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一.校园概况该高等学校位于合肥市南部,西邻金寨路,北面是居住区,南面是工厂区,东邻公园。交通十分便利,环境较好。校园总面积11万㎡,现有学生4000余人。整个校园的地形较规整,没有预先规划,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指导思想: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种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协调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保证学校发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而创造出功能齐备、经济合理、形式优美、便于实施、别具特色的新型教育园地,同时追求时代性、科学性、严密性和艺术性的效果。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创造有特色的建筑及环境设计作品,突出以人为中心,力求创造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要求的良好的物态环境。2.合理布局,始终着重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的分析,创造出统一、连续的校园环境。3.建筑形式多样,既有平面的转折,又有高低的错落。建筑群体自由而有秩序,灵活而又有组织,没有呆板的,硕大的中心,但存在许多公共活动中心即多中心。空间合乎人体尺度,形象感受活泼亲切,有利师生接触,促进社会与学校联系,建筑群体连续变化发展,但却首尾一致,统一协调,留出必要的绿化用地。4.结合各功能区进行植物造景,同时运用园林小品(雕塑、亭、曲桥、廊)加以点缀,以形成优美宜人的校容校貌和健全的生态环境。三.校园功能分区根据今后的发展需要,以教学区为中心,把校园分为四大部分:1.行政教学区:作为校园主要功能区,置于校园中部,包括行政大楼、教学楼Ⅰ、教学楼Ⅱ、实验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作为学校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内还设立了一个中心小游园。其内配以绿地、水池、花木,既丰富了本区的环境氛围,又提高了该区文化内涵,为学校的教与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生活区:该区包括教工宿舍楼、男女生宿舍楼。区内植花木。其中教工宿舍区内有一花坛广场,使教工宿舍的居住环境安静、优雅。并且,教工宿舍与学生宿舍之间有一定距离。保证了生活的空间,且尊重师生的个人生活。3.后勤服务区:该区包括商店、食堂、校医院、浴室等。分别位于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的附近。起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使校园的后勤服务充分满足师生的需求。4.活动区:该区位于校园东部,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田径场(400m环行跑道),各类球场、室内篮球馆与训练馆等。该区占地面积较大,地形平整,利于活动,为学生上体育课及平时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好场所。另外,该区还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场所。四.建筑与道路规划(一)建筑规划1.教学楼Ⅰ(6层):建筑占地面积2000㎡。建筑前方有一半圆形的广场,广场有花坛,雕塑。楼的四周配植有绿篱,楼东侧有一中心游园。有水池、曲桥、圆亭长廊等。通过园林化手法,使它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共同组成了一个供师生课间休息的优雅环境。2.教学楼Ⅱ(6层):建筑占地面积1000㎡。位于中心游园以东,与教学楼Ⅰ相呼应。解决学生上课问题。中心小游园使教学环境更为清新。3.行政大楼(5层):建筑占地面积1500㎡。两边翼楼是4层。主要为校教师行政办公、会议接待,教师休息之用。其间还设有一间保卫室,以保师生的安全。4.实验楼(4层):建筑占地面积1000㎡。主要为师生做研究、实验之用。5.图书馆(4层):建筑占地面积800㎡主要为师生阅读、查资料之用。图书馆是学生在课外获得精神食粮和科技信息的主要场所。书是为了给学生看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达到这一目的,开架或半开架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学生可以更直接的、自由的选择要阅览的书。6.学术交流中心(4层):建筑占地面积600㎡。主要是学校与外界交流的地方。7.招待所(4层):建筑占地面积1400㎡。可以对外营业,也可以为来探望学生的家长提供方便。8.学生公寓(6层):建筑占地面积1500㎡共有4栋。位于校园东北角。公寓旁设有两个篮球场,以方便学生平时运动。9.教师宿舍(6层):建筑占地面积800㎡。共有4栋。中心广场设有花坛,使教师生活很舒适。并且在其旁设有次入口,使教师出入较方便。教师宿舍位于校内河边,风景怡人,很适合居住。10.商店、食堂:位于学生宿舍边,方便学生使用。食堂共3层,其中第3层是大礼堂,可以供学生举行大型聚会时用。11.校医院、浴室:位于校园东北角。既方便教师又方便学生。12.活动中心(3层):建筑占地面积1100㎡。位于学生宿舍附近,方便学生使用。(二)道路规划:整个校园道路系统以简捷通畅,经济实用为目的。并注意沿路的绿化。根据人车流量,将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道路宽10m;二级道路宽5m;三级道路宽3m。以道路为轴线,一级道路构成主轴线,二、三级道路构成次轴线,形成一即纵横交错又明朗舒洁的道路布局。五.绿地系统规划良好的室外环境品质对于学生情趣的陶冶,加深对校园的热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大学校园的环境设计,其主要功能是营造出优美的,与学校氛围相适应的环境,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教学区绿化:强调简洁明快的风格,绿化种植设计以规整式为主,乔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缀以灌木,以绿为主,成片种植,保证师生有一个宁静雅致的学习环境。注重常绿与落叶结合,重点突出综合教学楼前的广场绿化,其间铺装、绿地、雕塑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优雅、安静的环境空间。两栋教学楼中间的小游园,采用自然式布局,有圆亭、曲桥、长廊等园林小品。配以观花植物,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使师生在课间短短的时间里能欣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到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上课时的疲劳和紧张。生活区绿化:由于宿舍人口密度大,在宿舍北面种植植物。地面铺设耐踏性草坪。宿舍区内种植的树木有密有疏,力求为广大师生创造一整洁、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另外,在食堂周围铺设地面铺装,建造树池。力求卫生、整洁。活动区绿化:开放、活泼的风格。以水池、雕塑、花坛、彩色铺地、绿地等环境小品为元素,形成丰富而活泼的室外活动空间。在田径场外铺设水泥路面。在该区四周种植冠大、整齐的落叶乔木,以利于运动者夏季遮荫。校园四周以绿化为主,适当布置环境小品,保证师生有良好的休息环境,绿化种植设计上以自然为主,乔木、灌木、地被三个层次相结合,形成四季有花,景观丰富的休闲空间。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的露天“起居室”。从室外阅读、课间休息到聚合交往、散步观赏……。科学地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把功能性与美化结合起来,将作为该高校校园环境的设计宗旨。二○○八年六月六日靖江市滨江新城学校规划设计说明靖江市滨江新城学校位于靖江市滨江新城东部,包括10轨小学部和20轨初中部,占地面积136020平方米,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学校临站前路、江洲路、中洲路、新马路,天生港在基地内穿过。交通便利,景观资源丰富。学校设计采用组团园林式布局方式,形成两轴四组团的格局,不仅各组团间相互联系又独立,同时形成丰富的景观。两轴分别指南北向的礼仪轴线和东西方向的景观绿轴。南北向轴线起始于学校南部的正门,形成仪式性的入口空间;东西向轴线开始于西门入口广场,延续到东部的体育场前广场,整个空间以绿化景观为主,是校内室外活动的步行空间。两轴线相交的位置,则是学校的中心广场,广场上布置树阵及雕塑,是最重要的校内公共空间。依据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将学校分为4个组团,分别是:小学组团、中学组团、艺体组团、生活组团。小学组团位于基地西南部,包括小学部教学楼、科技楼以及图书馆。中学组团位于北部,包括中学教学楼、实验楼和行政综合楼。艺体组团位于东部及南部,包括东部的体育场和南部的艺术楼和体育馆。生活组团位于西北部,包括公寓和食堂。为方便学生接送,在各个校门门口,设计了大面积的港湾式停车带,减轻了学生接送车辆对市政道路的压力。校内设置1.35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库,减少车辆对校园的干扰。建筑设计方面,采用现代建筑的手法,将所有教学建筑控制在5层以下,形成轻盈活泼的建筑形象,避免建筑对学生产生压迫感。色彩上,校内主色调以暖色调的砖红色为主。中学部以砖红与白色搭配,形成稳重、静谧的建筑风格;小学部以在白墙与红砖的搭配,形成明快、轻盈的建筑风格,配以彩色的侧墙面,满足小学生独特的色彩需要。规划原则整体性原则---功能不觉的关联性,空间的完整性,建筑造型的整体性,统一规划。功能性原则----最大限度的争取最佳的日照和景观朝向,并以此形成校园的肌理。前瞻性原则----力求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体现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与学术效应的三者结合。创新性原则----总体规划布局要面向未来,有所突破,但又要立足传统,吸收传统理念,辅以现代手段,营造新学园。艺术性原则----爽雅,优美的建筑造型,多元化的空间层次与环境小品,是校园艺术性的要素体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人文,教育,交流”的学术气氛。标志性原则---建筑设计要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个性化原则---在大空间完整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下,凸显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展现校园充满青春气息的一面。生态性原则---打造新一代“环境式校园”,寓学于风景之中,寄情于园林之间。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与人工要素,达到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2规划策略综合现有文化和地域特征,规划采取较为理性的设计思维和手段,整合校园功能布局,将校园内建筑空间布局所形成的校园空间肌理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契合。建筑设计校园规划方案单体建筑造型的主要风格特征以体现文化气息为原则,结合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功能,综合考虑经济和美观因素,力求以真实合理的结构形式,典雅的建筑体形,自然的空间形态,细致的建筑西部和统一的建筑色调,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校园环境氛围。注重标志性建筑的立面设计,强调其文化内涵,精品意识和学校建筑的特色,良好的建筑群体造型在城市中产生独特标识作用,同样也会增加其亲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筑的收放有序使自然环境要素与校园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多层次的丰富的空间组合形态。整体校园立面色彩以稳重感为基调,注重建筑造型简洁,美观,充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校园建筑以一种张弛有度的姿态,呈现出整个校园的面貌,谦虚稳重之中,不乏一种自信豪迈之气。校园各类建筑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相互呼应,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