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摇第3期2016年5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1No.3May2016doi:10.16299/j.1009鄄6116.2016.03.012高管领导力与组织双元能力关系述评及展望:基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孙玥璠,摇宋摇迪(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摇100048)摇摇摘摇要: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以往从所有权结构和领导特质之间关系来探讨高管层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建立健全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基于组织双元能力理论,文章对高管领导力和组织双元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述评,认为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高管行为整合更能促进组织双元能力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从三方面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基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对高管行为整合维度重新探讨和定义、分析可行的高管行为整合前置影响因素以及高管行为整合与组织双元能力关系的调节变量。文章力图开创国有企业研究的新视角,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司内部运作规范提供借鉴。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组织双元能力;高管领导力;高管行为整合;变革型领导力中图分类号:F272;F273郾1摇摇摇文献标志码:A摇摇摇文章编号:1009鄄鄄6116(2016)03鄄鄄0108鄄鄄10收稿日期:2016鄄鄄01鄄鄄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有资本授权关系及实现模式研究冶(14AJY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冶(14ZDA02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团队项目(IDHT20140503)。作者简介:孙玥璠(1979—),女,天津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宋摇迪(1990—),女,北京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一、引摇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而国有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高管层职责的有效发挥。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国有企业高管层成员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经济形势,实现国有企业的突破发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以建立健全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系列复杂约束机制的整合,公司治理主要关注于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约束和制衡关系(Shleifer&Vishny,1997[1];Fis鄄cheretal.,2015[2])。而高管层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主要负责企业运营和战略制定与执行事务,对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当前关于高管层的研究主要从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和高层梯队理论的角度展开(Bathula&Singh,2015[3])。然而,无论是传统公司治理研究,还是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学者们探索的最终目标是揭示如何提高企业绩效。随着理论的衍生和研究视角的不断细化,某类因素影响效应的代理变量,从单纯的企业财务绩效不断沿该类因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因果逻辑链条前移,往往表现为更靠近自变量,并且能够让自变量更具有解释力度。而该代理变量对企业绩效的显著影响还有待后人进行延伸研究———这是学者们逐渐打开“黑箱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优势理论和资源学派核心能力观点提出的“持续·801·第31卷摇第3期孙玥璠,宋摇迪:高管领导力与组织双元能力关系述评及展望:基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竞争优势冶和“核心能力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支持。之后学者们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认识更是从一项或者几项企业的职能能力(尤其是技术能力),不断延伸到企业的方方面面(Eisenhardt&Martin,2000)[4]。并且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引起所有权结构和高管层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已有理论框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需要在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特殊制度背景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来揭示国有企业高管层的角色定位问题。组织双元能力理论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理论视角。组织双元能理论是在Duncan(1976)[5]提出的“双元组织冶(AmbidextrousOrganization)概念和March(1991)[6]提出的“组织双元冶(OrganizationAmbidextrous)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融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绩效提高提供了新的解释和途径。根据这一理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组织往往需要在效率和灵活之间取得平衡、保持双元性,即在保持管理一致性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以应对目前状况的同时,又要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保持竞争优势。作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组织,高管层的决策通常不是单一静态决策,而是内部的双元动态决策:一方面,高管层的内部结构和成员关系不断演化,为保证组织效率,需要保持其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高管层还会面临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组织双元能力理论的回顾与总结,揭示了组织双元能力理论的起源与内涵,阐述了前置影响因素与组织双元能力的关系,对高管领导力与组织双元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述评,最终探讨国企改革背景下,高管行为整合与组织双元能力之间作用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公司内部运作规范提供借鉴。二、组织双元能力理论的内涵及发展(一)组织双元能力理论的内涵自20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组织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处于两难境地,即组织在保持现有竞争优势的能力(开发能力)和及时掌握新兴资源的能力(探索能力)之间往往难以抉择。以企业组织为例,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流程标准化等途径和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可能会失去组织柔性;然而,当企业强调组织柔性时,则又同时会降低组织流程标准化的程度,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这种现象被称为“组织生产悖论冶(ProductivityParadox)。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管理学领域学者Dun鄄can于1976年最早提出“双元组织冶的构念(Am鄄bidextrousOrganization)。Duncan(1976)[5]认为,组织应同时具备“开发能力冶和“探索能力冶,但作者并没有对此进行详细阐述。随后,其他学者也就此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也未获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1991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March在美国《组织科学》(Organization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组织学习中的探索与开发》(Explora鄄tionandExploitationinOrganizationalLearning)的论文,在Duncan(1976)的基础上首次对“组织双元冶(OrganizationAmbidextrous)的概念进行了全面定义,由此奠定了组织双元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不断加剧,对组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组织双元能力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截至目前,在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ASQ)、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AMR)、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AMJ)和StrategicManage鄄mentJournal(SMJ)等国际顶级管理类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达百余篇,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管理类期刊《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在2010年左右也开始陆续出现相关主题的研究文献,并且文献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根据组织双元能力理论,组织双元能力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分别是“开发冶(Exploitation)和“探索冶(Exploration)。其中,“开发冶是对组织目前掌握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提炼,是对组织以往经验的选择、改善和提升的过程(Benner&Tush鄄man,2003)[7],其概念应该由改善、选择、效率和深化等关键词来定义(March,1991)[6]。而“探索冶则是通过对新事物和新环境的捕捉,掌握其·901·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摇摇摇2016年摇第3期变化原理和变化动态,并通过有计划的实践研究而形成可服务于特定企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Raisch&Birkinshaw,2008)[8],其概念应该由研究、风险承担、变化、灵活以及创新等关键词来定义(March,1991)[6]。就目前组织选择的情况来看,成功组织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单一的选择性思维逐渐转变为二元悖论思维(March,1991[6];Brown&Eisenhardt,2000[9])。在这种情境之下,组织要想顺利地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追踪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机会以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并且进行组织内创新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即形成“探索能力冶;与此同时,组织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延续原有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优势,从而确保组织能够实现持续收益,即形成“开发能力冶(Winter&Szu鄄lanski,2001)[10]。需要明确的是,形成“开发能力冶和“探索能力冶的活动虽然都代表着组织的发展方向,但是却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模式(March,1991)[6]。因此,组织需要了解组织双元能力的内部构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变革,以解决这两种逻辑模式之间的对立关系,从而形成组织双元能力。(二)组织双元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根据March(1991)[6]的研究观点,“开发能力冶的目标是对当前优势和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组织的稳定性;而“探索能力冶的目标则是寻找并运用新的知识、技术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组织的延续性。这两方面的目标对于组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均有着重要作用。鉴于“开发冶与“探索冶之间的紧密关系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学者们开始逐渐认同“开发能力冶与“探索能力冶应同时实现,以形成组织双元能力的观点(Gibson&Birkinshaw,2004[11];He&Wong,2004[12];Lubatkinetal.,2006[13];O蒺Reilly&Tushman,2013[14])。通过长期以来的争论、总结和归纳,学者们对双元组织中的“开发能力冶和“探索能力冶之间的内部构成关系逐渐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平衡双元能力(TheBalanceDimensionofAmbidexterity)的观点;另一种是结合双元能力(TheCombinedDimensionofAmbidexterity)的观点。平衡双元能力的观点以组织所掌控的资源是稀缺的为实现前提。该观点认为,由于“开发能力冶和“探索能力冶在实现路径和最终目标上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两种能力之间是竞争性的关系(March,1991)[6]。如果一个企业组织过度关注于“开发能力冶而忽视了“探索能力冶,则组织可能会通过现有的优势产品或市场地位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当外部需求市场发生变化或出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机会时,组织就可能会面临被市场抛弃的风险,甚至可能会面临经营失败的危机(Tushman&Anderson,1986)[15]。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组织过度关注于“探索能力冶而忽视了“开发能力冶,那么组织可能会由于投入的成本过高而造成获得的利益较少,甚至可能会面临亏损的风险(Teece,1986)[16]。因此,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组织需要找到“开发冶与“探索冶之间的平衡点,并将有限的资源在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促使组织获得最大效益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