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农业经济(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进步表现:(1)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战国:牛耕技术(例子?)②汉代:牛耕普及(?),铁质农具(?)(2)水利建设的发展①战国:②汉代:③唐代:④明清:(了解古代中国历代重视水利的表现?)1、开始:春秋战国开始(二)农业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庄园—了解)1、原因:2、特点: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3、影响:①利于发展②财政来源③阻碍商品经济发展④阻碍农业进步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三)土地制度1、基本土地制度①地主土地所有制(主)②农民土地所有制③国有制2、土地兼并严重(解决方案及结果、原因、影响P7)(四)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了解,笔记内容)(五)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发展表现(具体掌握纺织、冶炼、陶瓷业各时期发展的史实)3、特点(了解,笔记内容)二、手工业经济(1)家庭手工业(农民的副业)(3)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2)田庄手工业(地主官员私营)1、主要经营形态自然经济(特点、地位)三、商业经济1、商业的发展:P15(1)汉代:《四民月令》《潜夫论》;商运活跃(例子?)(2)宋元:海外商运(地点)(3)明代:2、市在历代的发展:(各时期的具体表现P16)①秦②汉③六朝④唐⑤宋⑥明清3、商业都会的崛起(各时期的具体表现P18)战国:汉代:王莽执政时期:南北朝:唐代:宋代:清代:4、特征:(了解,笔记)5、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笔记)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政策上④交通上⑤金融上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地位、确立:2、含义:3、原因、目的:4、表现:P19-21(战国、西汉、唐、明清)5、评价:P19(二)“海禁”政策:(各时期的具体表现P16)1、时间2、含义:3、影响:(交流、海外市场、造成)(三)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2、发展状况及原因:(根本、政策、观念)3、在思想领域的反映:黄宗羲(观点、产生原因)(一)背景:(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原因、作用(注意掌握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影响)(2)外商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4)中国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一、兴起(19C60、70S)P27(二)概况:时间、地点(分析原因)、途径、投资人、企业二、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9C末,第一个高潮)(一)原因:①②③(二)主要表现:(著名的投资人、民族企业)(三)特点:发展不平衡、发展艰难(四)影响:P28;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四、短暂发展(抗战前夕)(一)原因:①②③(二)状况:普遍较好,但依然曲折而艰难(?)五、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一)原因:①②③④⑤⑥(二)状况: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书P34-36)三、短暂春天(一战期间,第二个高潮)(一)发展原因:P30(二)发展状况:(三)发展特征:(四)影响:经济、政治、思想上(革命、新文化等冲击正统)(了解为主)(一)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胜利完成(重点掌握三大改造的理论依据、内容、实质、意义)1、一五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论十大关系》:——(探索建设道路的开始)3、中共八大:P42(1)背景:(2)内容:(3)意义: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背景、概况、后果)P425、“八字”方针:(目的、内容、作用)6、十年动乱(对经济建设的破坏?)P43-44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P40(二)表现(过程):(三)经验教训: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2)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开始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必修一、三,选四)1、背景(了解);2、内容;3、意义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P45(二)改革开放的初步实践1、改革的起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2)过程:(3)主要内容:(4)作用:2、改革的全面展开:(城市-国企改革)(1)背景:十二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P46(2)原则:(3)主要内容:(4)作用: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原因(2)过程(3)特点(4)立足点(5)意义(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开始标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共同背景:(2)主要内容:(3)重要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建立的过程)(1)十二届三中全会:……(2)南方谈话:(3)中共十四大:(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①主要内容:……②意义:(具体化……勾画出……规定了……)(5)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①主要内容:……②意义:……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表现:1、服饰:近代(男装、女装);建国后;改革开放后2、饮食:四大菜系;西式原料、食品厂、西菜西点3、住宅:四合院、中西合璧、完全欧化4、婚姻风俗:古代;近代;建国后5、丧葬礼俗:近代(城市、农村);建国后6、其他风俗:(二)特征:(三)趋势:P54(服饰)(四)影响变迁的因素:书P54,笔记,P136(了解)二、交通工具(一)趋势:(二)代表性交通工具:1、传统:轿子、马车2、近代新式: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洋车、黄包车)3、机械牵引:轮船、火车、汽车与电车、飞机三、通信工具1、电报:①1877,丁日昌……(有线)②1906,无线——1932,国际无线2、电话:1882传入四、大众传播媒介(一)代表性报刊及其作用(了解):1、唐代《邸报》2、《昭文新报》3、维新期间4、辛亥革命(二)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联系2008央视建台50周年)(三)互联网的普及:1993;2003【本课小结---思维升华】★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1)促进:(2)阻碍:①统治者重视,以农为本②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③水利事业的兴修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①赋税、徭役沉重②地主土地兼并严重③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方式,不利技术改进④旱、涝等自然灾害二、纺织业发展1、新石器时代:3、汉代:4、唐代:5、宋代:6、明代:(资本主义萌芽)2、商周时期:技术相当发达远销地中海纺织技术萌芽—①工具②原料3③遗址私营作坊兴起;官营规模大(绒线毯)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宋末元初黄道婆)①祭祀蚕神②专职官员③“妇功”④“国有六职”之一(马王堆汉墓:素纱禅衣、起绒锦)(丝绸之路,“丝国”)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①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②出现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三、先进的冶金技术---冶金业发展历程1、冶铜业:(1)新石器时代:(2)商周时期:(3)秦朝:2、冶铁业: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主要用途)青铜防锈技术--“含铬氧化膜”(1)春秋晚期产生(2)战国时期推广:(3)汉代:(3)南北朝:(4)北宋:①块炼铁(锻铁)生铁(铸铁)②炼钢、淬火工艺②燃料变化:③供风技术:自然通风人力畜力水力(皮囊鼓风)(马排鼓风)(水排)木炭煤炭①政策:推行官营灌钢法有了以煤作燃料冶铁的史书记载四、陶瓷业的成就---陶瓷业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3、唐代陶瓷业:4、唐宋名窑众多:5、清代:2、商代到东汉: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①特点:②代表作:③技术成就: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三彩(艺术陶制品)越青、邢白、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彩陶、黑陶陶釉陶?瓷的过渡定窑、钧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想一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会馆、商帮出现;2、内、外贸易发达,水陆商运兴盛;3、市场形式多样(草市、夜市),并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4、汉以来商业都会的崛起。5、受“重农抑商”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6、世界上最早出现“银行”和纸币。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策:逐渐放松对商品贸易的限制;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物质基础);交通:水陆交通发达,国内外交流频繁;货币:北宋纸币的出现(促进作用)。5、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①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原则;②《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原则,强调治国应当;以农业为重①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汉武帝推行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②唐代,西汉时确立的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商人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③明清时期实行。衣丝乘车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1)重视农业:(2)限制商业:(政治、法律、社会地位、经济)重农重农抑商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三、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1、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中国人到海外经商贸易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经商贸易的政策,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②闭关锁国:是在海禁政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严格限制绝对禁止2、表现:①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阻。②清朝基础并发展了明朝的,不准商海渔舟片帆出海。③明清的某些时期,曾短暂的实行对外开放。但是这实质上具有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④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之前。“朝贡”贸易体制闭关锁国政策官方垄断清代鸦片战争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殖民侵略,但是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国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镇压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3)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4)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2)表现: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并逐步解体——(主要表现1)(破坏农村的家庭手工业,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a、棉花等种植面积b、粮食作物的商品率c、开始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③外国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洋行大量增加、外商企业)④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到上海)⑤近代工业兴起(洋务派民用企业、民族工业)——主要表现2(3)开始解体的标志:(4)影响:①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③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下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