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随之而去》评讲2015年高考湖南卷1.文章以为叙事线索;第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4分)盌(碗)插叙【知识积累】:叙事线索一般为人、事、时、地、物、情等六种,本文以“物(盌)”为线索。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五种。平叙: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平叙作用:条理清晰;拓展容量。插叙和补叙的区别115页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插叙时,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叙完毕,仍要按原线索继续叙述主要事件。因此,对全文来说,插叙的内容只是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个片断,并非中心事件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枝叶,而非主干。有的插叙是为了充实内容,刻画人物,用的是回忆往事、追述过去的方法。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当母亲和“我”提到闰土时,作者写道:“这时候,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接着便插叙了一段30年前“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刻画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形象,这与眼前所见的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插叙交代事物的来历或人物的身世、性格。夏衍的《包身工》,在写包身工烧饭时插叙了“芦柴棒”名字的由来:“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有的插叙对所提及的事情或情况作某些解释,表明今昔情况的变化。如《孔乙己》中写酒价的上涨: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晚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插叙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结构富于变化;衬托人物形象;使叙述更曲折有致。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补叙作用对内容进行补充,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①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②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5分)原文: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ǎinǎi],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①运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反衬(橹声、水声、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皆宜;②从听觉(橹声、水声)、触觉(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倒影鲜活闪袅)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5分)③这几句景物描写表现了眼前风景的优美宜人,衬托了越窑盌失而复得后我心情的愉悦宁适。综合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6分)①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②等盌时,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自省。③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6分)①母亲的话含意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对待。②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轻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