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古代近代新中国辉煌落后振兴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科技;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新中国成立后,党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了科技振兴的伟大历程。视频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探究一: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探究二: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什么影响?本课探究:何谓“两弹一星”?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这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初衷违背吗?主题一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①美苏争霸,局势紧张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③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④打破核垄断,加强国防。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2)原子弹的研制与和平利用: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核试验成功,是中国人民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②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3)1967年,我国又研制成功氢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概念(2)原子弹的研制与和平利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10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4)导弹的研制成功:洲际导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5)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你能列出一些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吗?你知道“两弹元勋”、“导弹之父”是谁吗?钱学森、王淦昌、彭桓武、赵忠尧、朱光亚、钱三强、邓稼先等。“两弹元勋”是邓稼先、“导弹之父”是钱学森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美国当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两弹一星”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的集中体现。知识拓展: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对于中国发展核事业有人说:中国是热爱和平的,而原子弹、氢弹等非常可怕的杀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难道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祖辈父辈不会那么贫穷。分组讨论、各抒己见:阅读“学思之窗”,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材料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①军事上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②政治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③经济上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载人航天的发展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9日,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搭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载人航天视频请思考:载人航天工程将带动哪些领域的发展?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计算机行业等。有人曾戏说:人类探索太空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一部分地球人迁到太空居住。这虽是个戏言,但却说出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人口太多了!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饥饿!《饥饿的女孩》(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一靠邓小平: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靠袁隆平:袁隆平提供了技术,他研究的杂交水稻增产明显,产量大增。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1930.9—):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决意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袁隆平简介2、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1964年发现天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1)过程: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上亿次),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高性能计算机一直代表国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型通过鉴定;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2003年初,曙光推出了面向网格达到3万亿次运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L。2003年,曙光4.2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落户中石油、联想5万亿次“深腾6800”落户中科院、曙光1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2)作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2、生物技术的发展:(1)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制:意义: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意义:到20世纪末,我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材料一: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而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整个近代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严重落后于西方。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却先后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1.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提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保障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