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张卫村ISO14001:2015版标准培训课件学习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全过程上课时将手机调节到振动档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从事与培训无关的活动课堂内禁止吸烟二、掌握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一、掌握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知识三、了解基本环境法律法规四、帮助有效转换/实施环境管理课程目标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背景及介绍1环境管理体系术语与定义2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4内部审核程序、方法5课程大纲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1972年6月5日,在瑞典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等,并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1992年,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SC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ISO14004ISO14005ISO14006SC2环境审核和调查ISO14015SC3环境标志ISO14020ISO14021ISO4024ISO14025ISO/AWI14026ISO/DTS14027SC4环境绩效评价ISO14031ISO/TS14033ISO/DIS14034SC5生命周期评价ISO14040ISO14044ISO14045ISO14046ISO/TR14047ISO/TS14048ISO/TR14049ISO/TS14071ISO/TS14072ISO/AWITR14073SC6温室气体管理及相关管理活动ISO14064-1ISO14064-2ISO14064-3ISO14605ISO14066ISO/TS14067ISO/TR14069ISO/NP14080ISO14000系列标准引言(Introduction)1.范围(Scope)2.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references)3.术语和定义(Termsanddefinition)4.组织的背景(Contextoftheorganization)5.领导作用(Leadership)6.策划(Planning)7.支持(Support)8.运行(Operation)9.绩效评价(Performanceevaluation)10.改进(Improvement)附录(Annex)---标准架构SL新版标准变化1战略环境管理2领导作用3主动的环境保护4环境绩效5生命周期6沟通7文件化信息要求新版标准变化------标准内容ISO14001:2015标准架构1范围2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组织的背景5领导力6策划7支持5.1领导力与承诺5.2环境方针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授权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6.1.2环境因素6.1.3合规性义务6.1.4应对措施的策划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环境目标6.2.2实现目标的策划7.1资源7.2能力7.3意识7.4沟通4.1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EMS范围4.4环境管理体系0.1背景0.2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0.3成功因素0.4计划、执行、检查与行动方法0.5本标准内容0引言7.4.1概述7.4.2内部沟通7.4.3外部沟通7.5.1概述7.5.2创建与更新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8运行8.1运行策划与控制8.2应急准备与响应9绩效评估9.1监视、测量、分析、评价9.2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10改进10.1总则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9.1.1总则9.1.2合规性评价7.5文件化信息标准要求理解ISO14001:2015标准引言0.1背景为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下一代满足需求的能力,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平衡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随着立法日趋严格,环境污染、资源低效利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增大,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进一步提高。这使得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开展环境管理,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确立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峰会进一步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理解要点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布伦特兰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公平的可行的可忍受的环境问题法律要求社会期望系统的环境管理引言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用来保护环境和应对变化的环境状况,以实现与社会经济需求间的平衡。标准规定了能够使组织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输出的要求。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为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以取得长期成功,及通过以下方式创建选项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来保护环境;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潜在的不利影响;帮助组织履行合规性义务;提高环境绩效;引言通过使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分销、消费和处置的方式,使用生命周期观点可防止环境影响非预期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通过实施环境友好选项增强组织市场地位,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向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本标准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规要求。系统的方法多种途径信息减轻不利影响履行合规性义务提高环境绩效生命周期观点环境友好沟通环境信息理解要点引言0.3成功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有赖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职能和层次的承诺。他们能够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加强有益的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优先事项相一致,将环境管理整合到组织整体的管理体系中,使最高管理者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机会。本标准的成功实施证据能够使相关方确信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发挥了作用。引言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不能保证最优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的背景差异而存在不同。两个开展类似活动的组织,但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合规性义务、环境方针承诺、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目标,然而他们都可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程度和复杂性取决于组织背景,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合规性义务,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业务战略决策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全体管理者的承诺理解要点应对风险和机会背景EMS范围合规性义务活动/产品/服务性质EMS的详略度/复杂性环境因素/影响引言0.4策划、实施、检查与行动方法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基础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理念)。PDCA模式提供了组织用于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它可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和其每个单独的要素。其简要描述如下: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实施:按策划对过程予以实施;检查:依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实施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改进: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图1所表明本标准,介绍的框架可被整合入PDCA模式,它可帮助新的和既有用户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PDCA组织的背景外部和内部的环境事项相关方的需求和预期领导力支持和运行绩效评价改进策划预期输出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引言0.5本国际标准内容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高阶架构、相同的核心正文(text)和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用户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财务管理。然而,本标准能够使组织运用通用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考理念,将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本标准包含了用于评价符合性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组织可通过以下方式证实其符合本标准:a)进行自我评价(self-determination)和自我声明;或b)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或c)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或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确认)。引言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误解。附录B给出了本标准之前版本和现行版本之间大概的技术一致性。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见ISO14004。在本标准中,以下动词形式将被使用:a)“shall应”指要求;b)“should宜”指建议;c)“may可以”指许可;d)“can可”指可能性或一种能力。标记为“备注”的信息拟用于帮助理解或使用条文。条款3中的“条文的注释”提供了额外的信息,用于补充术语资料,可能包含了与术语使用相关的规定。条款3中的术语和定义按概念上的顺序进行排序,在文件最后附有字母顺序索引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可用于组织增强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本标准拟用于组织寻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支柱”的系统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本标准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为环境、组织自身及其相关方提供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环境绩效的提升;合规性义务的履行;环境目标的实现。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性质如何,同时也适用于组织以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能够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本标准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可整体或部分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但是组织一旦声明其符合本标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要无删减地整合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并予以履行。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EMS预期结果适用于任何组织能控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法律义务不可删减理解要点环境组织相关方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1管理体系3.1.2环境管理体系3.1.3环境方针3.1.4组织3.1.5最高管理者3.1.6相关方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1管理体系组织(3.1.4)用来建立方针、目标(3.2.5)和过程(3.3.5)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包括一个学科领域,也可涉及几个学科领域(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和财务管理)。注2:系统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作用与职责、策划与运行、绩效评价与改进。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特殊及确定的职能、特殊及确定的部门、或集体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2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体系(3.1.1)的一部分,用来管理环境因(3.2.2),履行合规性义务(3.2.9),并应对风险和机遇(3.1.5)。3.1.3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3.1.5)就组织(3.1.4)的环境绩效(3.4.11)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4组织为实现其目标(3.2.5),具有自身职能、权限与相互关系的个人或团体。注1: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专营商、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资公司、慈善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5最高管理者位于组织(3.1.4)高层,能够管理或控制组织(3.1.4)的个人或团体。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注2:若管理体系(3.1.1)的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指的是管理和控制这部分组织的人员。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6相关方能够影响或受组织影响,或认为自身受组织决策或活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