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所强调的。这是根据世情的新变化、国情的新特征、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作出的战略部署,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还是守旧,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关国运兴衰。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近代之所以落后、挨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守旧而不创新。•马克思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了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这是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实选择,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国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衰减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强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不可能继续支撑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切换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摆脱对物质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叩响人类的大门。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刷新世界经济版图,调整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打开“机会窗口”。•当今时代,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更加重视国家创新战略,希望通过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化危为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面对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我国应在继续发挥好后发优势的同时,努力在一些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抢占新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形成发展新优势,从而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明确指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和着力重点。这是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新认识、方略的新发展、举措的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史反复证明,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前提和基础在于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3.1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要素的体制机制•城乡统筹并不是消除城乡差别,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立符合城乡协调互助原则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要素的体制机制,主要应实现四个要素统筹:一是主体统筹,即城市和农村居民在身份及其相应权利上的统筹;二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导的发展统筹,即确立城乡协调一致的现代经济形态;三是以空间形态为载体的区域统筹,即统筹以城市文明为主导的城乡空间特征;四是管理方面的要素统筹,即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设置相应的职能权限和协调机制。3.2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规划的体制机制•2007年我国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我国逐渐打破了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框架,取而代之的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要求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同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规划的体制机制,将城镇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规划,能够有效破除城乡二元制壁垒,加速城乡间要素资源流动,协调城乡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利益,缓和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乡一体化、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3.3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滞后,现有基础设施供给水平难以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需要,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以法律形式规范农村基础设施所有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使用者的责权利和行为活动。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与经营方式并存,资本型、实物型、价值型农村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3.4建立健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加快推行全国范围内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与之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落实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只有当城乡各项公共服务实现了一体化,农民在文化、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方面面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时,城乡一体化进程才会有质的飞跃。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推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的过程。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范围的各类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和更为合理的配置,使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得到更加充分的涌流。•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自觉参与进去,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世界经济金融化发展的挑战。面对世界经济金融化发展的大趋势,做到既不断扩大开放,包括金融领域更深层次地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又有效防范世界金融发展带来的风险。•世界各国贸易条件不稳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贸易竞争加剧,各国在金融危机后为保证国内经济发展的回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进口加以限制,导致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我国一些商品出口数量减少,国外对出口商品越来越高的要求使生产成本提高。•防范和应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各种风险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的,金融危机也首先爆发于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较大优势,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明显领先,在制定和维护国际经济行为规则和制度上占有主导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带来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占有之间新的不平衡。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1、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和质量•要把外贸的着力点从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上来。在国际贸易竞争,外贸的竞争力不是体现在产品的生产能力上,而是体现在对技术、品牌的控制上。没有品牌、没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市场上就不具备竞争力。中国现在成了世界的制造工厂,外贸的规模占世界第二位,已经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世界知名品牌前100位中,美国51个,欧盟38个,日本占8个,韩国3个,中国一个也没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从主要有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增强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2、继续坚持“引进来”•“引进来”和“走出去”反映了我们利用外资的不同发展阶段。•“引进来”包括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3、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体现的是我们的经济能力和实力,体现的是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地位。要更好更多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和资源,扩大国际市场空间,把提高竞争力的重点放在国际市场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竞争,全面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使中国资本在世界上占有应有的地位。•今天,我们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要更多注重“走出去”。•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对内开放为对外开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内开放。•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统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不断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谢谢!思考题•1、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2、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3、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