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备考9《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作家作品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父亲常病不起。青年时期,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辗转奔波。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后又弃医从文,意在以文艺拯救国民精神。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阅读导航一、了解鲁迅散文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的创作特色。《朝花夕拾》所写的人和事,往往包含着作家真挚浓郁的爱憎情感,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在艺术上,便是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写中分清是非,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幽默和谐地结合起来。二、理解作品中深刻丰富的主题思想。散文形散而神聚,《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看似毫无关联,各有各的内容,但它们有一个聚焦点,它们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形象,叙写多件具体事情,揭露当时社会的丑陋面和社会中人的不同生活写照,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三、体会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鲁迅在写作中,严格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他对笔下的人物,如实描写,全无伪饰,不虚美,不隐恶,既写出他们身上某些美好的东西,又写出他们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为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点,表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提纲挈领一、把握纲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都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语言闲散、温馨,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揉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怀念师长故人。主要是写人记事,挖掘表现普通人的朴实、善良。(《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第二类:追忆旧时生活。这类文章大都夹叙夹议地回忆了童年生活,既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念,也批判了一些旧社会现象。(《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第三类:讽刺丑恶现象。以议论为主,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是讽刺批判旧道德。(《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二、作品主题:作品以闲散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断,且敏锐地把目光投向社会各个层面,评说世态,剖析习俗,叙写感触,抒发心声,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讽刺。人物形象艺术特色1.选材上,作者精心提炼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擅长细节描写,常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如《藤野先生》中选取了与藤野交往的四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2.表达方式上,把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如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在叙事和议论中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增添阅读的趣味。3.表现技巧上,多采用对比、反讽、烘托、比喻等手法强化主题。(1)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但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2)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作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在语言风格上,闲散温馨,亲切感人,而且色彩纷呈,有的尖锐辛辣,有的质朴温和,有的精辟,有的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