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第八章通货膨胀货币银行学第八章通货膨胀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效应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第八章通货膨胀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效应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一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2.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区分3.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区分4.按照表现状态的不同区分1.按通货膨胀上升的速度划分爬行式: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跑马式: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上二位数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即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2.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非预期型通货膨胀–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指未被经济主体预见的,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物价上升。预期型通货膨胀–预期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名义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价格的条款,在商品定价中加进原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经济学家将通货膨胀分为预期性和非预期性两种,主要作用在于考察通货膨胀的效应。一般认为只有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才有真实效应,而预期性通货膨胀没有实在性的效果,因为经济主体已采取相应对策抵消其影响了。3.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平衡型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开放型: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抑制型: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4.按表现状态划分(一)需求拉动说(二)成本推动说(三)供求混合推进(四)结构说(五)预期说二、通胀的成因(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通货膨胀。•从需求的角度来解释通胀:1、货币主义的说法。认为,通胀的产生是由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而导致物价上涨。2、凯恩斯主义的说法。认为,通胀的产生是由于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现行价格条件下可能的供给(潜在产量),从而导致价格上涨。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观点: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1.货币主义的解释•这种解释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根据交易方程式:M·V=P·Y,价格水平P必然会与货币量M以同一比例增加。名义GDP,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美国1960——2005年)指数(1960=100)2,0001,00050001,500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货币流通速度M2名义GDPM2:广义货币供应量VYPM1960-2005年美国名义GDP和货币供给M2都增长了20倍左右2.凯恩斯主义的解释•1)产出量低于潜在产量时,需求增加会刺激产量的提高,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2)在潜在产量范围之内,由于瓶颈现象,需求增加一方面继续引起产量增加,另一方面又会引起物价上涨。•3)产量达到潜在产量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的增加不能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是导致物价水平按同一比例增加。准通货膨胀0P2真正的通货膨胀YPASAD1AD2AD0P1P0Y1Y0YF①②③◎◎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需求性通货膨胀分类根据过度需求形成的机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①自发性通货膨胀,由总需求的扩张独立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变动而造成。②诱发性通货膨胀,由成本增加带动收入和工资增加,进而导致高消费支出所造成。由于厂家在成本上升时或减少持有的现金余额,或需要更多的银行贷款,因此,这时导致总需求扩张的成本上升,必然与货币供应增加相联系。③支持性通货膨胀,表现为政府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或补偿成本膨胀引起的总需求下降,因此,又称政策性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指成本提高导致总供给减少,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可能有三种根源:工资成本的增加、利润的增加、进口原料成本的增加。AS1AS2ASYPAD10P2P1◎◎YFAS3◎E3E2E1Y1Y2Y3P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三种推动情形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中,工会组织等原因,工资过高,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2.利润推动: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3.进口成本推动: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工资提高的这种螺旋式上升。1.工资成本推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进口石油价格上升(三)混合型通货膨胀通常所见的通货膨胀是“拉中有推;推中有拉。”(起先由成本方面的因素引起或起先由需求方面的因素引起两种)形成“螺旋式”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惯性:预期的作用•机制:价格上涨-预期上涨-工资上升-成本曲线左移-总供给曲线左移或总需求增加-价格上涨oPYAD0AS0P0YeE0AS1E2E1AD1P1AS2E3AD2E4P2P3P4“螺旋式”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动态图(四)结构型通货膨胀•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失衡从而导致总供求失衡或导致部分供求关系的失衡而引发的物价水平的上涨。•其传导机制:价格的刚性机制和价格的攀比机制(示范效应)。结构型通货膨胀类型1.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3.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1.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由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样,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结构可能因需求的移动而出现新的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另一些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会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最终结果导致物价的总体上升。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部门(如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之间由于劳动生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于一致,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从而引起的总体物价上涨。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相信,工人对相对实际工资的关心要超过对绝对实际工资的关心。因此,货币工资的整体增长水平便与较先进部门一致,结果就是落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并进而推动总体价格水平上升。还有一种情况是由“瓶颈”制约而引起的部门间差异。如在有些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严重失衡,有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部门却严重滞后,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当这些“瓶颈”部门的价格因供不应求而上涨时,便引起其他部门,包括生产过剩部门的价格上涨。3.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是由北欧学派提出的,它以实行开放经济的小国为探讨背景。在这些国家,经济部门可以分为开放的经济部门和不开放的经济部门,由于小国一般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价格接受者的角色,世界通货膨胀就会通过一系列机制首先传递到它们的开放经济部门,并进而带动不开放经济部门,最后导致价格总体水平上升。(五)预期说1.预期心理引致或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名义利率提高货币工资的要求提高2.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的观点“向后看”“向前看”1.预期心理引致或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一是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当人们产生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后,会尽快地购买实物资产,而不愿意持有货币,因此货币流通速度被加快,相当于增加了货币流通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二是提高名义利率。当储蓄者有了通货膨胀预期时,为了保证实际利息收入不变,会要求按照其预期通货膨胀的幅度提高名义利率,而商家和企业经营者则会提高商品价格,以转嫁于名义利率提高而增大的生产成本或维持利润水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三是提高对货币工资的要求。在通货膨胀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工人或企业经营者会要求提高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2.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的观点“向后看”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后看”的,即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这种观点被称之为“适应性预期假说”;“向前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前看”的,即主要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分析有关变量发展变化的可能,从中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这种观点被称之为“合理预期假说”。其他类型财政赤字信用膨胀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外债规模通货膨胀的其他原因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采用扩大财政支出的办法,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出现财政赤字。为弥补赤字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大部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信用的扩张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生产和流通的需要量,从而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往往导致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过大,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而经济高速增长,往往带来结构失衡,也是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原因。外债与通货膨胀大量举借外债,会增加国家还本付息的负担,造成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实原因1.货币超发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当股票市场低迷的时候,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3.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2010年以来,蔬菜与猪肉价格连连上涨,且仓储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而农产品是基础产品,农产品的价格高企也将带来下游产品成本与售价的提高。而且由于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上涨更容易强化人们对于通胀的预期。4.能源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进入2011年,煤荒,电荒接踵而至,煤价连连高升,各地工业用电也有小幅度的调涨,日本大地震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环境中对能源需求的恐慌,各种能源价格的提高必然会助推CPI提高。5.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各种经济体制约束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热,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充分的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加速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公众都是“经济人”,他们通过掌握大量的信息形成一种“理性预期”后,政府的政策效应将被理性预期所抵消,此时适度的通货膨胀将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而升级。某个领域物价的持续上涨本身将会导致一种市场秩序的混乱。在涨价的过程中,事实上一些原材料并没有涨价,即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并没有增加,但在一种整体涨价预期的情形下,就会产生搭便车行为,从而形成整体上所有物品涨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