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感染管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8号经国务院批准,现公告如下:一、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二、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特此公告。二〇〇九年四月三十日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猪流感(swinefluenza)来了!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A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病毒为有囊膜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酒精能杀灭病毒结构:由基因片段和包膜组成内部抗原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传(感)染源传播途径宿主病人医务人员病人医务人员空气、飞沫、接触×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医院感染主要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染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传播。飞沫传播: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即飞沫空气传播:即气溶胶传播。直径≤5um,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其它:虫媒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污染的液体)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如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主要见于病毒的传播);或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如疥疮。间接接触:传染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传播。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医院内多重耐药菌如MRSA(耐苯唑/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等可通过此途径传播。飞沫传播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呼吸飞沫的产生: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或是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是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产生。飞沫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但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可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流感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A组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等WHO的建议—甲型H1N1流感:空间隔离的距离是6英尺(约1.8米)空气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认为直径≤5um,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气溶胶)。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专一的空气途径:结核杆菌、曲菌。经多种途径,但以空气传播为主: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经其他途径,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气管插管/切开、开放性气道吸引)通过微小气溶胶传播:天花病毒、SARS病毒、流感病毒和诺如病毒等。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接触传播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多重耐药菌的重要媒介!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污染的表面增加多重耐药菌的传播~ICU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方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5月13日印发,共六部分内容:基本要求隔离技术防护技术消毒技术医疗废物的管理患者尸体的处理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甲型H1NI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型H1NI流感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隔离技术:隔离原则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隔离技术:隔离原则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隔离技术:隔离原则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4)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5)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6)整个病区应当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能逆流。隔离技术: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发热门(急)诊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热门(急)诊应采取如下措施:(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2)有备用诊室。(3)设隔离卫生间。(4)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5)设立较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若病情不允许,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7)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隔离技术: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隔离留观室(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2)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办公室与留观室尽量保持一定距离。(3)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隔离技术: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疑似患者病区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2)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3)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有一定距离,无交叉。(4)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5)患者戴外科口罩,不能离开病房,严禁患者间相互接触。(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原则上不探视,若患者病情危重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隔离技术: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病区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2)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3)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4)患者戴外科口罩,仅限于病房内活动。(5)收治重症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应当设在隔离区。(6)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有一定距离,无交叉。(7)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原则上不探视,若患者病情危重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8)尽量减少转运患者。必须转运时,让患者戴外科口罩,转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并事先告知接受区关于患者的诊断以及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除急救外,运送途中避免实施机械通气等易引发气溶胶的危险操作。(9)患者死亡后,应尽早将尸体送往太平间,告知太平间工作人员死者为甲型H1N1感染患者。太平间、殡葬工作者处理尸体时应当实施标准预防措施。隔离技术: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已经建立负压病房的医院可以采取房间隔离,具体要求包括:(1)整个病区空气的流向为从办公区→走廊→缓冲间→隔离病房,保证病区通风良好。(2)将隔离病房视为污染区,隔离病房外的走廊与患者房间之间设立缓冲间,防护用品置于缓冲间内。(3)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脱摘防护用品。(4)患者的一切诊疗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生活活动均在病室内完成。防护技术:防护原则标准预防的原则基于传播方式的预防:飞沫和接触隔离分级防护(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程度)防护措施适宜防护技术标准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这些物质以及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感染,也要防止非血源性感染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帽、工作裤、工作鞋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防水鞋套/鞋使用防护用品应注意1.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2.应当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正确认识防护用品关于口罩N95口罩:能过滤95%0.3um颗粒,对病毒有阻隔作用。用于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水痘、麻疹等。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隔90%的5μ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棉纱口罩:口罩防病毒效率低,并且厚重、闷热、与面部密合性差,过滤效果只有20-30%。滤过率可达90%滤过率仅达20%外科口罩佩戴方法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或将口罩环带扣在耳后。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N95口罩佩戴方法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