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 2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知识援贝宁医疗队:柳明2005年4月17日疟疾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疟疾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各种脊椎动物(主要是禽类、鼠和猴猿类)的疟原虫有100多种,仅灵长类的疟原虫偶可感染人。疟疾疟疾是一很古老的疾病,远在公元2000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有《疟论篇》和《刺论篇》专篇论述疟疾1880年法国人Laveran在疟疾病人血清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人Ross发现蚊虫与传播疟疾的关系疟原虫生活史红内期红外期无性增殖有性增殖流行病学WHO在《一九九九年度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球近25亿人生活在疟区,临床病例数达3--5亿人,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其中90%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一半为五岁以下儿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疟疾分布区域扩大,许多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疟疾正以难以想像的高速度蔓延。科学家估计,今后20年中,死于疟疾的人数将成倍增加,流行特征疟疾分布广泛,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海拔2771米高至海平面以下396米广大区域均有疟疾发生。本病流行受温度、湿度、雨量以及按蚊生长繁殖情况的影响。(温度高于30℃低于16℃则不利于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疟疾疫区分布图(1999年)疟疾疫区分布图(2003年)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只有末稍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体时才具传染性传染期:间日疟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蚊叮后7-21天发病。服用不足量的抗疟药会使期限延长达8-10个月。猴疟偶可感染人类,成为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雌性按蚊。偶而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或使用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也可传播疟疾。罕见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按蚊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多次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高疟区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保护性抗体。特殊人群因遗传基因决定对某些疟原虫具先天免疫力或易感性发病机理疟原虫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吞噬细胞吞食,产生内源性热原质,TNF等,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及其他有关症状。病理改变贫血: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是疟疾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之一脾肿大:脾内大量吞噬细胞吞噬含原虫的红细胞、及被原虫破坏的红细胞碎片与疟色素其它器官如:骨髓、肾、胃肠、肺、心、肾上腺等亦有不同病变脾脏的位置与形态脾脏临床表现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体温度>37.8℃),一般10天到15天。此期无症状间日疟、卵形疟10-14天恶性疟7-12天三日疟30天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初次感染者)疲乏、厌食、全身酸痛、腹部不适等典型发作(间日疟和三日疟)突起畏寒、寒颤、面色苍白、皮肤鸡皮样,同时有头痛和恶心;寒颤停止后,继以高热、口渴等可持续半天;然后大量出汗,退热,症状缓解。每隔1、2或3天的周期性出现临床表现恶性疟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①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②体温热型不规则③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④可致凶险发作凶险型疟疾1.脑型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少数突然晕倒起病抽搐,嗜睡,昏迷;如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水肿,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死亡2.胃肠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泻水样便或血便。有的仅有剧烈腹痛,而无腹泻,常被误诊急腹症。吐泻重者可发生休克、肾衰而死3.过高热型体温迅速上升达42℃或更高。患者气迫,谵妄、抽搐,昏迷,常于数小时后死亡。4.黑尿热骤起寒战高热、腰痛、酱油色尿、排尿刺痛感复发和再燃复发迟发性子孢子经过一段休眠期,增殖后再入血流并侵入红细胞,引起发作主要见于间日疟和三日疟,恶性疟无复发间日疟一年内;三日疟在二年内,个别达几十年再燃治疗后临床症状受到控制,但血中仍有疟原虫残存,当抵抗力下降时,疟原虫增裂临床症状出现多在初发后1-3个月内。实验室检查疟原虫检查发作开始或发作后数小时采血阳性率高血液涂片染色查疟原虫并可鉴别疟原虫种类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阳性率较血片高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抗疟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现,4~8周达高峰实验室检查感染了疟原虫的红细胞实验室检查疟原虫破坏的红细胞实验室检查环状体晚期滋养体裂殖体诊断流行病学: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曾接受过输血的发热患者都应被怀疑临床表现典型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可初步诊断。病原学检查:从患者周围血液中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依据。治疗性诊断临床表现很象疟疾,但经多次检查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药物治疗48小时发热控制者,可能为疟疾。基础治疗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要注意水份的补给,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可药物降温药物治疗抗疟药种类:1)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如伯喹,抗复发作用,也称根治药。2)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如氯喹,奎宁、青蒿青及蒿甲醚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3)杀灭配子体,如伯喹,用于切断传播。4)杀来孢子增殖期,如乙胺嘧啶,可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发育。奎宁类药物奎宁(quinine)是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控制疟疾症状。氯喹: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金鸡纳树青篙素类药物青篙素双氢青篙素(科泰欣)篙甲醚青蒿琥酯疗程不少于5天青篙素类药物在恶性疟对奎宁、氯喹等抗疟药产生抗性的地区,青蒿素类是治疗的首选药比其它抗疟药能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清除血中的原虫,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有良效目前还没发现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后有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青蒿素类不应用于化学预防中医治疗针灸治疗于发作前两小时治疗可控制发作,系调动了体内免疫反应力中草药治疗药物在发作前2~3小时应用个人预防防止蚊子叮咬蚊帐、防蚊药药物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乙胺嘧啶,氯喹,哌喹,防疟片疫苗预防正在研究与试用中研究进展科学家已绘制出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科学家已培养出“不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研制疫苗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