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民生新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3上天容易入地难。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371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呢?现在,人类可以利用地震波来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4【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51.地球圈层组成地球圈层分布包括结构关系外部圈层地表以___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地理环境内部圈层地表以___地壳、地幔、地核上下673.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过程特点有用成分举例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___________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______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花岗岩玄武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______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冷却凝固薄弱花岗8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层理构造含有_____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灰岩、砂岩、页岩化石9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_______、______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大理岩、板岩、石温度压力10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循环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循环过程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11125.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外力作用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__________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在方向上相反,在时间反,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占优势,一般说来,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放射性元素太阳能131415(4)外力作用的表现作用因素作用形式对地貌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使地表变得崎岖。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的___________的地表也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______,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降低千沟万壑16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和裸岩荒漠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柱、风蚀蘑菇沉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致风沙堆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17(5)冰川、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力源分布地貌类型冰蚀地貌冰川侵蚀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冰川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地海岸貌海浪侵蚀海岸地区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181.地壳和岩石圈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很容易混淆,具体差别如下表及图所示: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平均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19202.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①从岩层弯曲状况看: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如图A所示。但注意某地可能经过多次地质活动而导致岩层的弯曲状况发生严重变形甚至倒置,因此不能完全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来判断背斜和向斜。21②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岩层核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核心新,两翼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图B所示。图A图B22在平面图(如图C)上判断背斜、向斜:判读时将平面图和剖面图(图C和图D)结合起来(如图E),利用剖面图的直观性,再根据地层新老关系确定就轻而易举了。2324(2)断层的判断方法图F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如图F所示。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的断裂,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253.地质构造规律具有实践意义,其应用图示分析如下:264.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①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7(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8(3)图示法认识外力作用的空间差异29地球的内部圈层读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30(1)据图分析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部分?其具体位置和物质组成是怎样的?(2)由图分析岩石圈的位置有何特点?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3)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31[读图说明]地幔地幔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读图分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由岩石组成。[对比归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的全部。要点1要点2要点332(2011·兰州高一质检)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96.7°E,33.1°N)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公里。33材料二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34(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玉树B.成都C.上海D.北京(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4)“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可为震区的居民赢得了数秒不等的避震时间,从而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若玉树地震发生时,当地地震台网通过“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可为当地居民紧急避险赢得时间约为________(填字母)。A.2秒B.3.5秒C.4.3秒D.7.8秒(5)在地壳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________(面),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37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四地中玉树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地壳最厚。第(2)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因而在地震时先感觉到纵波,后感觉到横波。第(3)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第(4)题,该地震震源深度为33千米,纵波到达的时间约4.3秒,横波到达的时间约为7.8秒。38地震时横波的破坏力巨大,因此“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可为当地居民紧急避险赢得约为3.5秒的时间。第(5)题,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从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壳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增大,由此可推断出玉树的地壳厚度要大于33千米,所以说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39答案:(1)A(2)先上下颠后左右晃(3)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4)B(5)莫霍面地壳401.(2011·成都高一质检)贵州2010年3月29日讯那个“气势磅礴,雷声轰鸣,山回谷应”的黄果树瀑布不见了,160多天干旱无雨后,如今的黄果树瀑布几乎成了“裸瀑”。结合接近断流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2)题。4142(1)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2)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43解析:(1)生物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2)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1)C(2)B44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各是什么岩石?(2)①、④、⑤各表示什么地质作用?45[读图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分析说明]上升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要点1要点246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1)~(2)题。47(1)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A.①—固结成岩作用B.②—风化作用C.③—变质作用D.④—侵蚀作用答案:A48(2)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B.花岗岩C.大理岩D.砂岩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答案:B49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50(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①花岗岩②石灰岩③砾石层④页岩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运动B.曾经经受水平扩张运动C.没有良好的储油构造D.有良好的储水构造51解析:第(1)题,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因而是否有化石存在,关键要看地质时期的沉积环境,花岗岩是岩浆岩,不可能存在化石;砾石层虽然是沉积层,但由于沉积物颗粒为粗大的砾石,反映当时土壤不发育或发育程度低,说明当时当地的生物数量很少或几乎没有,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52第(2)题,图中左侧的岩层弯曲变形,属于水平挤压后形成的背斜构造;图中有明显的挤压断层存在,故B错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因而C不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本地区没有向斜,因而D错误。答案:(1)B(2)A5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54(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哪处?(2)从地形上看,C处是什么地形?形成原因是什么?(3)图中五个部位不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哪里?良好的储油构造是哪里?55[读图说明]D[读图分析]山岭向斜糟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从而成为山岭[读图归纳]CED要点1要点2要点35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57(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______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处中,为良好的储水构造的是________处;适合建采石场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修建工程隧道应选址于________处(甲或乙),水库选址时,应避开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8解析:解决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向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为向斜(2)褶皱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遭受外力侵蚀后,背斜最终成为谷地,向斜成为山岭(3)寻找油气找背斜,寻地下水找向斜;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59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容易受到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乙甲甲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于采挖(3)甲丙避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