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形——物质存在的东西。神——意识思维的东西。天人之辩、名实之辩、有无之辩、理气之辩、心物之辩等。形神之辩形神之辩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王守仁(1472-1529)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心外无物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王守仁:心外无物。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冲: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含义: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哲学家贝克莱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囿于感觉,物质客体是不可知的,物是感觉的复合。贝克莱把人的认识能力局限在感觉范围内,认为人并不具有认识抽象观念、认识物质客体的能力。哲学家休谟则进一步认为,除了感觉外,其他一切均不是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人们不可能认识物质客体,而且也不可能认识精神实体。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鱼之乐庄生梦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shū)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秋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jué),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庄子梦蝶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到底是:庄子梦蝶?还是蝶梦庄子?事物可不可以认识的?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么看来,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休谟康德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谁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庄子也有如此风度,他的妻子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份、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作为哲学家,他们都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于是他们顺应自然,服从命运的安排。这反而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面临任何问题和困难,人世间的风风雨雨,都处变不惊,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联系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不同意。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⑴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⑵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根本对立A“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_______B“气者,理之依也”_______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_______D“存在即被感知”_______E“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_______F“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_______G“非风动,非帆动,仁者心动”_______H“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尘埃。”_______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②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③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上述观点属于哪一种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2、唯物主义三种形态①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上述观点属于哪一种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历史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气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莱布尼瓷: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练一练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明)王守仁(阳明)“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贝克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陆九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主观唯心主义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花的苦恼真累啊……王守仁(明)的“心外无物”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三、唯心主义(一)主观唯心主义(二)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世界是“理念”的影子基本形态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心主义二种形态比较表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守仁:心外无物。中外“神创论”1、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6、中外“神创论”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辩证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辨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发展的、全的面的观点孤立的、静止的、个片面的观点辩证法形而上学注意!!!两个基本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