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一、产生:6世纪下半叶二、扩展:8世纪上半叶三、确立:11世纪前后采邑改革人物:内容:结果:影响:(政)封建等级制(经)庄园经济特点:自给自足封闭性质:基本经济和社会管理组织封建割据;国家分裂(经)城市自治四、渐变:(政)等级君主制背景:为商品经济发展环境--手段: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结果:三种结果---背景: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活跃--产生: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特征:等级代表会议各等级分权--影响:改变割据、经济发展--。11、12世纪后西欧封建制度(11世纪后)(13世纪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前后)罗马因素(隶农制)日耳曼因素(氏族制)隶农归顺的罗马贵族失去土地自由农民法兰克征服者上层(国王)农奴封建领主基督教会教会贵族统治、剥削依附关系知识梳理罗马因素(隶农制)日耳曼因素(瓦解中的氏族制)采邑改革西欧封建制度政治上: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庄园经济(农奴劳动与封建贵族地租剥削)(8世纪上半叶)(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6世纪下半叶——11世纪)骑士向封建主效忠受封仪式通过解读封建等级制度,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描述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的话?知识探究封建等级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之上。1、国王分封土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2、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制度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分裂割据的状况。西欧封建制度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国王虚君层层分封土地纽带契约维系经济上:庄园经济阶级关系特点农奴:劳动、交租领主:管理、剥削封建割据国家分裂自给自足封闭庄园职能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组织特点政权形式国王与各级贵族组成统治基础各级封建贵族知识梳理西欧封建制度政治上: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庄园经济城市复兴背景概况城市自治背景目的手段结果特点政权形式统治基础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等级君主制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国王与市民结盟中央集权经济发展城市复兴与自治11世纪开始13世纪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王权不断加强文化教育发展标志等级代表会议出现8—11世纪8—11世纪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时代背景政权形式统治基础特征作用影响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各级封建主通过层层分封土地,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以后。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的王权呈逐渐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自13世纪下半叶起,等级代表会议出现。是国王与各级封建主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是公、侯、伯、子、男爵,骑士处于最下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是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各级封建贵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国王虚君、层层分封土地纽带、契约维系国王与市民结盟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王权得到加强,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知识探究1、练习册P32第3题2、练习册P46第35题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王权与教权王权与教权关系时间背景事件影响知识梳理王权期望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圣的外衣,强化王权;教会为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植,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查理加冕称帝教会得到官方承认,成为国家机器一部分;教皇开始干预世俗君主的废立;奠定教皇国的基础,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王权与教权关系进一步密切,各有所得。互相利用,互为依存5-11世纪相互争斗教权高于王权王权上升教权衰微11-13世纪13世纪末以后教会权势的膨胀,抵制王权干涉教会事务,强调教权至上;王权的软弱涣散,企图继续加强对教会控制,限制教会势力扩张。卡诺莎觐见教皇当时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控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13世纪达到极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13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失败导致教权衰弱;城市复兴,等级君主制形成,导致王权加强。阿维尼翁之囚教权由盛转衰,各地教会依附于世俗政权。相互依存、相互争斗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丕平篡位丕平献土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克洛维接受洗礼丕平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梵蒂冈(Vatican),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全称梵蒂冈城国(又称为教廷,TheHolySee),位于意大利境内,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高地上,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北、西、南3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而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行无阻,面积0.44平方公里,居民以天主教僧侣为主,全境仅2000多人,而拥有“国籍”的约1000人。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教皇是国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知识拓展梵蒂冈城国圣彼得教堂是位于意大利罗马西北郊梵蒂冈城的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它座落于圣彼得广场一侧,于1450年开始兴建,1626年最后完成。整座教堂长约200米,最宽处有130余米,从地面到穹窿大圆屋顶顶尖十字架的高度达137米。教堂之大,可同时容纳5万余人。圣彼得教堂之所以著名,不仅仅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还在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与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勃拉芒特和小莎迦洛等大师们的共同杰作。在教堂正门向右拐角处,有米开朗琪罗25岁时的雕塑名作《母爱》。而进门靠左是贝尔尼尼雕塑的《圣水钵》。查理大帝跪在教皇利奥三世(公元795-816年在位)面前接受加冕,称“罗马人的皇帝”,国王和教皇为什么能进行合作?查理大帝在796年给教皇利奥三世的信中写道:“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护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践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则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权力。”卡诺莎觐见1077年,亨利前往卡诺莎觐见教皇,请求宽恕并发表敕书:“余,亨利王,……愿在我们的主人,教皇格利哥里所拟定的范围内,遵照他的判断改正前衍,或依据他的主张签订和约。……我愿在我和我可能控制着的方面,保证他们的安全,不受到任何生命或肢体上的损害和劫掠,也不至因为我们的许可而遭受到任何违犯其尊严的阻扰。……”十字军东征自1096-1291年约两个世纪里,罗马教皇会同西欧封建主以驱逐“异教”、收复“圣地”为由,对西亚和北非的穆斯林诸国进行了多次十字军东侵。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之争法王腓力四世卜尼法斯八世阿维尼翁教皇宫下面材料反映王教之争的实质是什么?•10世纪左右,封建割据势力鼎盛,王权软弱。教会乘机攫取了大量土地和财富,成了西欧最大封建领主。罗马教廷积累了大量财富,每年的收入比西欧诸国国王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1206年,法王腓力四世为了支撑庞大的军政开支,下令对天主教教会财产开征20%的所得税。结果不同原因:时代背景不一样。理由:11世纪,西欧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皇帝始终未能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实际权力有限。而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所以,当德王亨利四世抵制格列高利七世的有关命令,格列高利七世可以利用德国国内的部分大封建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对峙,迫使亨利四世就范,导致“卡诺莎觐见”。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惨败而结束,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降,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取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加强王权。趋势:西欧教权与王权力量的消长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王权逐渐加强,教权急剧衰落的趋势。知识探究教材:探索与争鸣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Paul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经院哲学大学的兴起文学概念代表人物及著作评价背景地位骑士文学市民文学基本体裁代表作地位中世纪文化民族国家意识逐渐产生反封建反教会意识产生中世纪西欧文化中占统治地位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知识梳理主要内容代表作地位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地处意大利北部商业要冲博洛尼亚。11世纪末出现的博洛尼亚法律学校以研究法学著称,主要教授民法和教会法,后来增授医学和神学。中世纪规模最大的大学:巴黎大学巴黎大学始建于12世纪末,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1209年,巴黎大学建立了教师会组织。1215年,教师会与学生会一起得到罗马教皇的正式承认。1231年,教皇以敕令的形式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主教代理人主持巴黎大学的日常工作,教授都由教会委任,并发给薪俸。讨论:有人认为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方方面面都受基督教的控制,中世纪是西方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高峰中间的低谷,充斥着愚昧和野蛮。宗教禁锢着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将中世纪的欧洲比作“黑暗的时代”。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是如何看待中世纪文化在整个欧洲文化史中的地位的?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阻碍了思想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都经过了与教会的殊死搏斗,大批的科学家受到了天主教宗教裁判所的制裁和惩罚,伽利略被长期监禁,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然而,对基督教文化不能全盘否定。在西方的中世纪,基督教对文化的发展同样产生了积极影响。基督教作为古罗马文化的残存,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典文化,为后世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经院哲学运用的形式逻辑的思考方式培养了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精神;大学的兴起使世俗教育得到普及。此外,西欧中世纪并非只有基督教文化,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中渗透着民族意识和反封建意识。文艺复兴后的近代思潮并不是凭空而起,它正是西欧中世纪文化中孕育出来的。知识探究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政治:经济:宗教:庄园经济(农奴劳动、地租剥削)城市复兴与发展封建等级制王权和教权互相依存(采邑改革)(等级代表会议)单元小结等级君主制互相争斗二、知识点:1、知道(A水平)“采邑改革”及影响;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首次召开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的重要史实及其主要影响;卡诺莎觐见、阿维尼翁之囚及其主要影响。2、理解(B水平)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三、掌握的史学方法和规律:1、通过书本历史图片和史料的阅读,进一步掌握从图片与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历史史实的方法;2、通过分析中世纪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政治体制变化的互动关系,初步掌握用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看待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能力。四、认识:1、通过对于中世纪封建制度形成、发展过程的考查,认识到任何一种制度都是由具体的历史状况发展而形成的,并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一种呈现。2、通过对中世纪文化的学习,认识到理性、民族精神、科学、自由等是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