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76-2015年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徘徊中前进•粉碎“四人帮”之后国际国内的形势1、广大干部群众要求纠正文革以来的错误2、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求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华国锋主席提出“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左起: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文章发表次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陆续转载。•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一文章是“砍旗”、“反对毛主席”,并且施加了极大的政治压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为当时全社会关注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准备。(三)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经济工作)•陈云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薄一波案、彭德怀案、天安门事件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邓小平作闭幕会报告197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凡是不实之词,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情况下,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胡耀邦天安门事件的平反改革开放的先声(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1、冲破长期“左”倾错误地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断然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伟大意义:•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共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拨乱反正工作的推进•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对象:冤、假、错案•1980年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错划的右派、地主富农、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获得了平反,民主党派、民族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得到落实。1980年5月17日为刘少奇举行国葬和追悼会(二)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理论遗产: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建党、建军、建国、建设、民族复兴事业中的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基本结论;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意义:•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二)国民经济的调整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提出经济建设原则:•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三)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2亿农民温饱尚未解决。•包产到户:将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之前是承包给公社、生产队),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18户农民秘密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户的领头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正式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成立村民自治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部分农村继续坚持统一经营的集体经济(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等)小岗村今昔对比南街村华西村(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中央省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政企分立•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吸引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接涉及到了对外开放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在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找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全球产业转移历程亚洲四小龙GDP增长趋势•中国从1977年下半年起,已派不少考察团出过考察访问。1978年4、5月间又派三个较大的考察团分别赴西欧、日本和港澳考察经济。改革必须经过试点。因为试点而使改革的进度慢了,与为了加快改革的进度而不经过试点,以至改得不好,还要回过头来重新改,这两种损失相比,前一种比后一种要小些。——陈云广东先试先行有利条件:•靠近国际市场•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是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祖籍地港英警察遣返逃港人员逃港潮经济特区特点•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下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经济发展的方式。中央给予特区特殊的政策(全面市场经济机制、关税、出入境手续、工资制度等)深圳速度深圳早期地标性建筑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深圳国贸(五)政治体制改革起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实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恢复、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加强司法、检察、公安机关的工作。(六)对外政策的调整•总原则:争取和平的环境实现四个现代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的制定•1978-1982年(初步开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富余劳动力进入工业领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总产值(亿元)1978年1984年1988年0200040006000800010000就业人数(万人)1978年1984年1988年0100200300400500600利润(亿元)1978年1984年198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前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政企合一计划经济改革后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市场作用增强(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成立海南省,辟为经济特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四)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纪律上整顿党员干部队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中共十三大(1987年)•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这一时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订了下一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方向、动力和目标(二)三步走发展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不断趋于成熟。中共十三大正式制订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87年GDP比1980年翻一翻2000年GDP比1987年翻一翻2050年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一)1989年春夏政治风波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西化思想的涌现三百年殖民地、民族劣根性、文化落后•苏东剧变及美国的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8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人民群众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社会转轨时期出现腐败的泛滥(二)向新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整顿治理国民经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启动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打破西方国家对华制裁,扩大对外开放明仁天皇访华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一、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一)邓小平南巡南巡谈话(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哦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公司制•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1995年“八五”计划顺利完成•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风浪中前进•(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四)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一国两制”的提出,未解决港澳台回归提供了现实途径。香港、澳门回归台湾问题96台海危机2000年陈水扁上台•(五)推进党的建设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形成(2003)•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抗击非典胡锦涛时代:•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提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汶川地震•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第13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神州七号载人航天任务顺利完成•积极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实现国共两党主席60年来首次会谈•达成并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全面实现第五节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