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物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21)一、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生物物理化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有生物物理化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技能和方法,有较强的实验动手与自学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可以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中外文写作能力。能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等单位的教学、研究、产品研发及其相关工作。二、学制与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4学分。三、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要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1.博士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2.提倡联合培养,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博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3.博士生应尽早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在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导师和指导小组要加强对博士生的全程指导和检查。2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学位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第一外语4基础理论学位课高级生物化学31生物物理化学专题讲座及研讨41专业基础学位课结构分子生物学31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31选修课生物流体物理化学1生物电化学1生物材料化学1大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1生物分析化学1学科补修课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术会议与会议论文1五、课程学习1.博士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课程学习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每18个学时为1个学分,每门学位课程一般不超过3个学分,每门非学位课程一般为2学分。2.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一般应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核不合格且参加补考后仍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阶段。3.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计1个学分。4.开题报告经专家组审核通过后计1个学分。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31.选题和开题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把握本研究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研究课题必须与导师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开题报告时间由各学科自行确定。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博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博士论文的字数一般不低于4万字。3.科研成果基本要求生物物理化学博士生申请学位应取得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按照《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执行。4.学位论文审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审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博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外专家盲审制度,盲审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七、毕业与学位授予博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博士学位。具体详见《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4附:文献阅读书目和期刊目录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者备注NatureNATUREPUBLISHINGGROUPScienceAMERASSOCADVANCEMENTSCIENCE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ACSPublications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WileyInterScienceCHEMICALREVIEWSACSPublications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BACSPublicationsCHEMICALCOMMUNICATIONSRSCPublishingLANGMUIRACSPublicationsBIOMACROMOLECULESACSPublications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RSCPublishingJOURNALOFMEMBRANESCIENCEElsevierNANOLETTERSACSPublicationsNANOTECHNOLOGYIOPPUBLISHINGLTD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AMERSOCBIOCHEMISTRYMOLECULARBIOLOGYINC,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BIOENERGETICSElsevierBIOCHEMICALJOURNALPORTLANDPRESSLTDCHEMBIOCHEMWileyInterScience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BIOMEMBRANESElsevierAPPLIEDBIOCHEMISTRYANDBIOTECHNOLOGYSpringerLink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Elsevier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