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现在大家看看这几幅图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摔碎了琴,挑断了弦,终生不再弹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泰山峨峨江河洋洋清风明月;繁星白雪;流水杨柳;—————————徐徐点点潺潺皎皎皑皑依依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兮若清风!”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志在,钟子期曰:“!”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明月皎皎杨柳依依流水潺潺繁星点点徐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春秋时期著名音乐家,官至晋国上大夫。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钟子期,山村樵夫。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于是,他们相约来年再来此相聚,然而世事难料,在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子期没有来,迎接他的却是一堆黄土和冰冷的墓碑。此刻,他多想在坟前再为钟子期鼓一段啊!于是,他内心的痛楚全化为了琴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绝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起,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