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试卷类型:A唐山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A)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书佐二人’’。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A.“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B.“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C.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D.“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秦朝在地方设置亭长、乡长等,地方的长官由中央任命,根据《晋书·职官志》的相关记载在地方设置官员进行管理,可见当时地方受中央管辖,所以“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皇帝的无为而治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没有涉及乡绅阶层成为乡村的主导力量,故C项错误;“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体现的是地方统治以宗族为主,而材料中是中央对方的管理,不是宗族管理,故D项错误。【答案】A25.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日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日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说明当时出现了佛教和道教,因此不是反对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北宋”和材料信息中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得出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冲击,意图复兴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华夷观念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26.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知识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说明江浙地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变化,故A项正确;我国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故不能说明湖广地区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故C项错误;当时农业生产方式仍是家庭为单位,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并未发生巨变,故D项错误。【答案】A27.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I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知识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洋务运动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提时间可知,当时处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积极鼓励民族工业发展,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故B项正确;“短暂春天”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图6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A,社会性质的变化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C.社会矛盾的变化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试题解析】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八路军和红军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故B项错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因此体现的是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故C项正确;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未获得执政地位,且材料信息未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29.1917年,学者杜亚泉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信息是“1917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态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得出并不是坚定地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得出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故D项正确。【答案】D30.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知识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4年,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故A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B项正确;我国于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实在2001年,故D项错误。【答案】B3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知识点】宗教改革【试题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要是打击教皇的地位,不是摆脱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世俗权力和教会的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得出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32.图7反映的是世界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1820-1913年)。据此可以推断出、A.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不断走向成熟C.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D.主要大国不断走向对抗【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从1820年到1913年,英、法、德国、日本及美国的经济都有发展,特别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世界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美国经济有所发展,但不是世界霸主,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大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33,罗斯福执政时期,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措施是整顿金融的关键。该措施的影响是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实行通货膨胀,其结果是物价上涨而不是回落,故A项错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是罗斯福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元贬值导致的是国际贸易的竞争加剧,故C项错误;通货膨胀,美元贬值使美国的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发展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答案】D34.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知识点】“斯大林模式”【试题解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实行计划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美国提出“向俄国人学习”指的是学习苏联制定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措施,故A项正确;西方援助苏联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学习的是苏联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的模式,不是发展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前的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35.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斯大林的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体现了战后苏联对美国的态度,随后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体现了斯大林的演说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A项正确;“铁幕演说”只是发出了冷战的信号,“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材料二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12分)(3)结合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