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渔业“十二五”规划(1.7亿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安市长安区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长安区水产工作站(2010年5月)按照区水务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长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西安市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区地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较快、渔业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西安构建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目标和建设“经济强、生态强、文化强、科教强”四强区的建设目标,不断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长安现代渔业、都市渔业、生态渔业发展速度,努力提高渔业产值效益,逐步形成支撑和带动城乡发展和渔民稳定增收的增长基点;逐步形成确保水产品生产、供给、消费、生态安全的体系,逐步形成渔业资源养护保障服务系统,为长安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我区“十一五”渔业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在省、市、区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西安市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西安市特色产业(渔业)发展规划》等多部政策性、规范性管理文件,我区渔业工作坚持以健康生态养殖为基础,以资源养护为先导,以“强农富农,科技兴渔”为中心,以渔政执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不断从产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渔业、都市渔业、休闲生态渔业转变,实现了长安渔业事业又好又快发2展。截至2009年底,全区渔业养殖总面积362公顷(池塘271公顷,水库91公顷),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150公顷,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占到95%;大峪虹鳟一条沟、西安市鱼苗繁殖扬、东兴渔场、东沟水库等四家水产养殖单位被命名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水产养殖企业被命名为“陕西省水产良种示范场”;水产品自产量达到3100吨(池塘产量2568吨,水库产量532吨),有8个无公害产地,12个产品经农业部和省水利厅检测,被认证为无公害品;年生产水产苗种4.1亿尾,占全省水产苗种产量的65%;渔业经济总产值4200万元(其中渔业产值1590万元,渔业二、三产业产值2610万元,有休闲渔业场点200多个),每年以4%以上的速度增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全区渔业人口1195人,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428元,增长速度超过西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比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冷水养殖和地热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一村一品、一场一渔”活动的开展,我区养殖类型上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为主体,常规温水鱼、热水鱼、冷水鱼养殖并举,名特优新品种为先导,休闲渔业为带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病害防治、市场监管服务等体系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虹鳟一条沟”项目利用长安大峪沟冷水资源优势,依托西安市鲑鳟鱼类良种示范场的技术带动作用,发展集冷水鱼养殖、垂钓餐饮、度假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示范园,打造具有市场竞3争力的品牌产品,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400万元,引进发展养殖户9家,形成流水养殖池塘65亩,年产成鱼28吨,孵化鱼苗20万尾,实现渔业产值1500多万元,促进了我区渔业产业化调整,盘活了秦岭北麓休闲渔业旅游资源,推动了长安沿山冷水养殖产业地快速发展;以长安东大罗非鱼为代表的地热水养殖优势区,以位于滦镇的西安鱼苗繁殖场为代表的水产苗种繁育优势区,以沣河、浐河沿岸及区内水库主养常规鱼的优势区,这些已经成为人们旅游娱乐度假度的聚集区,带动了渔业二、三产业地迅速发展,成为渔业休闲文化消费的新取向。(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十一五”期间,依据中央多个一号文件,各级不断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我区还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建设了一批富有现代渔业、都市渔业特色的新型企业,成为西安渔业的新靓点和经济增长点。大峪沟建起的“虹鳟一条沟”,九家企业以“渔家乐”的基础,以虹鳟鱼为特色,以生态绿色为靓点,以旅游休闲为招牌,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享受渔文化的好去处。以我区东大、滦镇为基点,沿环山路、子午大道两边兴建起休闲渔业优势区,200多个集养殖、垂钓、旅游、娱乐、餐饮等产业特点为一体的“渔家乐”,不断改善设施、增加花色品种和提高服务质量,使渔业的产业链得到延长,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也成为西安最具特色的风景线。2008年,我们多方争取资金30万元,购置了各种检测设备,建起了长安区水产品4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各项监管制度,以水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环节为重点,对全区水产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水产区进行定期检测。每逢节假日都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在各销售摊位设立监督岗,使水产品在市场消费信誉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三)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十一五”以来,一是随着各级政府对渔业的基础性投入的增长,通过对规模鱼塘进行改造清淤,一大批微流水池塘,流水池塘的修建兴起,管理方面的加强,使池塘老化,淤积严重,病害频发现象得到彻底扭转。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挂牌,休闲渔业的迅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新式增氧机、投饵机的使用、纳米增氧技术的推广,投入品的规范投放和水产技术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渔业科技含量逐年增长,从而降低了行业风险。二是攻破技术难关,发挥科技带动作用。“虹鳟一条沟”首次成功实现一年孵化两期冷水鱼苗,突破了一年只能孵化一期的技术难关,鱼苗孵化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西北规模化冷水养殖的空白。同时,首次将纳米管微孔增氧技术应用在冷水鱼养殖和名优品种中,极大地提高了鱼苗成活率和成鱼出塘率,改善了池塘溶氧均、生态环境等难题,实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条件成熟时,此技术可在长安水产养殖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渔业生产养殖整体技术水平和效益,推动科技兴渔的目标。三是积极申5报大鲵驯养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大鲵人工繁育技术,加大对珍稀水生动物的保护与开发。目前,扯袍峪大鲵驯养繁育基地项目已建成运营,大峪“大鲵一条沟”项目已基本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四是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捕鱼行为。每年组织渔政在浐河、沣河等水域,对炸鱼、毒鱼、电鱼和小网眼捕鱼行为进行打击查处,几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捕鱼案件20起,收缴渔获物14多件,维护了渔业正常生产秩序。五是完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发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的技术检测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对区内各大渔场、养殖户的渔用药物、渔需物资等投入品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生产养殖日志,建立养殖档案,坚持用药记录制度,积极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关;对全区水产苗种繁殖场、城区农贸市场、华润万家超市、人人家超市等涉渔场所进行定期抽样检查,逐步建立“从水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到餐桌消费环节立体监测体系”,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向纵深处推进。二、我区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潜力(一)主要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多年来,我区渔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保障食物安全、稳定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和重要的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渔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渔业水域环境的不断污染、养殖成本加大、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引导不高和服务管理体系滞后等6诸多因素和问题,致使现存和潜在的困难将逐渐显现增加。(二)优势与潜力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秦岭北麓(我国气候南北分界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年均降水量为825毫米。全区有沣河、浐河两大流域,共有大小河流20多条,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6.1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自产径流量为4.46亿立方米,“八水绕长安”中的沣、滈、潏、皂、浐五水都源自长安。因此,作为西安大都市的后花园,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且水资源丰沛,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水域滩涂面积居全市之首,具备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渔业发展前景看好。惠渔政策保障。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渔业列入农民增收计划之中,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惠渔惠农政策。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战略目标,决定发展城郊、都市、生态农业,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渔业作为全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重点支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很大。同时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西安”和“四化西安的构想,都为我区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产业潜力巨大。多年来,由于渔业在相对独立水体的状态下生产,无普遍性的病害及疫情发生,水产品市场一直保持繁荣稳定的态势,初步形成了养殖、流通、休闲渔业、观赏渔业全面发7展,渔政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支撑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水产品逐步成为人们摄取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吃鱼健脑,吃鱼健康、吃鱼美容成为市民生活的基本追求目标。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在紧张的劳作之余,享受起了休闲渔业文化。经统计,2009年,我区渔业经济总产值4200万元,其中二、三产业占到62%。按照“一村一品,一场一渔”和“渔家乐”的发展思路,在连绵百里的环山路两边,建起约200多个休闲渔业场点,成为西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工程、新理念、新技术、新思路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着力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长安渔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打造一批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着力统筹协调发展,率先创建都市渔业休闲渔业特色渔业示范区;提高创新服务质量,完善市场服务监管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水生动物保护区建设步伐,率先建成节能生态环保渔业示范区域;加强科技渔政防疫信息队伍建设,实现安全生产安全消费。(二)发展目标8“十二五”期间,我区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渔业生产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保障水产品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渔业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能力得到强化;资源配置、品种结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渔业资源数量质量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提升;渔政队伍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渔民收入稳步增加,现代化渔业建设稳步推进。到2015年,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6600万元,年均增长4%。水产品产量达到3920万吨,年均增长1.5%。养殖总面积达到460公顷,水产品人均消费量达到5公斤,渔民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三)重点发展方向(1)加快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和良种的推广应用。在做好对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生态、半生态和集约化养殖技术,发展微流水、流水养殖,重点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免费向所有养殖场(户)发放《西安市无公害养殖日志》,规范养殖投入品的施用。(2)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加快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重点,加大苗种、饲料、渔药等渔需物资的监管力度,依法从源头抓好本地自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完善以“每字必检,逢鱼必测,政府埋单”为主,验证索票和监督抽查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日常和重要节假曰市场抽检,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查处9力度,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严查和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着眼建立长效监管机制。(3)全面调整结构,培育发展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渔业经济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实施渔业“一场一渔”战略,发挥资源、品牌优势,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契机打造品牌产品,从生产、市场两方面培育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引导和调整渔业规划布局,重点培育良种繁育、休闲渔业、健康养殖、市场营销三类优势区域和群体。加强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引导渔业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渔业产业链延伸,提高渔业附加值。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基础合作组织,加强行业内合作协调,突现产业特色,实现渔业的全面发展。(4)开展以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为主要内容的渔业资源保护养护活动。在建设好保护区的同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强对人工繁育大鲵、秦岭细鳞鲑等珍稀物种的技术研究,每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不断增加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