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齡化社會現況與居住安排高齡住宅規劃土開四2009.9.24課程內容台灣高齡化社會現況老人生活需求調查台灣老人的居住安排參考文獻台灣高齡化社會現況何謂老人?年輕的老人:65-74歲年老的老人:75-84歲老老人:大於85歲高齡人口現況1993200820262051老人佔全人口比例突破7%10.43%預估為20.6%預估為29.8%高齡人口現況上升速度超過歐美國家南北差異極大(2002年)台北縣6.55%桃園縣7.5%台中縣市7.5%\6.8%澎湖縣14.42%台東縣11.55%苗栗縣11.57%台南縣11.3%花蓮縣11%老人生活需求調查與體驗資料來源:工研院服科中心高齡者模擬體驗透過實際體驗,瞭解老人生理不便與心理障礙。身體部位老化現象模擬方式耳朵聽力退化戴耳塞眼睛老花/辨色力差戴模糊眼罩手掌僵化穿厚手套手臂無力/遲鈍手脕戴沙套手臂加硬套脊椎彎曲穿沙袋背心腳掌僵化穿長統硬靴老人需求調查(2007)工業技術研究院服科中心調查全省21縣市老人需求222位老人,20位服務者對象退休前(45-60)逐漸退休中(50-65)已退休(65-85)人生最後階段(80-)老人需求調查健康照謢73.9%育樂59.8%心理39.2%財務18.9%住9.9%食9.3%行7.2%衣3.6%育樂學習促進記憶力之設施或遊戲社區終生學習成長班協助安排生活、培養個人興趣個人娛樂身心化娛樂設施不用字幕的卡啦OK康樂車:行動咖啡┼卡啦OK育樂群體娛樂老人商圈團體育樂活動帶給老人活力的地方心理群體需要過群體生活與遠處兒女或親戚隨時聯繫跟孩子住在一起需要被社會肯定希望有伴侶心理精神健康防止老人痴呆或嚴重的退化克服喪偶悲傷的環境與方法治療心理創傷的環境與方法獲得心理慰藉的地方住住宅品質住宅設備感應器樓梯家事服務老人認為最理想的養老居住方式20022005和兒女同住,或彼鄰而居60.19%59.95%和老伴一起住18.98%20.01%住在老人公寓/長期照顧中心/護理之家5.62%1.99%和親戚朋友同住0.57%0.42%獨居8.17%11.32%資料來源:內政部2005年老人狀況調查65歳以上老人的居住型態(%)與子女同住僅與配偶同住獨居僅與親戚或朋友同住居住安養謢機構其他8267.1718.6310.472.521.040.148564.2820.6312.281.410.900.508967.7915.119.191.285.590.049163.7119.468.520.627.510.189461.0622.2013.660.762.260.05資料來源:內政部,老人狀況調查對安養、養護機構之進住意願50~64歲國民未來老年願意進住安養機構者占34.45%;願意進住老人住宅者占47.95%;未來健康不佳時願意進住養護機構或護理之家者占51.13%。高教育程度、無子女進住意願明顯較高對安養、養護機構之進住意願65歲以上老人未來願意進住安養機構者占14.96%;願意進住老人住宅者占21.28%;未來健康不佳時願意進住養護機構或護理之家者占27.88%。老人需求調查—國外研究開發(供應)體貼的機器人,或虛擬伴侶。(代替真實寵物)銀髮族特攻隊:善用其經歷,解決企業與社會各種疑難雜症。老人終身學習服務(大學/圖書館/網路)老人自傳製作服務(錄影/書面/多媒體)老人伴遊與友伴臨終服務(令其安心)台灣老人的居住安排陳肇男,1999研究期間與樣本說明1988,勞動力調查。影響老人居住安排的因素人口的可用性有無子女可以同居經濟的可行性有無經濟能力獨居規範的期望性社會上流行的想法日本的研究結果若教育程度、職業、都市化程度、國民支出,以及自有住宅等都相同的情況下,有否子女可以同居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國民支出具有負效果,亦即,國民所得高的,不喜歡與子女同住。偏好同住的態度也很重要韓國的研究結果擁有住宅呈負效果,亦即擁有住宅者較不喜歡與子女同居(可能反映出隱私權可用經濟能力購買到)。宗教呈現正效果,也就是守舊的人願意與子女同住。台灣的研究結果人口的可用性並非與子女同住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有父母同住的比例由1973的73.5%,增加為1980的85.4%經濟能力限制的老年人居住型態與房屋數量的選擇能力。年輕一代基於經濟利益而遷居都市,能獨立生活的老人自願留在鄉下。台灣的研究結果老人的態度,受到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教育程度高、專業人士、都市老人,較傾向不與子女同住。台灣老人居住安排滿意的決定因素影響居住安排是否滿意的三大因素:居住安排方式、生活費來源與健康狀況。婚姻狀況亦會產生影響,以就是與配偶同住者滿意度較高。教育程度亦有影響,教育程度高的老人較為獨立。台灣老人居住安排滿意的決定因素獨居為不滿意居住安排的主要因素,其次為僅與配偶住,再其次為與他人同住。不同居住安排的生活費來源與他人同住者以及獨居老人,其主要生活費大多靠自己(獨立型),來自子女(依賴型)的比例最低。與子女及配偶同住者之依賴型比例最高。不同居住安排的照顧提供與子女配偶同住者,96.5%由家人照顧。獨居者只有5.3%老人家庭照顧期待的代間落差劉弘煌與呂以榮,2002研究期間與樣本說明2000年60歲以上的老人(被照顧者)454人20-50歲以下(照顧者)711人奉養觀念的差異老一代與年輕一代的觀念相同居住安排老人:與子女同住以及三代同堂才是最理想的居住方式。兒子是主要照顧者。老人逐漸願意選擇與子女比鄰或是接受女兒的照顧。居住安排年輕一代:除了提供收活費之外,住在父母附近已就進照顧最理想(非三代同堂)。一半以上者認為父母由兒子照顧為佳。居住安排與個人特徵的關聯老人教育程度愈低、子女愈多、經濟狀況愈差者,愈認為照顧父母是子女的責任,愈傾向三代同堂居住。年輕一代方面,愈年輕、教育程度愈高、經濟狀況愈佳者,愈認為最理想的照顧方式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費,住再父母附近以便就近照顧。晚近文獻之研究結果施妮婷(2004)選擇於與子女同住的老人特徵掌握資源較少身體狀況較差年紀越大或喪偶兩代間的「交換」行為子女接受父母越多的投資,則會提供父母越多共住照顧藉由給予其父母生活費,使得與父母同住機會降低張雅惠(2006)傾向選擇老人集合式住宅者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上年齡六十五歲以上所得三萬元以上曾瀝儀等(2007)偏好與子女同住者喪偶(尤其老年女性)教育程度低無工作者兩代同住機率增加者(基於「交換」勞務所產生的居住安排)住宅為父母所有有學齡前小孩已婚子女教育程度高參考文獻陳肇男(1999),90年代台灣地區老人之居住安排,老人問題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劉弘煌與呂以榮(2002),老人家庭照顧期待之代間落差,社區關懷與老人保健研討會論文集。施妮婷(2004),台灣地區老人代間支持與居住安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參考文獻張雅惠(2006),台灣高齡者居住型態選擇之研究-兼論台灣老人住宅政策,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曾瀝儀、張金鶚、陳淑美(2007),老人居住安排選擇—代間關係之探討,住宅學報,15卷,2期: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