学界的重大关注,随后又把其影响扩展到英、美等其他国家,从而结构主义成为在当代西方世界中影响越来越广泛的思潮流派。•(1)结构主义的兴起•(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3)结构的三个要素•(4)结构主义者的观点(1)结构主义的兴起:可以上溯到本世纪初在语言学中由索绪尔提出的关于语言的共时性的有机系统的概念和心理学中由完形学派开始的感知场概念。此后在社会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物理、逻辑等各学科领域中,都在谈结构主义。•(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a.认为一个研究领域里要找出能够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能够建立起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来•b.实际找出来的结构要能够形式化,作为公式而作演绎法的应用•整体性、同一性(3)结构的三个要素:1.整体性2.具有转换规律或法则3.自身调整性结构就是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4)结构主义者的意义:a整体并不是各成分的简单总和,它比成分的总和还要多一些,即整体还有整体作为整体自己的性质;要求打破“原子论式的”研究,进行整体的研究。b结构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方法;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探索人类认知的方法,它的整体性概念使人文科学获得了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精密程度。索绪尔的同时态语言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整体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以整体性观念作为其理论基础。结构主义的出现帮助人们从生活混乱的表象中揭露隐藏其中的完整结构。结构主义的--总结慢慢深入建筑领域的结构主义:2.建筑领域的结构主义:•1)按照结构主义者的观点,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过于冷漠、不明确、中性化,也不适合居住;而表现主义或典雅主义却相反地过于主观化、感情化和怪异。结构主义者追求介于两者之间的“可理解的复杂性”。它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在非层级的结构框架下,有相当复杂性的规则体系,并允许个人从中选择。•2)结构主义建筑以整体的方法论批判了早期现代建筑忽视历史与文脉的僵化思想。针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式”建筑风格以及雅典宪章粗暴地分离城市各项有机功能的做法,凡.艾克借用法国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深层无意识结构”理论来融合社会心理与实体形式之间日益割裂的矛盾,并提出场所感意向创造以及认同设施等注重人性因素的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从而开创了崭新的建筑创作思路。建筑学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结构主义”在建筑学中主要观点:(1)以列维一斯特劳斯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探讨人与建筑之间的深层关系(2)直接受乔姆斯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深层结构”概念的影响。而后者更多的是直接把建筑类比于语言,探讨建筑元素的构成关系。结构主义思潮对建筑学的影响,主要反应在2个方面:其一,结构主义思想让建筑师突破了功能主义的教条,更多地从社会与人文角度去考察建筑空间与人的相互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荷兰的范·艾克与海尔茨伯格的“结构主义建筑”其二,结构主义与形态学相结合,并通过计算机运用,试图在功能流程图与建筑最终方案之间建立一座逻辑桥梁,目的是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法,避免建筑师仅凭经验与灵感去处理复杂的建筑问题。特点:结构主义建筑主张一种构成上的理性主义,注重表现严格的整体秩序和几何形式的逻辑性,从而使建筑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形式效果。代表人物:路易斯.康丹下健三3.结构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1)数量美学•(2)群化思维——个体与整体的融合•(3)整体性的人性关怀(1)数量美学结构主义建筑为寻求世界永恒的秩序结构,提出了整体性与人性的创作,这使它具有超越人类文化学因素的建筑广度。下面ppt有两个例子凡.艾克:LimaPeru通过住居增殖来表达数量美学•凡.艾克:•面对大量的住宅需求问题,克服来自“数量”的威胁,必须要扩展我们的美学感觉,去发现在连续或重现规律下的有些被遗忘但始终隐藏着的统一和变化的古老法则,即“数量美学”Team10的簇群城市•1956年,在南斯拉夫的杜布罗夫尼克召开的CIAMX会议上,批判现代建筑的“十人小组”(Team10)占据了主要地位,并提出了“簇群、流动性、生长和变化以及城市化和住居”等概念(2)群化思维——个体与整体的融合•部分正是通过整体来表达自身的,适用于建筑单体以及建筑之间的城市设计范围。在建筑单体设计中,结构主义建筑具有一种反大体块的形式特征。下面也有三个例子蒙澄拉德巴赫市立博物馆•结构主义建筑这种单元性以及在生长结构中的连贯性使建筑方案具有一种格网(grid)的结晶化(crystallize)效果。普林斯顿大学宿舍处在周围环境的整体结构中•结构主义建筑认为:每一幢建筑物都应该是献给城市的礼品,并能提高城市的价值。相应的建筑物只是城市结构中未来的有机组成单位,同时又有着符合其内部生活逻辑的本身自己的结构。这种同时兼顾集体与个体的方法告诉我们,在建筑创作中一定要保证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之间的协调•在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城市规划范围内,这种同时兼顾个体与整体相互关系的群化思维更显示了极大的适应性,因为绝大多数建筑单体(除少数例子以外)永远属于一个城市或一个更大的建筑群体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永远是一种有机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对于建筑与城市设计来说就必须创造性地解决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绝不使其中一方绝对排斥另一方,这就是结构主义建筑的群化思维给我们的启示。小结•(3)整体性的人性关怀•群化思维并不是单纯的形式操作,它的真正目标是实现建筑设计中形式的意义与人的自身表达的内在统一,即达到人的情感与建筑表达的同构,这才是建筑形式与意义的真正和终极追求。结构主义建筑从建立整体性的秩序出发进而最终表达对人性的关怀与尊重,因而与其说结构主义建筑是对早期功能主义的批判而产生的,不如说是一次对建筑作为表达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探求。它从原始文化出发推出其中所显示的“人”的永恒性,进而发现建筑形式的永恒性。这正是对现代建筑从“根子”上进行的谴责,从而真正找回失去了的建筑的意义和价值。没例子•正如C.亚历山大所说:“在整体的状态中,每样东西都是连续的,是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创造者也成了其中一部分,心物合一,物我合一。”因而整体最终在特征上是人性的。当我们越来越深入和谐,事物将越来越人性化。由此,结构主义建筑对“整体性”的探索也成为寻求与人类心理同构的过程,因而它的创作具有与人和生命一样永恒的意义。建筑结构主义思潮下的结构主义建筑建筑结构主义思潮下的结构主义建筑•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办公楼放弃一般的高大建筑形式,以避免建•筑与人产生距离与疏离感,达到结构主义建筑让人亲近而富有人性的造型。•建筑物可被视为由大量完全相同的单元组成的聚落,将空间块体在正交格子平面上秩序的堆起,形成许多空间单元。建筑结构自身不强制空间分割,只提供建议与造型元素,供使用者自由运用。楚米--巴黎拉維列特公園•楚米认為二十一世纪的公园已无法与城市分离,必须变為城市景观的一部份,作為一个当代的公园必须是一个活动的场所,不能只是提供休息或娱乐。楚米在公园中盖了41座红铁铸的、造形不一的10m立方体,事先不标明其功能,企图以规划的不确定性挑战传统以经费、结构与使用的為前提的实用性。增加幻想与创造力定义出一个个邻里空间,而每个空间又使一块区域成為有意义的自我领域。公园被视為一庞大的建筑工程,虽然是不连续的建筑体,不过具有统一的建筑结构与色彩,使公园能得到内部意象上的结合统一。结论1.重视「个别詮释」的空间单元与「集体形式」的建筑系统之间个体与群体的结构关系。2.强调个体的发言权与自由。以弹性的中性空间单元反驳现代建筑的机能主义与国际式样路线。3.反对高层建筑造成的距离感与疏离,主张巨大建筑应由许多小的空间单元堆积而成,追求人性、亲切的尺度与形式。4.只决定空间单元与整体系统,不事先固定空间内的使用机能,以容许使用者自行决定或改变。•1)哲学上的“结构主义”与建筑上的“结构主义建筑”有明显的不同。某种哲学思想大概很难直接反映到某栋建筑物之上,也不可能直接用于建筑的理论与方法。•哲学思想只能通过对建筑师观念的影响,重新认识什么是功能、什么是美、什么是建筑意义,如何传达和投射到建筑中去。•受结构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构主义建筑”,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置疑、对多价空间的追求、对人文精神的体现和设计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有着明确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一、解构主义建筑的提出•上个世纪中期的法国,形成了一股结构主义的潮流,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到了1967,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德里达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作为法国的另一种哲学思潮•出现了,他的美学是属于后结构主义美学,其理论是出于对结构主义的瓦解、反对、否定的目的而产生的一股新思潮,德里达所提出的解构主义观点就是要消解作为结构主义存在基础的“结构”概念。70年代,西方不少先锋派建筑师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建筑实践。于是,解构建筑产生了。•二、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于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后面其实可以讲讲结构主义的对立--解构主义三、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品•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利伯斯金,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彼得·艾森曼,扎哈·哈迪特等人。其中丹尼尔·利伯斯金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对解构主义建筑做出了更多的诠释,下面就对其成名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进行分析。•犹太人博物馆是附属于原柏林博物馆“巴洛克式老建筑体”的增建部分,在1989年的设计竞赛中由利伯斯金拿下,1992年11月大楼动工,1998年竣工,1999年1月向公众开放。建筑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呈曲折前行状,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利伯斯金的方案将旧馆与新馆由一条虚空的中轴贯穿,新馆将分裂的箭形直插入这块场地,冲破了巴洛克风格的三叉几何形,零散的形体设计,隐射文化与城市结构遭到的破坏,也是对当局折衷主义的城市规划的否定;对比强烈的新旧建筑,同时也寓意着犹太民族在这里被断裂的历史。工程1992年动工,在建造过程中,遭受连续不断的波折和人们种种不同的评价。因为他的方案从根本上震撼了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首先是摆脱和谐、明净,代之以不和谐、神秘;其次是不强调完美、统一,代之以破坏完美、破碎。利伯斯金自从接手这个竞赛之时,他已经穿上了“犹太人”甚至“大屠杀后裔”的圣袍,以一种非客观的思维方式在做设计。利伯斯金在设计中倾注了自己的“情结”,也让建筑充满了争议。争议首先在于建筑的形体来源。在利伯斯金自己的文字中说,“IbeganplottingtheBerlinaddressesfornamestakenatrandomfromtheHedenkbuchonmymapofthecity.”也就是说过,建筑体曲折行进的方向,是利伯斯金依照一些曾在柏林住过的名人住址所决定的;即找出名人地址在柏林市地图上的位置,和博物馆所在地连系而构成方向性。第二个争议在于其意义深远的入口。事实上缺乏地面入口是“不合理”的做法,无论是在古典的或者是现代建筑而言,通常一个醒目易入的入口是相当有必要的。但犹太人博物馆有些许不同,它很著名。第三个争议是关于博物馆内部空间体验的。曾有人这样评价道:“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幅宽被强制压缩的长方体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样满腹痛苦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令人深感不快。丹尼尔·利伯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的整个建筑,可以称得上是浓缩着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世作品。”以上3个争议点代表了解构主义的特色,代表了利伯斯金采用了非客观的设计态度,他抛弃了一些功能使用上的需要来增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