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比较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一、文言文阅读:(16分)【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①,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注释〕①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1、翻译划线的字词:(4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郗超与谢玄不善•(4)既已狼噬梁、岐•2、译句:(4分)•(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选拔。善良平正好。像狼一样。•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4分)•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二、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节选)•[乙]•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①地,所降②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③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④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①略:攻占②降:投降。③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④连:率领。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说:“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人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谁有功他恨谁,谁有本事他怀疑谁,打了胜仗的人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人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所收拾。”•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D•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C•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5题。(14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①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②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③夕矣!传曰:“不备不虞④,不可以师。”又曰:“豫⑤备无虞⑥,古之善政。”又曰:“蜂虿⑦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选自《将苑》)•【注释】①逾:超过。②旰:]念ɡàn,晩;迟。③俟:等待。④虞:准备,防范。⑤豫:预先;事先。⑥虞:忧虑,忧患。⑦虿:念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国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致,废寝忘食,共同谋策,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旱锅里,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怕,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2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身份低微B.夙夜忧叹夙:早•C.不可以师师:出兵征伐D.此谓燕巢于幕巢:鸟窝•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至于斟酌损益自以为大有所益•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C.若乃居安而不思危环而攻之而不胜•D.亡不俟夕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2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DC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我)因此感动振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如果没有准备,即便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也不能倚仗。•2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论语·为政》中的一条语录。请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敬事而信”的具体表现。(2分)•临危接受重任,接受先帝遗命,平定南方,上书陛下,北伐中原.•(2)【乙】文中提到“居安而不思危”,结合你读过的《出师表》全文和《三国演义》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后主刘禅“居安而不思危”。•赏罚不明,亲近小人,贪图享乐。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