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外交新理念与新布局陆军军官学院思政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汪庆明中国外交,解决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就是中国要怎样面对世界、适应世界、推动世界、贡献世界,并且争取世界正确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善待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新特点、新变化,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就我国外交战略方针和政策主张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我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发展期和开拓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积极进展。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一、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外交应有新理念新布局1941年,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了著名的“美国世纪”一文,宣称20世纪将是“美国成为世界主导力量的世纪”,这个预言后来变成了现实。时隔66年后的2007年,该刊又发表了“中国世纪”一文,用了11页的篇幅介绍“中国世纪”的到来。这一预言能不能变成现实呢?答案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时俱进地树立与其相适应的外交新理念,建构外交新布局。(一)中国的“大块头”需要外交的“大智慧”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在使中国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中国正由原来边缘的位置向中心靠近;在国际场合2中,由配角向主角转变;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由参与者向决策者迈进。由一个“跟随车流”者,正在日益转变成为一个“疏导交通”者。可以说,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信心。块头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成长的烦恼也会相伴而生、越来越多。现阶段,我国外交工作正在进入一个摩擦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与外部世界的结构性挫动明显加剧。巨大的发展进步不可避免地招致“羡慕嫉妒恨”,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放大、被审视,造你的绯闻,传你的八卦,被关注、被批评、被炒作也会司空见惯。虽然中国不是“墨菲斯托”,而“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但是,要让世界各国和民众理解和接受变化中的中国,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对外交往中,必须要更具战略智慧和战略眼光,不断创新外交理念和外交布局。“大块头”更需要外交的“大智慧”。(二)经贸关系的密切需要政治外交互信的跟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奉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同世界各国主要建立的是密切的或比较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但与某些主要国家甚至大国之间,经济关系和政治外交关系却处于不同步的发展状态,甚至存在相互对立的情况。例如,中日、中美之间,由于缺乏政治外交上的战略互信,经贸关系就经常受政治、历史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冲击。美国所推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谈判(TTIP),主要关注政治关系比较好的盟国、友好国家,却有意撇开中国就与此有关。3政治和安全上的不信任,会使相互间的经济发展形成战略防范和战略制衡,导致某种程度的“安全困境”。中国要争取同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就必须在外交理念和外交布局方面进行创新,努力使经济贸易与政治外交同步发展,摆脱“单纯的买卖关系”,扫清政治外交关系对经贸关系的障碍和影响,进一步促进经贸领域深化。(三)能“走出去”还要能保护好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速。有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和能源进口国,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已经超过1个亿,在海外的资产超过1.5万亿美元。海外利益越来越多,经济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前所未有的复杂和突显,我国的安全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放眼全世界,几乎每一次灾难和事故,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抢劫、盗窃甚至杀人等刑事案件以及排华、辱华事件不断发生。如何保护我国企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迫在眉睫。例如2011年利比亚撤侨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中间有成功,花了10亿美元,成功撤离35860人。但也有遗憾,在利比亚内战过程中,14个中国大企业、50个工程承包项目,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均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海外公民、企业和资产急需加大外交保护。据统计,目前全球海上航行的船只竟有40%左右是往来中国的。我国进出口货物的80%-90%左右是走海上通道的。但以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4陀海峡等重要通道为代表的全球十六条海上战略通道,基本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尤其是马六甲海峡,通行的船只有60%是进出中国的,被西方一些媒体称为“中国海上战略通道的死穴”。美国有智库就公开撰文指出,美国海军仅仅通过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拦截中国船只,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切断中国的能源供给。封锁中国的海上通道,使中国经济发展受挫,陷入内外交困。应对这种复杂的状况,中国外交包括军事外交既要进行理念创新,也要进行布局创新,做到既要能做大“蛋糕”,又要能保护好“蛋糕”,在当前及未来的斗争中做到有备无患。(四)世界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式外交贡献”中国坚定不移地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式外交贡献”。当今世界,中国是新兴大国,美国是守成大国。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世界走出“修昔底德”陷阱,避免“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既取决于美国能否摆脱陈旧的外交理念和“冷战”思维,又与中国的外交理念创新和布局创新密切相关。此外,如何共同打击海盗,如何处理影响地区和全球安全的问题,如何对待国家间利益冲突和分歧,如何应对人类所共同的诸如恐怖主义、气候变暖等问题,如何在联合国主导下维护世界和平等,世界都需要中国的外交智慧,需要我们做出“中国式外交贡献”。(五)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外交好声音5一个国家的外交魅力,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上,还表现在话语权、文化权、“制脑权”等软实力上。信息化时代,不仅要看谁的军队能打胜仗,更要看谁的故事更具有说服力。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不仅要给世界漂亮的贸易和投资数据,更要提供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中国经验、中国做法。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的现实丰富。讲好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讲好中国治国理政的思路和经验,让世界各国人民真正尊重中国的选择,欣赏中国的成就,理解中国的不足。让中国的好故事,通过中国的好声音蜚声海外。这需要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外交人员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二、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在中国快速发展和强大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秉持有话好好地说,有事商量着办,有财共同地发的理念,通过加深交流互动,努力消除对中国的各种陈见、偏见和误解,使外界能够更多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一)“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已经违背世界潮流和大势了,人类社会必须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所强调的“合作共赢”同传统强国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我们主动的战略选择,不是单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产物,同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西方列强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既不靠残酷的市场竞争来实现,更不靠军事政治实6力为后盾,而是通过“聚同化异、释疑增信”、照顾各方、互利合作来实现。它不是单纯的利益交易,而是带有一种理解、体谅和关照的道德光芒。它反对赢者通吃或追求超额利润,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坚决反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中国不追求绝对安全,不以获得全胜为目标。我们追求的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总之,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二)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十八大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大力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张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呼吁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主张“把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对接起来”,重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主张建立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的歧视和偏见。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来求同化异,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遵循为时代潮流,打造真正的普世价值。我们承诺,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从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到同月,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9月,提出与周边国家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10月,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再到2014年6月,提出打造中阿(阿拉伯国7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7月,提出同拉丁美洲一同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直到今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再次倡导共同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正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致力于树立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理念的一大亮点和创新点,给国际合作和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视角。(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当今世界,大国仍然是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积极运筹中俄、中美、中欧等主要大国关系。在充分吸取大国博弈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把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结合,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想。在国际舞台上把握了中国外交的战略主动权,这是新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是统筹“两个大局”、坚持和平发展这一总体对外战略的必要要求和战略抉择。中俄关系既是周边关系,更是大国关系。俄罗斯是我国周边最大邻国和世界大国,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深化中俄全面睦邻友好战略性合作,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欧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等合作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中欧共致力于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这对中欧双方和世界和平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8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点。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影响我国整体安全环境和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变量就是美国因素。习主席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这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摒弃“零和思维”的伟大战略构想。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有较好现实基础的,双方都有这个政治意愿,具有较好的经贸基础,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各层级对话沟通机制为此提供了机制保障。未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四)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动周边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加突出周边在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在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同时,更加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亲、诚、惠、容这“四字箴言”,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份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精辟概括,也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目的就是要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为我们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的、友好的至少是中立的周边环境,尽量避免我们周边出现敌对的势力和国家。同时,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国家在我们家门口生乱生战,决不接受中国的发展进程再度受到干扰和打断。(五)对非合作要讲“真、实、亲、诚”92013年3月,习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活动中心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对非的“真、实、亲、诚”理念。中国始终是非洲人民的真朋友。中国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支持和帮助。中国人民和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