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融自然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如何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引导学生学好科学课,是摆在全体科学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课的教学,有许多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相当比重,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实验探究的方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达到自觉参与并主动学习,使他们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科学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级儿童,创设符合儿童生理、心理、思维特点的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有激情、有渴求地投入自行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情景中来。在创设情景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绘声绘色的情景展示来感染学生,引发他们追求新知的动力。在每个精心准备的“问题情境”中,我们应当适当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方向,了解探究的内容,以免目的不明,漫无边际。如在学习《摆》一文时,教材中原来安排要先了解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然后再来认识什么是摆及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等问题。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摆、摆动的现象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只是提供了支架、细线、钩码、秒表等材料,就让学生做一个摆,并要求达到每秒摆动2下。经过反复调试,学生完成了摆的制作,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对摆线长短、摆锤轻重与摆动快慢的关系也弄得一清二楚。分析一下学生做摆的过程,我发现他们的步骤和方法各有不同,这些独具个性的经历、体验,说明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这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种满足感、兴奋感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孩子亲手制作、研究并获取知识的经历远比熟记教材中的结论更为重要。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第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所以教师不要仅靠自己设立的教学目标,按自己的思路意愿走,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抓好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创设情景、选择材料,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散思维,确定探究问题,运用猜想、假设确立探究的框架,制定计划,观察、实验,调查研究,进行探究操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在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之下,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最终掌握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于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纸片,有的敲击塑料瓶,有的弹皮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当然,这个例子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随时进行分析判断,适当调控、牵引,让学生能够反思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知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第三、强调教师要大胆放手、只掌控教学的方向。学生对周围缤纷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教学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学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铃声当做探究科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也有探索和发现的无限良机和灵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所以要上好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尽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掌控好教学的大方向,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当好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要在背后帮助鼓励学生,不在前头生拉硬拽学生,不离不弃又若即若离,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第四、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文时,学生为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研究固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实验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中塞上带细玻璃管的塞子,将管口涂上肥皂液,观察肥皂液的变化;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套上气球观察气球胀瘪现象;在加热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有的用热水泡,有的用手捂等。无论是哪种设想,我们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尝试去探索。对于学生的思考,只要他们能够自圆其说就充分肯定和鼓励,即便有想入非非之嫌也不要横加指责,毕竟梦想是希望之源。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科学知识的传承与无限奥秘的探索,便犹如江河之水,源源不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