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①生产关系的调整(政策)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民族,中外之间的交流④生产技术进步⑤劳动人民的贡献发展原因发展表现①农业:工具、技术、水利、作物、耕地、仓储②手工业:部门多(冶铁纺织工艺品陶瓷造船造纸等)、品种、分工细、规模、产量、质量、分布。③商业:商品、市场、货币、外贸、交通、城市、娱乐。衰落原因政治:统治阶级腐败及政策失误经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阶级压迫军事:战乱不断、政局动荡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态:过度采伐和围垦,人口膨胀。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铁农具的使用发展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铁农具开始使用;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意义:①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②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③必将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2)牛耕技术—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耕犁的出现)(3)水利事业的发展①灌溉工具:桔槔;②水利工程:时期工程名称主建国(人)所在地春秋战国战国芍陂楚国孙叔敖淮水都江堰秦国蜀守李冰四川岷江流域郑国渠水工郑国关中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会出现大型的水利工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水利知识、经验、技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开明的统治政策(统治者为在争霸、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手工业的发展(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2)青铜铸造金银错技术雕铸艺术铸造工艺代表作品:莲鹤方壶(3)其他手工业漆工艺(夹纻技术)纺织业(麻)煮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酿酒业(用曲造酒)(4)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成书年代、类别、内容、地位。请思考:在经济发展中,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有何关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农业发展和手工业发展又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农业的发展,使手工业发展有了原料(如纺织业、酿酒业)和需求(如工具);手工业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如农业工具的改进)。3、商业的发展(3)特点:在大城市中进行;商业中心同时也是政治中心;产品服务于社会上层的奢侈品(1)原因:封建制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2)表现:①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②形成中原市场,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③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增长。4、从公田到私田公田私田来源形状所有权义务分配方式阶级关系周王分配在井田之外开垦的土地有一定的规格,呈井字形随地形而异土地国有,不得转让、买卖土地私有向国王交纳贡赋开始不交税,后缴纳税赋。奴隶集体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保留一部分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开始变化为封建土地所有制。(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实质:①瓦解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②标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关系开始形成。(3)影响: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1、春秋时期齐、鲁的改革(1)内容:齐国管仲: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按田亩收税(2)目的:增加国家税收,富国强兵(3)性质:奴隶主贵族的经济改革(4)影响:承认土地私有,客观上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瓦解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1)背景: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地主的出现;②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2)代表:魏国李悝的变法楚国吴起的变法秦国商鞅的变法(3)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4)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政治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5)影响: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6)商鞅变法(公元前356)秦孝公内容简析第一次社会组织:“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治方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国家对人民的控制,也体现了专制主义的残暴。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但抑商政策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限制作用。废除封建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动摇了分封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统一认识,强化法制,从思想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第二次政治方面:废分封,行县制有利于物产交流和经济发展。结束了分封制,封建郡县制开始。土地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意义:②政治上: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③军事上:秦国逐步强盛。④深远影响: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⑤负面影响: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产生消极影响。①经济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②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开拓精神,大胆的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③得到统治者的信任和支持。④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变法的启示:变法历经100多年,表明变革的长期性;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表明变革的艰巨性;“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表明变革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成功原因: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B.我国在西周晚期开始出现铁农具C.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发明了铸铁柔化技术D.我国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2.下列春秋战国时期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位于淮河流域的是A.芍陂B.都江堰C.郑国渠D.西门豹渠3.下列我国哪项手工业技术是领先欧洲两千年以上的A.夹纻技术B.金银错技术C.铸铁柔化处理技术D.用曲造酒技术4.下列关于《考工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B.它记述秦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C.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是《考工记》出现的最基本条件D.它反映出我国手工业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BACB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6.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激烈,但经济仍有重大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生产关系的全面确立B.各诸侯国都重视发展生产C.劳动者积极性的很大提高D.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7.《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B.开垦的私田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DAD8、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的出现C.战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9、“铁已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恩格斯语)以下哪一史实最能反映出这种“革命作用”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CD10、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1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措施是①重农抑商②奖励军功③废除井田制④奖励耕织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秦朝的消极影响表现在①秦朝实行监察制度②一人犯罪,株连族里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CCD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4、对于秦国来讲,商殃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DA1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①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其经济势力的增长③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④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先后实行变法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C请回忆: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工具的发展与演变情况。旧石器(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初期)新石器(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石器、骨器(父系氏族公社)木、石、骨、蚌所制农具、少数青铜农具(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桔槔----古代汲水工具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沟通了泾水和北洛水,灌溉面积达四万多倾;关中地区因此而成为沃土。郑国渠遗址①灌溉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防洪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冶铁业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手工业。那时候,不少炼铁炉用鼓风、烧炭来提高炉温。同时,已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多年。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莲鹤方壶材料一: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转》材料二:临淄之中七万户……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实而富,……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楚都郢)车挂毂,民肩摩,市路交通,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战国策》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轩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私田取代公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推广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的变化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变革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