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学会应用地形图单元活动2 鲁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学会应用地形图[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地形景观与等高线的对比分析,认识各类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征。2.通过阅读分析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正确判读各类等高线地形图。3.通过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会地形剖面图判读和绘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4.学会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标准: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规定符号过程: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常用表达方式:等高线2.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3.等高线(单位:米)的特征符号部位等高线分布特征A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B山谷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C山脊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D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E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度差较小F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度差较大思考1.陡崖处的等高线是相交的吗?答案不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永远不存在等高线的相交,只存在重叠现象,等高线重叠的地形是陡崖。2二、地形图的判读地貌类型等高线特征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较小,坡度较为和缓沙丘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较平坦岭谷相间山岭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岭和山谷相间分布思考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平原、山地、高原的等高线特征是怎样的?答案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高原: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抓住重要点位:起点、终点、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等。2.作用:直观显示地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3.绘制步骤(1)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相应的点。(4)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思考3.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反映的内容一致吗?答案不一致,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区域内平面上的地形种类、实际高度和地势的起伏状况,而地形剖面图则更直观地反映某一方向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及地面坡度的陡缓状况。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探究活动山东省泰安市某校学生在2015年暑假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图为本次活动中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2)题。3(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20米B.40米C.60米D.80米(2)某日图示地区一场暴雨后,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存在的是()A.①处有大量碎屑物质堆积B.②处河水流速比①处大C.③处河流流量比④处大D.④处东南侧冲刷更严重答案(1)B(2)D解析第(1)题,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图中陡崖处等高线4条,等高距为10米,可计算得出答案;第(2)题,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以侵蚀作用为主,不应有大量物质堆积;②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流速比①处小;③处河流地处上游,较有支流汇入的④处流量小;该地为北半球,④处河流向右侧偏转,④处的东南侧冲刷更严重。反思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1)不同地形部位的识别地形地貌等高线图(m)等高线特征景观图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小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大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高4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低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陡崖若干条等高线交会于一起(2)判读等高线的数值同一等高线图上,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①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②估计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③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地貌类型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反映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高原和高山的特征。(3)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愈密,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表示坡度愈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判定。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5(1)材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剖面图①②③④四点中,属于MN、XY的交点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绘制等高线图(单位:m)中AB线的地形剖面图并说明绘制的步骤。答案(1)乙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图中甲、丙点均为山脊,乙、丁两点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但乙处山谷狭长最易发育河流(2)①④图中MN、XY交点处地貌为鞍部,沿XY线两边高、中间低,即图中④点,沿MN线两边低、中间高,即图中①点(3)①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阴影部分是海洋。AB横线是要切开地表的剖面线。②然后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③确定剖面图上的基准线A′B′并在两侧标出高度与深度。④把等高线图中剖面线上各点高度转移至下图相应的高度上,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就得到相应剖面图,如下图。6反思归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某剖面线上的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其绘制步骤如下(以下图为例):(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画出剖面基线AB。(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制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1点~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点~15点的相应高度。(5)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点(1′点~15′点)连接起来,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7对点训练一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征1.下列图(单位:m)中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各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对点训练二各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2~3题。2.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3.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答案2.D3.C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高线的有关知识。第2题,由于图中等高距是100米,由此推理山峰附近第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是500米,向东依次是400米、300米,河流东岸自西向东依次是300米、400米,Q地高于400米,本题选D。第3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图中河谷8的海拔为200~300米,由于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又因为桥梁位于瀑布下游,因此桥梁处河面海拔最高是300-72=228米,最低可能无限接近200米,由此推断,此处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米。对点训练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读图甲“某沿海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及图乙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4.E点的海拔为()A.-10~0米B.0~10米C.10~20米D.-10~10米5.图乙地形剖面图与图甲相对应的剖面线是()A.PE线B.EF线C.MP线D.LN线答案4.B5.D解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据图中信息可知,E点的海拔在0~10米范围内。第5题,剖面图中有低于海平面的地区,也有高于40米的地区,而选项中只有LN线经过40米等高线。综合提升6.读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处是________(地形),其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2)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____。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应建在________9处。若坝的海拔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米。(3)若从B地修筑一条铁路到E地,BGE与BFE两条线路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从海湾P和河口Q中选择一处修建港口,试分析各自的优劣条件。答案(1)山顶700(2)自西北向东南A150(3)BFE沿BFE修建,大致是沿100米等高线修筑,坡度较缓,可以省工省时,而沿BGE则要通过海拔300多米的山地,工程投资大(4)优势:P处港阔水深,Q处可以河海联运。劣势:P处不能实现河海联运,腹地较小。Q处:海水较浅,且容易泥沙淤积。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判读。第(1)题,根据等高线特征,可判断D处是山顶。第(2)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可推知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用直尺测量A两侧100米等高线之间的图中最短直线距离,再根据比例尺,可计算出所建坝长。第(3)~(4)题,都要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去分析。教材P76~P77活动活动1:(1)900800400(2)在图中已画出细小河流的北方,可能还发育成另一条由西向东流的河流。(3)A处筑坝修建水库较合理。因为这里为峡谷地带,上游为宽谷,筑坝工程量小,库容较大。而在B处筑坝修建水库,尽管工程量也较小,库容更大,但要淹没城镇、铁路,移民搬迁量大,且这里喀斯特地貌发育,修建水库有可能导致坍塌和漏水。活动2:应选甲地—丙地—乙地线路。因为该线路坡度较小,隧道开凿量和工程量都较小,投资较省;而且坡度较小,火车运行平稳,安全性高。活动3:A处为河谷,位于河流交汇处,C在山上。B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