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常晓薇TL:15023365906常晓薇,副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2010年7月至今,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思政部专职教师,主要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金融伦理》和《形势与政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余篇,主持4项省部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参研3项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获《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1项,12、13连续2年度获院级优秀教师,2016年获院级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本人信条:真诚做人,认真做事,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7/20201ML:15023365906qq:747673409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了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掌握;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引起的思考.状元:马克思榜眼:爱因斯坦探花:牛顿2/7/2020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毛泽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由一番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还须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虽然李大钊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已经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陈独秀、蔡和森等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陈独秀总之,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所倡导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的端倪。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也是最先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在正式提出并形成全党共识前,毛泽东已多次表述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从理论与实践、实际的关系的角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它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表述。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和会议结论。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两次胜利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北伐战争两次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路线战略进攻中战略防御中战略转移中冒险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王明(1904--1974),1926年入党,1931年取得党中央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损失。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与中国实际这一切都是由于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群众革命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遵义会议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遵义会议旧址左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云、刘少奇、朱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从1942年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和报告中,并在当时中央领导人中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通过1942年2月开始的在全党范围的整风即延安整风运动及持续三年之久的思想解放和思想教育之后,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原则终于得到了全党的支持和肯定。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毛中特”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从1942年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和报告中,并在当时中央领导人中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在党的“七大”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这就是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各种著作以及党的许多文献上。⋯⋯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会场“七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党的七大后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原因之一苏联共产党的反对。他们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都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俄国化,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与本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原因之二•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强调的是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它说明,只有适合这种特殊性的革命理论,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但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列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误会,认为二者是两回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毛中特”理论体系概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P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由一番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三(p4-5)第一,它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毛泽东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只有旗帜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第二,它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第三,它开拓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