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唐诗里的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落在唐诗里的雪唐诗中的雪,千年不化,万古长存。文人们借助它,演绎人生世相,折射社会风情,亦实亦虚,亦古亦今,幻化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今天,时过千年,地变万里,我们依然可以倾听它的心灵脉动,体察它的热火冰肠,读它的洁白,读它的冷峻,读它的孤傲,读它的阴郁……凡此种种,遐想无限,感慨万分。我感觉,冰雪精灵,弥漫时空,千古有约,今天依然轻舞飞扬,飘洒在我们眼前,回荡在我们耳畔,萦绕在我们心间。祖咏参加科举考试,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刚过,天空放晴,他的运气也很好,接到的题目是《终南望余雪》,诗人不假思索,直奔主题,“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雪过初晴,天空放光,极目远眺,万里空明,祖咏看到了一幅宏阔绚丽、苍茫壮观的图景:高大巍峨的终南山傲然耸立,山顶,积雪皑皑,飘浮云端;林表,余辉返照,寒光闪闪;雾霭,轻盈漫舞,缭绕变幻。面对此景,诗人除了兴奋和好奇,还有内心的寒凉。从字面上讲,是观察细致,体验真切;从情思上看,是忧念苍生,悲悯黎民。这首诗本是应考之作,不符合考试要求,但诗人言尽意足,体物精准,形神兼具,从而博得主考官的赏识。一场雪触动了一颗伤感的心灵,演绎了一个士子的传奇人生,祖咏一咏成名,一考上榜!王维擅长描写军旅生活,也有精准深刻的体验,他的《陇西行》也写到雪,渲染天寒地冻、军情紧张的气氛,读之,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陇西边地,外敌入侵,军情告急。不见烽火燃起,只见大雪纷飞,忽接军书急件,气氛顿时紧张。之前之后,统统略去,全由读者去想象,去补充;但是,那场大雪,下得紧,下得猛,又急又快,早已飞入眼帘,震撼人心!卢纶的《塞下曲六首》(其三)也有类似描写:“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匈奴首领单于是黑夜逃遁,悄无声息,我方将士是翻身跃马,乘胜追击。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烘托出一支军队的威武神勇。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同样写边地风雪,读之,让人热血沸腾,豪情喷发:“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天山,不见春风绿柳,不见明媚阳光,只见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是,如此恶劣艰苦的环境阻挡不了大唐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他们枕戈待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翻身上马,奋勇杀敌。风雪的狂呼迅猛烘托出将士们的铁骨英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地风雪苦寒,可谓极致,多方描绘,极力渲染,读来让人瑟瑟发抖,毛骨悚然。“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风大,卷地折草,呼啸而来;雪猛,一夜即至,四野皑皑;天冷,角弓不控,铁衣难着,冰封万里,愁云惨淡,红旗不动,雪满天山。多方落笔,立体感受,既见风雪酷寒,更显凌云壮志!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更在风雪酷寒当中高唱凯歌:“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天寒地冻,风如刀割,滴水成冰,战风斗雪,英雄的大唐将士豪情勃发,胜利在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些风雪,越猛越冷,就越能衬托出将士们的铁血豪勇。高适送别朋友,以风雪壮行,豪气干云:“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天空大雁出没寒云;送别友人,前路茫茫,于天高地阔中,独显豁达自信豪迈高歌。此诗如狂风,一扫忧愁阴云,阳光灿烂!此诗如大雪,吹去深寒苦重,万里空阔!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风雪迎客,温馨动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苍茫,路途漫漫,大雪纷飞,茅屋突现,诗人惊喜不已!那一场晚雪,是那样寒心透骨,揪人心肺;那一声狗吠,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引人遐想。这一夜,诗人不眠;这场雪,冷得温暖!白居易《问刘十九》于风雪弥漫的隆冬时节捧出一颗火热的心:“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室外是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室内是熊熊燃烧的火炉和微绿发黄的家酿。白居易,这场大雪,这个晚上,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老朋友刘十九,多么温热!多么幸福!这场雪,不冷;这个冬天,我们幸福!和刘长卿、白居易的风雪之夜私话友情不同,杜甫的《对雪》则表达了一种推己及人、忧念时局、关怀苍生的博大情怀。“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战乱年代,鬼哭狼嚎,生民涂炭。乱云低垂,风狂雪吼,诗人孤苦伶仃,忍冻挨饿。这时候,他考虑的不是自身的艰难困窘,而是天下百姓的忧患苦痛。风雪迷漫之中,我们看到了老杜一颗饱经沧桑而又古道热肠的心!柳宗元遭遇贬官降职,发配蛮荒而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借风雪向世人展示冰雪人格和铁骨风范。他的《江雪》这样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风雪之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千山万岭,飞鸟绝迹;千途万径,人烟消灭:天地冷寂,白雪皑皑,只见一位渔翁披蓑戴笠,泛舟垂钓,无视风雪严寒,不顾世俗流言,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与天地相抗衡,与风雪相比拼,清高孤傲,大义凛然,表现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战斗精神。这场风雪被一个人打败,这个人就是柳宗元!相反,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比柳宗元软弱得多,可怜得多,他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写丧妻之后的仕途悲恸,催人泪下:“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隆冬之际,大雪封山,诗人孑然一身,一路风霜,万般凄苦。他想到,妻子已逝,无人赶寄寒衣;他更想到,温馨时刻,夫妻团聚,妻子坐在旧时的织布机上为他赶制寒衣的情景。充满温暖希望的梦境反衬出冰冷严酷的现实。这场大雪不仅阻隔行期,苦不堪言,而且冷心碎骨,断肠裂肺!晚唐诗人罗隐,悲天悯人,同情弱苦,大雪纷纷之际不是击掌赞赏,而是替穷人鸣穷叫苦,他的《雪》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常言道,瑞雪兆丰年,雪越大越多就越好,这是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富人心理。可是对于长安城的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路宿街头的百姓而言,这迅猛冰冷的大雪不知会带给他们怎样的苦况呢!瑞雪兆丰年,路有冻死骨啊!诗人诅咒这场雪,控诉那个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与此类似,唐代另一个诗人张孜则运用对比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绘了风雪时节的贫富对立:“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冰天雪地,穷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然而富贵人家却是狂歌醉舞,花天酒地。两相对比,触目惊心!诗人借助这场大雪,展示了两幅天差地别的生活图景,控诉社会不公,同情饥苦百姓,表现出一个正直作家的道德良知和悲悯情怀。风雪过逝千年,余音回荡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倾听疾苦之声,维护社会正义,伸张道德良知,品味一下古代这些风雪诗声,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