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添加单位名称五位一体建设的形势与任务前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我党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认识过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目录『第一PPT』—PPT模板PPT素材免费下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2、国企改革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建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形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的总结。『第一PPT』—年,党的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之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计划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江泽民: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第一,市场秩序不规范;第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第三,市场规则不统一;第四,市场竞争不充分;……对策: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虽“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使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着经营环境和条件以及自身方面的问题,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国企改革国企改革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四化”道路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道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③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建立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之上,两者相互协调,不可分开。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②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城镇化的过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①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创新能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发展创新精神: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国民主制度的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主体: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也是五位一体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前提有法可依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核心有法必依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关键执法必严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保障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措施:一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查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四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理想: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行为规范纪律:重要保证文化:基础和重要条件体现实现理想形成道德形成纪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什么是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必要条件;•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提升国民素质;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第三,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3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1、总体思路: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公平正义妥善协调社会各方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尊重创造愿望、支持创造活动、发挥创造才能、肯定创造成果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保障和改善民生2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二,健全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第三,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制度;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3认识社会治理规律解决我国的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的机制。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第一,改进治理方式: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政社分开。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良性互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信访制度评估机制保障机制调解体系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食药安全监管机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3、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1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要求的实质和核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原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八大提出提出尊重自然•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不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是平等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