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项链莫泊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能力目标1、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她的态度。2、分析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原因(个人、社会)。情感目标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2、接受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2、赏析本文的结构艺术。教学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即,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开始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课文。二、作者简介基.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斗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邦迪耶普小城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个商人,母亲颇有文学修养,他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中学上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著名的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1870年到巴黎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871年,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1879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汇成《梅塘之夜》出版。此后,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1880年到1890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这期间他写成中短篇小说300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性文章。1890年因病导致精神失常,于1893年7月6日在一所精神病医院去世。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俄)、欧•亨利(美)并成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则予以同情和表彰。三、整体感知1、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1)小说以“项链”为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小说原题是“首饰”。)“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2)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23)品读小说的重要情节“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作者对此有一段感叹,请找出。作者说: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段话很明显是针对“失项链”这件事而发出的感叹。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失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结合文中的有关片断来谈)明确: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这次不丢项链,也会有其它甚至是更惨的事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4)其实,这篇小说中只有“失项链”这一个“偶然”吗?小说的结尾作者才说出这挂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尾“有些也出人意料”,它合理吗?前面作者有没有暗示?为什么不在玛蒂尔德去赔项链的时候设置一个情节,让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不用经受十年的磨难?明确:一方面欣赏结尾的艺术,体会前面三处铺垫的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情节的发展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让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讽刺。情节的发展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丢项链识项链2、当然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并非仅仅是个人的原因,还有其社会原因: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女性只有凭着美貌与风姿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只有在男人目光以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遗憾的是玛蒂尔德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的一幅精神枷锁。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合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题。3、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用三个词语概括)讽刺(主要是讽刺)同情赞赏作者在讽刺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与赞赏。4、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诚实守信”观。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勤劳坚强”观。马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3的荷花。“热爱生活”观。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于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讨论思考:a、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底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b、这个上流社会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本质?何以见得?C、她与简爱在性格内涵和对待命运的态度上有可比之处吗?d、重点讨论:丢项链这件事对玛蒂尔德是成全还是败坏?你认为作者对玛蒂尔德持什么态度?是批判,还是赞扬,还是二者兼有之或者二者都没有?提示:爱慕虚荣,不安于现状,不过也可以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她渴望过好日子,有追求,这不是什么过错,只是这追求不算高远。(生若只说了前一种观点,师也不必勉强,等下自己评论时说。)我们再来看看玛蒂尔德所梦想的上流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玛蒂尔德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她就生活在玛蒂尔德梦想的上流社会中,那串项链是佛来思节夫人首饰匣子里最出色的宝贝,玛蒂尔德戴上它在部长的舞会上出足了风头,可它竟然是假的,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佛来思节夫人首饰匣子里到底有几件是真货,原来,那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豪华的外表下藏着一个虚假的本质!5、讨论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来有较大的争论,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尚无权威定论。综合这些争论,大概有以下五种观点(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A、“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课文编写者持这种观点,“预习提示”中也是这样表述的,这是一般认可的看法。B、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C、小说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地位的不稳定及对他们的这种尴尬处境的同情。D、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E、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点拨:关于小说主题,明确从三个维度去综合把握A、作品本身:情节、环境、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态度B、作品的创作背景C、生活实际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女主人公的命运是悲剧还是喜剧?造成其命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自身性格和社会原因是什么?)联系生活,说说女主人公十年的艰苦值不值得?她得知事情真相之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示范:小说通过玛蒂尔德的命运,形象地表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的过程,揭示了正确的人生定位的重要性。6、题目——“项链”的再度审视“项链”是文章的物线索,同时又富有深刻的内涵: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的一挂“项链”。其实,又何尝不是栓在我们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项链”或者说是一根绳索!一波一澜,假假真真“大家”戏剧;三起三落,悲悲喜喜“小资”人生4四、小说的艺术结构赏析1、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所见识过的几种典型的结构调度法,然后老师归纳、总结板书:悬念、过渡(是情节之间互相衔接的艺术手段,过渡巧妙自然,会使结构天衣无缝)、线索(是把文章内部统摄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一般体现作者的思路。线索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景)照应、铺垫、波澜(记叙性文章,最忌平铺直叙,作者为吸引读者常制造感情的高低起伏,使情节张弛有致,这就是波澜)2、请学生辨析本文所采用的结构方法,并体会其妙处。线索:项链,以借-失-赔为线索,构成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也可以引发读者思考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否真正在“项链”身上。波澜:玛蒂尔德经历曲折。起先,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已经使她陷入了绝望的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使她似乎步入了顺利的境遇,舞会上她大出风头,眼看就要踏上成功的道路。不料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玛蒂尔德再次坠入了厄运,以致为项链断送了自己的青春。板书:逆境——顺境——逆境局部)玛蒂尔德参加舞会之前的准备也是一波三折:玛蒂尔德本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但看到请柬却流泪,此一波;后来有了体面的衣裳,反而更不安、忧愁,此又一波;借项链时,左右为难,此又一小波,最后心满意足为一大波,情节也完整了。铺垫(伏笔):结尾集中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因为这个结局令所有的读者咋舌,但细细分析,又发现此结局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因为作者在行文中已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处是当她去还项链,女友竟未打开盒子查看,可见并非什么贵重首饰。三处是珠宝店老板说:“我们只卖出过一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和盒子并非原配。小结:这一切说明作者构思时是煞费苦心的,特别注意行文的照应。由此可以引发我们对叙事文体写作的思考,平常的材料经过构思加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五、课后练习:1.小说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玛蒂尔德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课文,写一个《项链后传》,不少于200字。2.结合玛蒂尔德的经历,谈谈女人的成功观,或以“追求”为话题写篇作文六、板书设计主题内容情节贪图虚荣(但得)一夜欢乐借项链讽刺丢项链情感倾向同情赔项链赞扬还债务恪守诚信(不惜)十年艰辛识项链