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背景图片: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教程:教程:教程:资料下载: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中国人的宽恕心理“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德斯蒙德·图图主讲人:陈梁杰讲个故事~目录4中国环境下宽恕的理论框架2现代中西方定义差别3中西古代思想上差异1心理学中宽恕5基于中国的研究成果心理学中的宽恕“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宽恕基本介绍宽恕在心理学上是受害者原谅施害者罪过和撤销怨恨报复的心理过程。宽恕涉及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的三种方式:受害者宽恕施害者宽恕自己的过错施害者寻求受害者宽恕McCullough(1997)等人给宽恕下了操作行为定义:①降低对施害者的报复动机②降低疏远施害者的动机③增加与施害者调解和友好的动机宽恕的特点宽恕作为一种心理过程突出两个特点:其一,强调宽恕的主动性过程,即宽恕是一种自愿的、有意识的心理转变过程,是受害者在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其二,强调宽恕的积极性后果,即表现为不满情感的释放,报复动机的减少,甚至能够放弃由于仇恨而产生的报复行为,使受害者的行为或者想法不再受到负向情感的影响和控制。现代中西方定义差别“宽容并不是姑息错误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勇敢。——周向潮”西方人眼中的宽恕宽恕在现代西方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作为一个积极品质来做研究和探索。“宽恕与感戴”被积极心理学作为个人特质的一对“孪生子”,前者是面对伤害的一种积极心态,后者是对待惠泽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当前西方关于宽恕的探究是以宽恕他人为研究取向,将受伤害者视为宽恕的主体,并以宽恕他人来建构或彰显宽恕的内涵。测量工具干预手段理论探究等中国人眼中的宽恕“宽恕”在中文是“宽容、饶恕”的合成,是一个具有儒家特色的积极心理学范畴的名词。从其词汇特点上,会发现有别于西方式宽恕他人的理念。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宽恕思想,以及中国人整体的思维方式,中国对于宽恕的研究侧重于社会关系取向,其内涵包括宽恕他人和自我宽恕。中西古代思想上差异“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西方古代宽恕起源“宽恕”最早源于宗教领域,其可溯源自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与观点。希伯来文圣经中“Aphiemi”一词指代宽恕,指上帝将人的罪撤销、消除或补偿过错,赦免惩罚;在犹太教新约圣经中,用“Salah”一次指代宽恕,意为罪被挪除,豁免,重建上帝与犯罪者间和睦关系。ifyemayforgivementheirtrespassesHealsowillforgiveyou--yourFatherwhoisintheheavens;你们饶恕过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中国古代宽恕起源中国传统文化中“恕道”、“仁爱”、“慈悲”、“包容”侧重于从“论语道德”、“修己安人”、“心性修养”、“回归本真”的视角来审视宽容,但并未明确提出这一词。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对仁恕之道极力推崇,在《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一书中谈到中国人的宽恕性情拥有忠、仁、爱等品行融入,不乏儒家思想的背景。拥有自身独到历史文化内涵。中国环境下宽恕的理论框架“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中国下的宽恕中国奉行集体主义,维护大环境的和谐是选择宽恕的重要背景,因此中国文化下宽恕他人是主体行为,而自我宽恕却有时显得不合理。同时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群体也不擅长与愤怒等情绪和情感体验(叶浩生,2004),而是更愿意去压抑愤怒,或形成消极的、对内的沉思(张田,2011)。因为在他们看来,愤怒等情绪体验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中国视角下宽恕模型Hook等人(2009)提出一个集体主义文化的宽恕模型,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①决定性宽恕(decisionalforgiveness)②情绪性宽恕(emotionalforgiveness)认为宽恕的目的是维持社会和谐、修复人际关系,而宽恕过程就可以总结为以上两点。决定性宽恕:做出宽恕的决定,指决定在行为上宽恕冒犯者,包括放弃报复的念头和建立不在受伤害的保护机制。但个体仍旧可以体验到愤怒、生气、怨恨等。情绪性宽恕:指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的过程,其中愤怒、抑郁等消极情绪被同情、关爱等替代。总结:集体主义的个体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修复受损的人际关系、会更多地选择决定性宽恕、即在行为上的宽恕。但情绪上并不一定有积极变化。中国视角下宽恕模型中国视角下宽恕模型中国视角下宽恕模型基于中国的研究成果“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中法跨文化研究研究员:Paz(2008)被试:中国澳门和法国群体定义:澳门属于集体主义地区法国属于个人主义文化地区结果:尽管两个群体在特质性宽恕上无显著差异,但澳门群体在伤害的持续影响和社会敏感性方面显著高于法国群体。讨论:集体主义背景下的群体更关注社会和群体的和谐,其社会敏感性更强。另一方面,较报复、回避等伤害应对方式而言,集体主义背景群体更多选择对内压抑,而不是宣泄。中间人作用研究发现集体主义背景下的宽恕过程,中间人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被冒犯者对于冒犯者的宽恕不是直接发生,而是通过第三方作用来实现。中间人作用:①直接要求双方道歉或宽恕,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稳定与和谐。②尽量让双方近距离接触,从而增加宽恕的可能性。(附:有研究表明较高的移情能力是中间者的特征之一。)中国宽恕特质Hook等人(2009)提出了集体文化下的宽恕特质类型,分为:关心面子(faceconcern)渴望和谐(desireforharmony)关系取向(relationshiporientation)Fu等人(2004)基于中国样本的研究发现,中国人个性量表中的关系维度、面子维度和和谐维度与个体宽容均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关系维度和和谐维度能够有效预测个体的宽恕性。后对中国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中,发现当冒犯者是陌生人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可以宽恕对方,而当冒犯者换成亲密朋友时,选择宽的人数大大增加。Fu.Watkins和Hui(2008)的研究发现,中国群体中,人情、人际和谐、维护他人的面子以及相互依赖的自我是影响中国人宽恕的重要因素、人格与宽恕对于个体文化下的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和神经质、自尊、焦虑等人格特质与宽恕有着密切的关系。Lee和Chen(2009)在台湾地区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认为焦虑并不会对于台湾群体的宽恕行为照成影响。对于自尊,Fu等人(2004)在中国的研究显示,自尊与个体的宽恕特质关系不显著,而同样是基于中国被试的研究,张海霞(2009)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宽恕倾向能够正向预测其自尊水平。附加模块张田(2011)以国内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大学生恋爱群体中的宽恕。发现,当面对恋爱中的伤害时,中国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对内和对己的消极沉思,其次是选择宽恕等善待对方的方式,而很少使用报复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