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前•2、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3、70年代末•4、80年代以后第一阶段:•人类在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公元前600年,亚述人用黑麦麦角菌来污染敌人的水源。古雅典政治家和战略家梭伦在围城时用臭菘给敌人的水源下毒。最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鼠疫(黑死病)攻进法卡城。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1763年南北战争中,美联邦军队曾向宾夕法尼亚州居民分发感染了天花病毒的棉被。•但是这些使用都很林散,范围不形成规模。重要的是人类对生化武器的使用长期处于一个对细菌病毒不加工的无定义直接使用阶段。第二阶段:•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在一战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合成有毒化合物作为军用毒剂。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生化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第三阶段:•生化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氢氰酸等毒剂及刺激剂等。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弹、导弹发射生化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美国的生化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曾多次在朝韩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化武器。第四阶段:•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生化武器的使用历史•其中以化学武器使用最为广泛芥子毒气沙林弹日本侵华,美国打越南,德国杀犹太人都用过细菌武器•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派间谍携带马鼻疽菌和炭疽菌培养物潜入协约国,将病菌秘密地投放到饲料中,或用毛刷接种到马、牛和羊的鼻腔里,使协约国从中东和拉丁美洲进口的3.45万头驮运武器装备的骡子感染瘟疫,影响了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日本: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哈尔滨附近的平房镇建立了一支3000人的细菌部队,这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专门从事细菌武器的研制。每月能生产鼠疫菌300公斤、霍乱菌1000公斤、炭疽菌500~600公斤,并用中国人们作活体试验,仅1940~1943年就使3000多人惨遭杀害。1940~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曾在我国浙江、湖南、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等省的11个县市多次使用细菌武器,结果在宁波和常德等地鼠疫大流行。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公然使用了当今世界上最缺德的生物武器——“性病武器”,这是世界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丑行。•美国:美国研制生物武器,是从1941年开始的。1943年在马里兰狄特里克堡建立了陆军生物研究所,从事生物武器的研制。根据美公开的记录报告透露:1971~1977年间美国每年用于生物战的经费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并有专门生产细菌武器的研究所、实验场、工厂和仓库。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先后使用生物(细菌)武器达3000多次,攻击目标主要是我国东北各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如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锦州、山海关、丹东等,以及朝鲜北部的一些主要城镇。化学武器的发展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见证了化学武器的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战役都使用了化学武器,各交战国共生产毒剂约13.6万吨,使用的毒剂达45种之多,使用的毒剂量为12万吨,约有130万人受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交战国都准备了大量化学武器,贮备达到50万吨。德国组建了50个可发射毒剂弹的迫击炮团,共有4800门火炮。德国不仅生产了大量的毒剂,还装备了新型神经性毒剂,但在战场上未敢大规模使用。其原因是希特勒在战争初期对化学战准备不足,又过分相信他的闪击战。战争后期,德国为挽救失败而企图使用化学武器时,主动权已完全丧失。苏、美等国已具有大规模的化学反击力量和完善的防护装备。德军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敢贸然使用化学武器。1937~1945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不仅在战场上大肆进行化学战,而且在占领区使用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大量屠杀无辜民众。日本先后在我国19个省区使用毒剂2000多次,毒剂使用量达2000吨,造成我军民中毒伤亡近20万人。此外,日本还在我沈阳、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地建立了毒剂或化学武器工厂。战后,侵华日军在中国领土上遗弃了约200万发毒剂弹药,桶装毒剂约100吨,继续危害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国争先接收德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和专家,积极研制和储存各种新型毒剂。到50年代,苏美等国已经研制出毒性更大的V类毒剂和失能剂。•1950~1953年,美军在侵朝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超过200次,造成中朝军队近2000人中毒伤亡。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是1951年5月6日,美军以B-29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光气炸弹,中毒者达到1379人,死亡480人。1952年2月~1953年6月,美军使用毒剂百余次,品种达17种之多,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氢氰酸等毒剂及刺激剂等,均造成一定伤亡。•1962年~1970年,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曾把越南南方作为化学武器试验场。据不完全统计,在越南南方44个省,使用了西埃斯7000吨,植物杀伤剂12万吨,用毒700多次,染毒面积占越南南方总面积的30%以上,使130多万人中毒、3000余人中毒死亡,同时使大片森林毁灭、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植物杀伤剂和固体刺激剂在战略后方的使用,使化学武器具有一定战略作用,成为特殊作战手段。•1979年,前苏联在侵略阿富汗战争上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3000人中毒死亡。1980年1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前苏联空军在阿富汗东北部、中部的巴达赫尚省会法扎巴德、楠格哈尔省会贾拉拉巴德、嗒哈尔省以及巴米安省等地向穆斯林游击队,施放了致命的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人员受到“恶心、呼吸困难、失明、瘫痪甚至死亡”等不同程度的伤害,“惨不忍睹”。•1981年9月14日,美国证实越南在柬埔寨和老挝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黄雨”的化学武器。越军驾驶苏联制造的米格飞机喷撒黄色粉末,好像下雨一样,飘落到人畜和植物上。人员接触后,很快感到头晕、头疼、流鼻涕、呼吸困难、有的喉咙肿痛、吐痰、咯血,有的痉挛,甚至鼻孔和耳朵里都冒出了血,皮肤上出现黄色水泡,不久,便在大量腹泻和剧烈呕吐的痛苦中死去。在过去的几年里,“黄雨”已经使得大约2万人死亡。国外认为:“黄雨”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芥子气和以后发展的神性毒剂之后化学战领域里出现的第三代化学战剂。致病性主要是本菌的荚膜和产生的毒素引起致病。其毒素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血液正常循环,损害肝脏功能,干扰糖代谢,最后可导致死亡。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新型生物战剂,又称作第三代生物战剂。它运用先进的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731部队(侵华日军第731防疫给水部队)731部队遗址大门石井四郎731部队细菌战小动物地下实验室731部队的细菌炸弹(石井炸弹)•731部队是在抗日战争(1937-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731部队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这一区域当时是傀儡政权满洲国的一部分。这支部队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一、关于731部队的内幕•731部队在整个日本陆军部队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这是一支日本军部精心豢养并寄予厚望的特种秘密部队。(一)保护措施严密。•731部队从一建立起,就像裹进鸡蛋壳一样,被严密地保护起来,只有日本少数上层人物知道它的存在。当时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冈村宁次说:“关于石井机关的创立之事,是在陆军省内只有大臣、次长、军务局长、军事课长、军医局长等人,在关东军内只有小矶参谋长和我所知的机密而又机密的事项,只准许我直接和石井秘密接头并与中央联系。”即使在日本国会和内阁的文职人员当中,了解在中国尤其是“满洲”进行的细菌战计划的全部具体情况的也寥寥无几,知道人体实验的则更少。拨给细菌战研究的经费被隐藏在各种各样的军费预算目录当中,所以谁也别想在预算数字中找到“细菌战”的蛛丝马迹。为保密起见,731部队建立之初命名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其实在其所属的八个部中,只有第三部经管给水和防疫事宜。日本投降前,日军统帅部为了消灭罪迹,下令把各细菌部队及其支队所有的建筑物、装备和文件等统统销毁,并残杀了用作细菌实验的所有在押人员。731部队驻地的保护更是极为严密。1938年6月30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达《关于在平房附近设立特别军事区域》的1539号命令。根据这一命令,731部队所在地平房地区附近的居民被赶出家园,方圆60公里的范围被划作特别军事禁区,由关东军宪兵、军警以及伪满洲国的地方警察三重设防。731部队的上空属于禁飞区,任何超越界限的飞机,都会在得不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被击落。731部队本部则由日军严密把守,没有关东军司令部的特别许可,任何人不准入内。即使能够进入731部队,也只有极少数重要人物才能够观察到其核心实验设施和成果。(二)经费充足且直接来自于国家。•731部队经费充足,每年有至少1500~2000万日元或更多的拨款。这比当时日本好几个野战师团的年度预算还要多,绝非关东军司令部所能够承担,而是直接来自日本陆军省。据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供认:“供研究和生产细菌战武器的经费,是由日本陆军省拨给,而经由关东军司令部支付的。”关东军司令部第一作战部部长松村知胜也证实:“凡属建立该部队以及该部队研究细菌武器工作所需要的经费,都是列在关东军的非常军事预算内,这笔预算既不必向国会报销……人们无从知晓该部队的活动。”由于经费充足,石井及其部下简直达到了挥金如土的程度。也正是有着充足的经费、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实验及研究条件,石井四郎吸引了大批高级医学人才,其中不少人具有博士学位。(三)规模庞大,设备先进。•731部队规模庞大,设备先进,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细菌战基地。它在哈尔滨平房地区拥有一个庞大建筑群,规模远远超过了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所谓“波兹南细菌学研究所”。用于细菌研究和实验的设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精密、复杂的器材大多是以数万日元从欧洲和美国买来的”,达到了“超时代性”的水平。因此,石井才取得了令他的德国同行所望尘莫及的成果。•(四)管理超规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