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对着干燥玻璃呼气C.木炭在O2中燃烧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B.稀释浓硫酸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油条是我国人民早餐的食谱之一,但是在制作油条中,往往加入含有铝元素的明矾,给人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铝(Al)的原子序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是2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元素为金属元素B.铝原子的质量为27gC.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D.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44.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碱性,改良土壤结构B.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5.同学们参加了佛山市中考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B.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6.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9.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氢元素B.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C.可能含有氧元素D.X是一种氧化物10.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乙两物质都是易溶性物质C.将t1℃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质量分数变为相等D.当物质甲中混有少量物质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二.本大题包括5题,共34分.11.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是;验满的方法是.(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用C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要先,其理由是,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3.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Cl2↑+H2↑.①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分别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14.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CO3;你认为是.【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乙的猜想不正确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溶液..你的猜想正确【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保存熟石灰.15.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1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Na2O方案2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物质是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①,②.三、计算题(共1个小题,共6分)16.请根据日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016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对着干燥玻璃呼气C.木炭在O2中燃烧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区分.木条燃烧、木炭燃烧、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对着干燥玻璃呼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对着干燥玻璃呼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B.稀释浓硫酸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倒入水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用的物质与氧气反应不能生成气体,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生成物的状态.【解答】解:A、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能达到目的;B、把水倒入浓硫酸来稀释浓硫酸会因为酸液飞溅而造成事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会使生成物的质量减少,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关系,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实验原理.3.油条是我国人民早餐的食谱之一,但是在制作油条中,往往加入含有铝元素的明矾,给人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铝(Al)的原子序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是2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元素为金属元素B.铝原子的质量为27gC.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D.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4【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铝元素的名称可知铝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铝原子的质量很小,不是27g;故说法错误;C、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故说法正确;D、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铝原子的中子数为:27﹣13=14;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的应用.4.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碱性,改良土壤结构B.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硬水与软水;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熟石灰的性质、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促进燃烧的方法以及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熟石灰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B、煮沸或蒸馏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降低水的硬度,正确;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同学们参加了佛山市中考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B.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测定溶液pH时方法解答;B、根据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分析解答;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解答,做的“三不一要”,即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应该要放入指定容器;D、掌握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解答】解:A、测定溶液pH时先将试纸湿润,操作错误,测量结果不准确,故错误.B、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错误;C、实验剩余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瓶内的药品,应该放入指定容器.故错误;D、在“高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