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主要内容•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流行概况•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预防控制•河南省防治策略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英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AIDS的谐音。•获得性是指该疾病为后天获得,非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意思是指身体内的防护系统已遭破坏。•综合症表示的是病后出现的各种病症。艾滋病的发现1981年6月5日,美国CDC《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MMWR),世界首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报道,最初病人均为男性同性恋者。1982年2月,该疾病命名为男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综合症(GRID)。1982年7月16日,世界上首次提出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艾滋病的设想1982年9月24日,命名该疾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名最早为“爱滋病”,为避免歧义,中国艾滋病流行病学先驱郑锡文教授上书原卫生部,定中文名为“艾滋病”病原学•HIV属于逆转录病毒•1983年首次分离出HIV-1型•典型的病毒颗粒呈球型,直径90-130nm•单链RNA•1986年在西非分离出HIV-2,与HIV-1的核心蛋白有较强的交叉反应•HIV-1有A、B、C、D、E、F、G、H、I、J和O11个亚型。致病机理•HIV侵入T4淋巴细胞•复制释放HIVT4淋巴细胞死亡•释放的HIV再次感染T4淋巴细胞•最终免疫功能破坏机会感染人体CD4+T淋巴细胞HIV的抵抗力•HIV相当脆弱,离开人体干燥数分钟后即死亡,在23~28℃室温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70%的酒精、1%的来苏儿、0.5%次氯酸钠、消毒大王均可速灭;•不耐酸:PH=6时,病毒滴度大幅度下降;PH=3时,10分钟,病毒滴度下降4个对数;•对热敏感,经过60℃3h或80℃30min即灭活。HIV的特点•遗传物质(RNA)整合到宿主细胞中,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不断发生变异,使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能识别病毒;•感染并破坏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4细胞,最终使免疫系统丧失功能。•HIV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艾滋病病毒的三条传播途径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性接触传播•指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者之间,通过性行为(包括阴道、肛门和口交),把HIV传给对方;•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卖淫、嫖娼和性乱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制品;•移植带有HIV的器官或骨髓等;•使用带有HIV的针头和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可将HI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传播概率:15%--60%,一般为30%左右。各种传播途径的传染概率传播方式传染概率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0.67%接受血液或血制品90%-100%医源性感染0.3%-0.5%经性接触传播男性同性恋5%-10%男性传给女性0.1%-0.2%女性传给男性0.03%-0.1%母婴传播30%日常接触不传播这样接触很安全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1、蚊子吸血不会吐出;2、即使有吐血,其中的艾滋病病毒量非常少;3、还没有发现因蚊子传播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从理论上讲:蚊子在艾滋病病人和健康人身上来回不停地吸血,要达到致病的病毒量,至少要在短时间内来回上千次。HIV-1感染的自然史及分期•窗口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临床期•终末期窗口期•定义:从病毒进入人体到第一个抗体的产生,再达到一定的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为“窗口期”,也称为“抗体阳转期”,即抗体由阴转阳的时期。•窗口期的决定因素:–初筛试剂质量和测试技术–机体免疫反应–病毒特性•窗口期无法避免。窗口期•窗口期长短:一般是3个月,少数人可到4个月或5个月,很少超过6个月。•窗口期意义:–血液中检测不到HIV抗体;–但有很强的传染性: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急性感染期•接触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HIV大量复制:病毒量可达10万~100万拷贝/ml血浆;•CD4细胞急剧下降;•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此期可以查到HIV和HIVAg,但检测不出HIV抗体,尤其是IgG抗体。急性感染期常见症状、体征的发生频率发热96%肌痛54%肝脾肿大14%淋巴结肿大74%头痛32%鹅口疮12%咽喉炎70%腹泻32%神经系统症状12%皮疹70%恶心或呕吐27%无症状期:又称临床潜伏期从急性感染期进入此期,也可无明显的急性感染期而直接进入;特点: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高于600个/l;潜伏期意义:外表看与正常人一样,但携带有HIV,通过一定途径可传染他人;可检测到HIV抗体。无症状期•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为2-15年,平均8-10年;•受血途径感染者较短,平均2年(数月至5年);•性途径感染者较长,平均8年(6-10年)。在一个人的血液中如果发现有艾滋病病毒抗体,即测试结果为HIV阳性,就表明这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如果检测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即测试结果为HIV阴性,HIV阴性表示被检查者有两种可能:没有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可能处于窗口期:已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体内还没产生足够量的HIV抗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特异性外表及症状。从外貌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前NBA篮球明星“魔术师”约翰逊1991年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至今已携带艾滋病病毒20多年。濮存昕与感染者子亮想当电影明星的胡泽涛与章子怡能看出来他们是HIV感染者吗?临床期•未经治疗者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我国6省市482例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提示:–性接触传播者自然病程约为8年,进展至AIDS期后存活时间12个月;–经血感染和静脉注毒者的无症状期为6年,AIDS症状期约8-10个月。临床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开始于颈部,其次为腋、腹股沟淋巴结等;–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发热,乏力,夜间盗汗;–继之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终末期HIV感染者一旦进入临床症状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很快进入终末期,随之死亡。诊断•流行病学史:首先应考虑是否为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者、性乱者、吸毒者、血友病患者或多次接受输血者以及父亲或母亲患艾滋病的儿童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液HIV抗体检测是最基本的诊断依据。诊断标准•血液检查艾滋病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症状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认为艾滋病病人。1、近期内(三至六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摄氏度。2、近期内(三至六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天达三至五次)一个月以上。3、卡氏肺囊虫肺炎。4、卡波氏肉瘤。5、明显的真菌或其它机会性感染。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血清中的HIV抗体,根据其特异性、敏感性、操作程序的不同分为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两类。抗体检测程序---筛查试验---重复检测---确认试验HIV初筛常用试验方法•抗体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标或硒标快速法•明胶颗粒凝聚试验(PA)•尿试剂(ELISA)•P24抗原检测(ELISA)•抗体抗原联合检测(ELISA)HIV抗体确证检测•HIV抗体确证实验–主要为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试验的意义–排除初筛试验的假阳性;–初筛结果的特异性差;–初筛结果无法律效应。从感染到能够检查到病毒存在的平均时间5101520253035ELISAp24DNAPCRRNAHIV的检查:感染后的天数图例:检查到HIV窗口期(被感染但是不能检查出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对因免疫机能下降而引起的各种机会感染的治疗;•支持疗法。现在的治疗目标•病毒学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将其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的时间越长越好•免疫学目标:维持免疫功能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或部分免疫重建•终极目标: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早期治疗的概念•“早治疗”是HIV感染者在充分了解艾滋病和抗病毒治疗(以下简称ART)知识的前提下,只要具有开始ART的意愿,即可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尽早接受规范的免费的ART和相关服务,简称“早治疗”或者“提前治疗”;•早期治疗可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可降低无症状HIV-1感染者进展至AIDS的风险;•有助于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可降低机会性感染和非AIDS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风险。早期治疗对HIV传播的影响•随着抗病毒治疗研究的进步,ART能够将感染者体内艾滋病毒的浓度降低1000,甚至10000倍,这也就意味着传染性降低25倍以上。从而使通过ART降低HIV感染者群体病毒载量水平,预防二代传播成为可能。•HPTN(HIV预防试验网络)052对九国1763对HIV单阳异性伴侣的研究表明,早期治疗(CD4350~550/μl)组仅有1例HIV阳性者是由其性伴侣感染,而标准治疗组(2005年,WHO推荐的治疗标准CD4250/μl或有艾滋病相关疾病)中有27例被其性伴侣感染HIV。艾滋病流行概况AIDSEpidemicCommonModelWorldwide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2012年全球估计数字(WHO,UNAIDS2013.9报告)•存活HIV感染者35.3million[32.2–38.8million]•新感染HIV人数2.3million[1.9–2.7million]•艾滋病死亡人数1.6million[1.4–1.9million]中国艾滋病流行势疫情逐年加重•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入期1985-1988年•共有7个省报告HIV和AIDS•除4例血友病病人为国内感染者外,其他均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第二阶段扩散期1989-1993年•HIV/AIDS扩散到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大多数HIV/AIDS发现在沿海省和大城市•HIV感染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云南)1989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增长期1994-现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发现HIV/AIDS•已在28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AIDS•大部分省均报告发现经性途径传播的HIV/AIDS•母婴传播病例已经发现1995年1998年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三个阶段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截至2013年底,现存活HIV/AIDS43.7万例(其中,HIV26.3万例,AIDS17.4万例);报告死亡13.6万例。•2013年,新发现HIV6.34万例,AIDS2.66万例,既往HIV本年转化为AIDS1.57万例。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全国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人群流行严重;•HIV/AIDS人数增幅放缓,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不同人群中新发感染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艾滋病发病人数明显上升,全死因死亡人数增加;•经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传播增加明显;•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男男性行为人群、青年学生、50岁以上老年人、低档暗娼。河南省艾滋病疫情概况1.2013年新发现HIV/AIDS4095例,其中现症病人2412例;报告死亡1344例;2.全省累计发现并报告HIV感染者60040例,现症病人32681例,累计死亡19168例。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感染途径分布(截至2013年12月31日)既往有偿供血,32207,54.6%自述既往输注血液/血制品,8319,14.1%异性传播,14686,24.9%性接触+注射毒品,11,0.0%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