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慢生活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讲究慢生活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是为了更好地“快”。整个世界像是一部庞大的机器在高速运转着,甚至来不及思考与回味。快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角角落落,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每根神经,每个细胞中。慢就像落后一样意味着要被挨打,似乎只有快才能让人能安身立命,时刻立于不败之地。说话要快,办事要快,开车要快,处处都抓效率,抢时间。地球似乎也转得越来越快,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又是夜里,倒头一觉又是忙碌的一天的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应该是因为大家的生活节奏都飞快吧,不然会度日如年的哦。同时,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小心翼翼,每个人都像生命线上的螺丝一样,小心翼翼地运转着,一刻都不敢怠慢,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被忙碌的滚滚大潮所淹没,嘲弄,沉入社会大潮的漩涡中永远不能浮起来。生活的压力压迫着每一阶层人的脆弱的神经,房贷,车贷,养家糊口多重大山压在可怜的现代人身上,丝毫不能松懈,每个人都像是开足马力的机器一样高速运转着。可是很少有人停下来静静地思索,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忙碌?人生为何如此繁忙?为什么不能闲下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或者抬头看看落日,月亮,感受自然界的博大神奇?而我们的现场生活是怎样一个景象呢,马路上几乎所有的车都在争分夺秒地抢着前行,汽车,电瓶车,摩托车,都在超速行驶,在尽量超车,你追我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闯红灯,哪怕前方是虎口,飞蛾扑火牺牲生命在所不惜。快餐,比如肯德基,很多的原料鸡肉,土豆都是利用激素迅速长成的,这种揠苗助长违背自然的生活方式真得很适合人类的发展吗?(文章阅读网:)快,只不过是双刃剑。一方面,快意味着加速发展,但同时也意外着加速衰亡。人类是过分精明智慧的,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快文化虽是个宠儿,但同时也是现在人自己给自己挖的一个陷阱与桎梏。虽然人定胜天已远不是神话,但是人类最终会衰亡在自己意识的怪圈里。远古时代,人们没有阶级,没有分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夜生活。而现代城市灯红酒绿,第三产业多如牛毛,畸形发达,有很多是因为快节奏生活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夜晚的宣泄而已。这真令人哑然失笑,一方面自己给自己加压,一方面又找办法减压,何苦呢?瞎折腾罢了。发展真得矛盾,但是折磨得是自身的神经。让生活闲下来,不要总是做时间的奴隶,持续忙碌后,给自己一个懒散的想象的空间。不要总是那么追求完美的生活,那是徒劳的;聆听古老的时光影像里包含的真实的生活情趣,不要自设藩篱。吉林大学,2004硕士论文,李建华,论我国地方政府与公共产品供给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严重的不足,公共产品的缺失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这不仅堵塞了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路径,使经济社会发展显失公平,而且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竞争力的提高。立足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积极借鉴一些国家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共产品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是当前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1.从政治因素看,我国各级政府没有把提供公共产品作为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对公民权利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公民权利的实现认同度不高,对这些权利的实现缺少相应的保障措施。2.从政府职能定位上看,由于过多关注经济发展,政府没有把提供公共产品作为主要职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导致了政府对发展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社会发展、维护公平的责任,也就忽视了为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产品供给职能。WP=503.从现行的行政体制和法律上看,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问题上对中央政府存在过多的依靠心里。我国行政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政府,在法律上又没有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种类和数量,因此,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行政职权上,地方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都没有明确的责任。4.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看,政府的自利性影响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利益导致政府行为失范和扭曲,部门利益独立化把政府整个公共产品供给肢解分化,使公共产品收益大打折扣。二、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面临的挑战和压力1.以公共管理为核心的行政改革要求地方政府把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能。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是中央政府调控的职能,地方政府职能只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地方政府更能了解公民的实际偏好和实际需求,能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2.加入WTO要求我国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以对本辖区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央与地方将朝着逐步分权的方向发展,地方政府要把自己作为“WTO中独立的一员”,通过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地配置资源、优化WP=5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市场成熟度的目标。3.社会公众要求政府提供充足有效的公共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要为公众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显示出对公众需求的回应能力,彰显社会民主化程度,谋求建立新的合法性基础。4.提供充足有效的公共产品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要求。中央政府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合理的制度安排是保障地方公共产品充足有效供给的根本。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完全取决于地方政府,需要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领域来认识并设计制度安排,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互动上来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职能。1.强化政府在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上的责任。政府要承认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政府履行责任、维护合法性的重要措施。这样,政府才能从尊重公民权利、重视公民权利实现上来采取措施保障公共产品的提供。WP=522.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类别及数量,逐步实现法律化。在当前,完全依靠法律来划分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采取目前普遍采用的政策规定的方式,来初步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种类、数量及目标,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各自责任,制定全国性的《公共产品供给纲要》,逐步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关系的法律化。3.积极推动政府改革,把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转到提供公共产品上来。(1)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能实行不同定位。明确提供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能,宏观经济的调控、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是中央政府的职能。(2)改革政府职能部门设置模式。政府职能部门设置应突出公共性,职能配置是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分钱分物。可进行如下改革:一是以最有利于公共产品提供为目标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重新设定,突出某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对某类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二是对执法部门实行合并和垂直管理,维护市场的统一性,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实现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和秩序。(3)实行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在政府之下设立决策机构,将一些事务相近的决策职能集中;建立高效的政府执行体系,负责执行决策机构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改革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管理模式,构筑WP=53决策机构之间、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以及执行机构之间的契约、监督、合作关系。4.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能。(1)中央政府的职能是:制定全国公共产品供给规划;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依法新华网温家宝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全文)2012年04月23日04:32:20来源:新华网【字号大中小】【收藏】【打印】【关闭】【Email推荐:提交】新华网德国汉诺威4月22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的演讲。全文如下: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2日)尊敬的默克尔总理,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在中德建交40周年之际出席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汉诺威工博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工业盛会,是“世界工业发展的晴雨表”。25年前,中国首次担任工博会合作伙伴国,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合作。今天,中国再次担任工博会合作伙伴国,中国和德国这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紧密合作,协同推动全球工业界对话与合作,必将对世界工业的创新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谨对本届工博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默克尔总理和德国政府所做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并预祝工博会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从全球第10位跃居第二位;我们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余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3.64万亿美元,从全球第29位上升到第二位。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得到了一些重要启示。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改革释放出社会蕴藏的巨大潜力,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进入非农产业,从农村进入城市,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强大动力。公共产品供给与建设和谐社会-版权信息作者:李强,傅治平编著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5-1页数:188开本:16开ISBN:9787508725499包装:平装所属分类:图书经济经济理论定价:¥20.00公共产品供给与建设和谐社会-内容简介建构有效优质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理想的路径选择。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来看,就是要让公共社会变得得和谐起来。让公共社会变得和谐,就要满足公共社会不断增长的列公共产品的需要,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能各得所需,各得其所。公共产品供给与建设和谐社会-目录导言公共产品,维系和谐社会的纲绳第一章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平分享公共产品一、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无法回避的现实三、摆脱政府失灵,走出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第二章和谐社会的公共需求增长一、公共产品需求上升与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创新二、在公共产品需求上升情况下的政府作为三、摆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三章社会再分配与社会保障一、社会再分配的重点: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二、优先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三、努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第四章改进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一、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责无旁贷二、拓宽公共产品供给的途径三、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四、扩大公共产品供给的原则第五章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与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一、深化改革,如箭在弦二、全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三、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公共产品供给与建设和谐社会-书摘第一章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平分享公共产品构建和谐社会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社会失衡,加大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以说,构建和谐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